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宴廷 趙晶晶
中圖分類號:F30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07-0016-02
隨著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其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交織。四川省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城市,而忽視了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和農村生態的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四川省農村每年產生大量的農村廢棄物,如果這些廢棄物得不到妥善處理,將成為阻礙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
筆者選取當地有代表性的4個村鎮,通過分析調查結果,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川省農村有機廢棄物排放和治理的現狀,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1調查對象
隨機選取樂山市的4個行政村,每村抽取了15戶進行農戶調研。
2結果與分析
2.1農村有機廢棄物及能源利用結構現狀調查結果
(1)基本情況分析。從對60戶農戶的調查結果來看,60戶農戶戶均人口4人,戶均用水15t/月;戶均耕地面積約1 600m2、菜地約135m2、園地約53m2、閑置地35m2,戶均家庭收入5.44萬元/年;住宅多以磚混結構為主,戶均面積達到208m2。農戶其他收入主要來源于養殖業,整體生活水平較高。
(2)能源使用及飲水情況分析。從60戶農戶的調查結果來看,有21戶能源主要以電能和煤氣為主,7戶使用煤炭,10戶使用汽油,14戶使用沼氣,8戶使用太陽能。能源使用情況主要以傳統能源為主,沼氣使用比例只占到調查總數的23.3%,主要歸結于周邊沒有大型沼氣工程做供氣保障,農戶沼氣規模小,技術不成熟,產氣量無法滿足日常需要;太陽能由于受到天氣因素的制約,普及程度較低。60戶農戶中使用地下水的有43戶,井水的有15戶,自來水的有2戶,無引用池塘水、湖水和泉水的農戶。對60戶農戶衛生情況調查顯示,有33戶農戶使用水沖式廁所,占調查比例的55%,其余27戶使用旱廁,占調查比例的45%,說明農戶衛生情況已有所改善,但仍不徹底。農戶使用自來水的比例還較低,這和地方經濟發展有很大關系。
(3)農戶有機廢棄物產生量及利用方式分析。根據對60戶農戶的調查結果顯示,其秸稈產生量達到79.6t/年,戶均1.33t/年;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153.00kg/d,戶均2.55kg/d;畜禽糞便達到60 891kg/d,戶均1 015kg/d;雜草及作物廢葉達到18.50kg/d,戶均0.31kg/d。有機廢棄物產生量主要來源于秸稈和畜禽糞便,其次是生活垃圾。
(4)農村有機廢棄物利用情況分析。對60戶農戶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戶秸稈大部分用于燃燒和還田,此兩部分利用率達到86%,少部分用作沼氣原料和飼料,其余被丟棄。
對生活垃圾和廢舊電池,農戶都能做到統一收集處理;對人畜糞便的處理,被調查的60戶農戶中,有51戶用于有機肥,占調查比例的85%,有9戶用作沼氣原料,占調查比例的15%;對雜草的利用則有34%的農戶用于做飼料,27%的農戶用作堆肥,19%的農戶用作沼氣原料,20%的農戶將其丟棄。
2.2用戶沼氣建設使用情況現狀調查結果
(1)基本情況分析。對建有沼氣池的60戶農戶調查結果顯示,農戶沼氣池修建的時間范圍集中在2003年至2009年,平均池體達到34.8m3,日均產氣量達到23.1m3,戶均投資11 198元,年均維修費用為485.3元。
(2)使用模式分析。調查結果顯示,有56戶為普通池體,占調查比例的93%,有4戶為“一池三改”,占調查比例的7%。
(3)使用情況分析。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有98%的沼氣用戶在正常使用,僅有1戶農戶因停止養殖而閑置。目前,市中區中小型沼氣用戶主要集中在畜禽養殖專業戶及規模養殖小區業主。
(4)使用目的分析。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沼氣用戶產生的沼氣絕大部分是用作做飯或燒開水,幾乎沒有作其他用途。這與沼氣工程規模、產氣量大小以及產氣穩定性有很大關系。
(5)發酵原料分析。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用戶沼氣池使用的原料主要為畜禽糞便,占調查比例的78%,有20%的用戶使用人糞便,只有2%的用戶使用樹葉、青草等。
