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華 王貴強 張靜
中圖分類號:S8-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07-0014-02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是對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測定,通過測定分析奶牛生產性能能及時發(fā)現奶牛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飼養(yǎng)與生產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奶牛生產效率和養(yǎng)殖經濟效益。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對奶業(yè)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1湖北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概況
湖北省于2009年成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2010年開始實施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項目。經過兩年的努力,參測奶牛數量迅速增加,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在全省廣泛推廣。截至2012年3月底,參加生產性能測定的規(guī)模化奶牛場共有17個,其中包括2個奶水牛養(yǎng)殖場,參測奶牛場占全省規(guī)模化奶牛場(100頭以上)總數的29%。參測奶牛場分布武漢、宜昌等8個地區(qū)(覆蓋12個區(qū)縣),占全省行政地區(qū)的60%。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奶牛存欄約5.3萬頭,參加生產性能測定的奶牛占全省奶牛存欄量的13%,占參測奶牛場奶牛存欄總量的75%。全省參測奶牛場中,90%的奶牛場利用體細胞數據,60%的奶牛場利用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脂蛋比數據。通過監(jiān)測和數據利用,參測奶牛場體細胞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脂蛋比維持在正常范圍(1.13~1.30)。
2存在的問題
(1)奶牛編號混亂,系譜資料不全。奶牛場在建場之初,并沒有認識到牛只編號的重要性,牛只編號大多按照自己的方法,編號濫用,工作中經常出現有樣無編號、樣品編號重復的情況。有些奶牛系譜資料不全,如無出生日期、無胎次等,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無法給牛只建立完整的檔案資料。系譜資料不全的現象在奶水牛場較為普遍。奶牛編號混亂,系譜資料不全,降低了奶牛測定記錄和系譜記錄的有效性。有效測定記錄是指測定記錄齊全,包括牛號、胎次、產犢日期、測定日期、產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體細胞數,其中牛只編號為12位,并且系譜記錄為有效系譜記錄。有效系譜記錄是指系譜齊全,包括牛號、父號、母號和出生日期。測定牛只和母親編號為12位,父親編號為8位,符合全國統(tǒng)一編號。湖北省有效測定記錄占上傳測定記錄的27%,有效系譜記錄占上傳系譜記錄的17%,有效性偏低。
(2)產奶量記錄和采樣不規(guī)范。大多數采樣員在記錄產奶量時,由于流量計讀數不規(guī)范,產奶量記錄存在誤差。流量計使用后必須進行清洗,并定期加以校正,以確保計量的準確性,但目前湖北省只有少數奶牛場能做到這一點。DHI采樣集中,工作量大,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規(guī)范操作,如對產后7d以內的泌乳牛進行采樣;奶樣未嚴格按照4∶3∶3或6∶4比例進行;取樣前流量計中牛奶未充分混合;采取后的奶樣未加搖晃;奶樣未放置于2~7℃冷藏室或通風陰涼處等等,導致檢測結果失真。
(3)目前大部分奶牛場不會解讀DHI報告。DHI報告解讀者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有長期從事DHI工作的豐富經驗。一般奶牛場缺少專業(yè)人才,無法對DHI報告進行解讀。因此,目前國內各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請專家對DHI報告進行解讀,然后將DHI報告和解讀一起發(fā)送至奶牛場使用。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還定期進行專家回訪,使DHI報告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但是,專家回訪的次數有限,只有奶牛場學會解讀DHI報告,才能夠充分發(fā)揮DHI報告的指導作用。
(4)牧場管理軟件和DHI報告不能很好結合。規(guī)模化奶牛場一般都使用奶牛場管理軟件,如阿菲牧(afifarm)牛場管理軟件、乳業(yè)專家奶牛場管理系統(tǒng)、Dairy Comp 305軟件等對奶牛場進行信息化管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奶牛場管理軟件模塊涉及的方面比較廣泛,側重于整體的管理,實現全程化的計算機監(jiān)控管理。而DHI報告?zhèn)戎赜谕ㄟ^對奶樣的檢測,反映牛只及牛群配種繁殖、生產性能等方面的信息,科學有效地加強管理,充分發(fā)揮牛群的生產潛力,進而提高經濟效益。由于兩者的兼容性差,奶牛場很難將牧場管理軟件出的報表與DHI報告結合起來使用。
