劉良源 王菊芳 張佰忠 鄭小歡 王水蓮
摘要:為了從理論上探討如何降低香豬消化道疾病發生率,提高香豬的飼養水平,采用石蠟切片技術對香豬的胃組織形態結構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香豬胃壁由四層構成,從內向外依次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黏膜上皮為柱狀上皮,上皮向黏膜深部凹陷形成胃腺;肌層由三層平滑肌構成;漿膜層主要由間皮和結締組織構成,但間皮覆蓋率較高。這些說明了香豬胃的顯微組織結構與普通豬種類似。
關鍵詞:香豬;胃;解剖結構;石蠟切片;顯微組織結構
中圖分類號:S828.8+9;S852.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2)07-0012-02
香豬是一種半食草動物,消化粗飼料的能力特別強,其肉中含有一種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質,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減少,起到預防血栓形成,有較強擴張血管的活性,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獨特功效,非常適宜制作老年食品,早在宋朝便成為皇室貢品,當今作為老年食品的開發,因此應用前景十分廣闊[1-3]。
動物養殖過程中消化道疾病比較常見,香豬肉質和營養物質的特異性與其飼養管理密切相關,因此,分析香豬消化系統形態結構有助于從理論上弄清如何降低香豬消化道疾病發生率。目前關于香豬消化器官形態結構的研究鮮見報道,本試驗通過分析香豬胃的組織結構,對于提高香豬的飼養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從廣西環江選擇3月齡的香豬,剖殺后采取胃組織作為供試材料。
1.2方法
頸總動脈放血后,臍上行腹部反“L”形切口剖腹,根據胃的位置,在近劍狀軟骨2cm處腹中線開口,手術創口可以從腹中線向左右兩側開刀。觀察幽門部與十二指腸上部時,需將胃胰韌帶切開并進行鈍性剝離;觀察賁門部和食管下部時,應先切斷胃膈韌帶才可游離胃。按組織學常規石蠟切片方法制成石蠟切片,切片厚約5μm,用蘇木精-伊紅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胃組織分層情況及各層組織形態結構。
1.3切片觀察與顯微攝影
首先將顯微鏡安放在穩固的平臺上,再將相機固定在接筒上,扭緊固定螺絲,調好光源,放置組織切片進行觀察。在顯微攝影過程中,將攝像頭聯線的一端連接到電腦的USB接口上,攝像頭與顯微鏡的目鏡相連,調節好視野,將要攝像的內容置于視野的正中央,然后按照攝像軟件的要求進行拍攝,并對圖像進行相應的處理。
2結果
香豬的胃壁共分四層,從內向外依次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
2.1黏膜層
黏膜層分為黏膜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共三個部分(圖1)。黏膜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細胞核呈卵圓形,位于細胞基部,頂部胞質內充滿黏原顆粒,HE染色著色淡,呈透明或空泡狀;固有膜以富含網狀纖維的致密結締組織為基礎,其中含有大量胃腺(圖2)。黏膜肌位于固有膜和黏膜下層之間,為一層很薄的平滑肌,由內環行、外縱行兩層平滑肌組成。
2.2黏膜下層
香豬胃壁的黏膜下層由疏松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組成(圖3)。黏膜下層含大的血管及淋巴管,還有黏膜下神經叢,主要由一些多級的副交感神經節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以及無髓神經纖維等組成,還有少量平滑肌纖維(圖4)。
2.3肌層
香豬胃壁的肌肉層較厚,一般由內斜行、中環行及外縱行三層平滑肌組成,環行肌在賁門和幽門部增厚,分別形成賁門括約肌和幽門括約肌(圖5、圖6)。
2.4漿膜層
香豬的漿膜層是腹膜的延續部分,主要由結締組織和間皮構成,表面覆蓋間皮,間皮內面為薄層疏松結締組織(圖7)。
3小結與討論
普通豬的胃分上、下口,大小2彎和前后2壁,并可分為4個部分。胃的上口稱賁門,接食管;下口稱幽門,通十二指腸。胃小彎(相當于胃的右上緣)自賁門延伸到幽門;胃鋇餐造影時,在胃小彎的最低處可明顯見到一切跡,稱角切跡,它是胃體與幽門部在胃小彎的分界。胃大彎始于賁門切跡,此切跡為食左緣與胃大彎起始處所構成的銳角。胃大彎從起始處呈弧形凸向左上方,形成胃底的上界[4,5]。香豬胃由賁門部、胃底部、胃體部和幽門部共4個部分構成;胃壁自內向外分為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和漿膜層,其中黏膜層包括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固有膜內富含大量胃腺。這些說明了香豬胃的解剖結構特點與普通豬相似。
本試驗結果表明,養豬的胃壁黏膜層包括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三層。黏膜肌由2束平滑肌纖維組成。黏膜上皮下面為腺體和固有膜,含有結締組織基質、漿細胞、淋巴細胞、少數嗜酸細胞、肥大細胞以及神經和血管。這些與普通豬的胃黏膜結構相似。
本試驗中,香豬的黏膜下層由疏松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組成。這些說明當胃擴張或蠕動時,黏膜可伴隨這種活動而伸展或移位,有利于香豬獲取更多的食物,這一結構較好地適應了香豬快速生長的功能。此層含有較大的血管、神經叢和淋巴管,因此,在各種細菌毒素等的侵蝕下,香豬胃黏膜發生炎癥或黏膜癌的可能性較高,這進一步從理論上表明了香豬的飼養和管理較普通豬更加困難。
在本試驗中,香豬胃壁的肌層由三層平滑肌組成,外層為縱形肌,以胃大彎和胃小彎部分較發達;中層為環行肌,在賁門和幽門處變得很厚,形成賁門括約肌和幽門括約肌;內層為斜行肌,由賁門左側沿胃底向胃體方向進行,以下漸漸分散變薄。這些說明了香豬胃壁肌層很發達,從結構上進一步證實了香豬獲取、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強,生長速度較快。
普通豬胃壁的漿膜主要由間皮和結締組織構成。本試驗結果表明,香豬胃的漿膜位于胃壁的外層,為腹膜覆蓋在胃表面的部分,并在胃小彎和胃大彎處分別組成小網膜和大網膜。這些從總體上也說明了香豬胃壁的漿膜組織結構與普通豬的相近。但是,其漿膜覆蓋面較普通豬大,這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香豬胃壁免受外界的損害,從結構上較好地闡釋了在實踐和實際中香豬難于喂養、感染各種疾病機率高等問題[6]。
參考文獻:
[1]趙德山.香豬的特性及飼養管理[J].養殖技術顧問,2008,3(4):55-58.
[2]付清輝.香豬養殖前景廣闊[J].福建農業,2011,2(6):23-28.
[3]徐有盛. 淺析香豬的飼養與管理[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9, 5(8):3-4.
[4]玄兵,燕翔,李仁閣,等.組織切片用胃黏膜固定方法的技術改進[J].湖南農業科學,2010,6(3):128-130.
[5]李仁閣,嚴祥,趙海濤,等.動物單室胃分層剝離解剖方法[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9,1(2):9-11.
[6]王愛德,蘭干球,郭亞芬.廣西巴馬小型豬的培育[J].實驗動物科學,2010(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