(6)發酵方式分析。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用戶沼氣發酵主要以單一原料發酵和不同糞便混合發酵為主,部分采用糞、草混合發酵,少數采用同時混合原料發酵法。
(7)沼渣沼液處理方式及施肥效果分析。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用戶沼氣池產生的沼液和沼渣都能做到還田;對用戶施沼肥的情況調查顯示,認為效果很明顯的有54戶,占調查比例的90%,認為效果一般的有6戶,占調查比例的10%。
(8)人工使用情況分析。沼氣用戶大都使用自家勞動力,部分有雇傭勞動力,少數使用自家機械運作。
2.3有機肥加工項目調查結果
從調查結果來看已經投產的項目,由于有機肥市場需求量有限、生產工藝落后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等原因而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其生產量有限,基本是根據市場訂單需求生產,沒有規劃生產規模和組建完善的銷售渠道。其加工工藝主要以厭氧發酵生產粉末肥料為主。
此外,市場有機肥價格在800~1 200元/t左右,有機肥主要就近銷售給農戶用于肥田、種菜、種植果樹等,有機肥生產原料多來源于養殖場,以解決畜禽糞便污染為主,引入的市場機制較小,生產規模和投資有限。
對規劃建設的有機肥生產項目調查結果顯示,新引進的項目都是由有實力的行業內龍頭企業承擔,投資規模較大,且以有機廢棄物收集處理為主,建立自身完善的有機肥銷售網絡,利用當前領先的技術,實現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同時,項目實施是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進行,能得到相應的政策傾斜,因此,項目發展前景看好。
3農村有機廢棄物利用存在的問題
(1)人畜糞尿及秸稈保存利用率不高。農民對搞好有機肥料基本建設積極性不高,部分養殖場牲畜糞尿沒有搞好再利用、保存及處理就排入江河、農田中,即使修建沼氣池等設備的,污水也不能完全實現達標排放,致使人畜糞尿流失,同時也導致環境污染嚴重。秸稈主要以焚燒、還田為主,利用率低。
(2)污水處理設施欠缺。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但卻沒有與之相配套的污水處理系統,在這種條件下,污水只能排放到周邊河道,污染水體。調查發現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資金短缺,多數村組經濟實力薄弱,沒有力量建設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而村民又不愿意出錢,都希望政府出資來建設。
(3)村民環保意思淡薄,對有機肥料的優越性認識不足。對有機肥工作既無專門的管理機構也沒有專業隊伍經常對增施有機肥料、培肥地力作大力宣傳;同時也沒有經濟上的扶持及政策規定,造成有機肥的使用難度加大。
4農村有機廢棄物利用的建議
(1)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引導、宣傳、示范。要做好該項工作,關鍵要把部門行為變為政府行為。各級農業部門要站在現實需要的角度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作為農業生產的硬措施來抓,切實加強領導。各地要從有機肥料工作的重要性、科學性上加強宣傳,樹立典型,對上爭取領導支持,對下引導示范勞動群眾。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加強與各部門的密切協作,積極當好參謀,努力做好服務,共同抓好工作。
(2)建立有效機制,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發展有機肥料,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一方面可結合實際,建立有效的耕地補償制度,制定地方耕地培肥辦法,把有機肥的利用與用地養地等結合起來,規范和約束土地生產經營者對耕地施以必要的補償,防止耕地地力下降。另一方面要獎勵、鼓勵先進,提高群眾積極性。
(3)大力宣傳秸稈與養殖場有機廢棄物再利用的意義。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創造一個濃厚的環保氛圍;大型養殖場必須建立沼氣池,根據實際情況,集中供氣或自給自足、自我消化,消除污染,節約能源,否則責令關閉或不予審批。
(4)加強科技投入,提高有機肥科技含量。要十分重視增加科技含量和技術投入,切實加強有機肥料科技隊伍建設,提供必要的財力、物力,加大對現有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校的合作,科學利用農村有機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