3建議及措施
3.1擴大宣傳,提高認知度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在湖北省開展的時間短,奶牛養(yǎng)殖者對生產性能測定的認知不足,少數奶牛場在奶樣采集、樣品運輸、數據收集、DHI報告使用上較為被動,增加了湖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的難度。提高認知度,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爭取畜牧部門對DHI工作的支持,將DHI參測作為奶牛場標準化建設的必備條件,提高DHI在奶業(yè)發(fā)展中的地位。二是通過網絡、DHI培訓、發(fā)放DHI技術手冊等方式加強宣傳,提高奶牛場管理層的認知度,只有奶牛場管理者認識到DHI工作的重要性,才會將DHI工作作為奶牛場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三是增加專家回訪次數和提高專家回訪的質量,加強信息反饋,讓養(yǎng)殖者見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3.2積極推進檢測工作,加大爭取部、省級項目資金的力度
我國自1992年開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發(fā)展早的省份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已步入正軌。如上海地區(qū)于1995年10月份開展DHI工作,2010年牧場DHI參測率已達到100%,目前的主要工作已經擴展到選種選配報告、頭胎牛體型外貌鑒定等服務項目。根據國外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的經驗,該項工作步入正軌后,政府補貼資金將會逐漸減少,我國也是如此。2011年全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補貼資金總額為2 000萬元,2012年降為1 600萬元,說明國家已經開始減少補貼額度。湖北省的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只開展了兩年多的時間,還有許多工作有待開展,我們必須抓住機遇,積極爭取部、省級項目資金,加強湖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的基礎建設,加大對參測奶牛場的資金補貼力度,推進湖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快速發(fā)展。
3.3建立獎懲機制,提高DHI工作的積極性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根據中國奶協(xié)下達的年度測定任務和參測奶牛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將參測奶牛場奶牛存欄數量、參測奶牛數量、牛只編號、操作規(guī)范、數據收集、DHI報告使用情況等作為實施要求,每月評分和通報,年底根據評分進行排名,對工作成績優(yōu)異的奶牛場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并將DHI考核成績作為地市畜牧局年度評優(yōu)的依據,通過獎懲機制提高參測奶牛場對DHI工作的積極性。
3.4積極開發(fā)適合我國特點的DHI報告
目前,我國采用進口的乳成分分析儀檢測奶樣,DHI報告也是借鑒國外的經驗。與奶業(yè)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奶業(yè)發(fā)展時間短,掌握的奶牛養(yǎng)殖技術薄弱,這種報告對我國的奶牛場來講使用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想有效利用DHI報告,中國奶協(xié)應加強與農業(yè)院校、數據網絡公司的合作,共同開發(fā)出一套適合我國特點的DHI報告。新的DHI報告必須具有三個特點:一是通俗易懂,方便奶農和奶牛場使用。二是根據我國的奶牛場養(yǎng)殖規(guī)模大的現狀,側重對群體指標的分析。三是增添附加說明文件,幫助使用者查閱。
3.5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2012年,湖北省將投入300多萬元購買先進的乳成分分析儀,新建國內一流的DHI檢測實驗室,新增尿素氮檢測項目。DHI檢測實驗室是奶牛生產性能檢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奶樣檢測的重任。為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DHI檢測儀每檢測一定數量的奶樣后,必須使用校準樣進行校正,并定期使用標準樣標定。中國奶牛數據中心定期向全國23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實驗室)發(fā)放盲樣,對盲樣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確保各實驗室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要提高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必須硬件、軟件兩手抓,加強檢測實驗室建設的標準化、操作流程的規(guī)范化及工作人員的專業(y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