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走進語文課堂,給我們的語文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首先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其次是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再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師的素質。多媒體走進語文課堂,使得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關鍵詞】多媒體 興趣 容量 時間 能力 素質 精彩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39-01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學校投巨資、花大力氣安裝了電子白板,多媒體走進了課堂。其收益到底多少,部分老師特別是年齡偏大的老師,頗不以為然。一方面覺得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的教學手段,能沿襲下來自有其存在的優越性,用著習慣了,覺得效果也不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有必要講的內容咱動嘴;有必要寫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解決問題。覺得多媒體都是花架子,只有展示課用用,為自己的課加點分,增加些亮色。至于年輕人,精力旺盛、樂于接受新事物,用用無可厚非。
事實是否如此呢?自從抱著試試的心理用了幾次,一經嘗試,便不能罷手,其中的樂趣簡直妙不可言。在此,僅就自己的嘗試淺談幾點收益:
首先,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多媒體教學方式正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它以圖文并茂、聲像并行、動靜結合的表現形式縮短了學生的思維領域中對抽象事物理解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據”,不再是空洞泛味的講授。要上好一節課,課堂導入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媒體豐富多彩的表現,靈活再現與課文相關的畫面,一下子就能把學生的眼球吸引住,這種方法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更為適宜,避免其開小差之類的事情發生,比起苦口婆心地勸說有效的多。比如,我在教學峻青的《海濱仲夏夜》這篇課文時,考慮到對于沒有去過海邊的孩子來說,很難對作者的相關描述產生聯想、想象,難以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就在接觸課文內容前,讓學生先欣賞幾幅精美的海邊風景畫。學生聽著優美、舒緩的樂曲,欣賞著畫面,身心愉悅、輕松,不知不覺被感染,注意力集中到了畫面上,神情投入。此時,適時地加以引導。師問:“同學們,你們從一幅幅精美的畫中看到了什么?”學生躍躍欲試,學生興奮地說:“我看到了大海上火紅的日出,我看到了海面上展翅飛翔的海鳥、還有清澈、湛藍的海水……”我順勢提出問題:“那你們知道這是哪個作家家鄉的風光嗎?”有的同學會想到是峻青,老師繼續啟發:“那么,大家想不想跟隨作家峻青去欣賞一下他家鄉的海濱仲夏夜?”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我覺得此時已經水到渠成,大聲說道:“那就請同學們美美地讀課文吧!”同學們帶著迫切的心情大聲讀起了課文。
其次,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滲透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節省時間,大大豐富了課堂內容,增加了課堂容量,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簡潔有序的表現出我們的教學流程,又可突顯教學重、難點。多媒體教學能減少教師不必要的板書時間,增加新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時間,因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贏得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消化和理解。比如,在賞析精彩語句時,我會在屏幕上為學生做個范例,讓學生有章可依,有法可學。學習《云南的歌會》,就把沈從文的《邊城》中對翠翠的描寫和文中“山野對歌”中對年輕女人的描寫作個比較閱讀,這是以前單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做不到的??傊嗝襟w走進課堂改變了以前課堂容量小,學習好的同學吃不飽,而成績差的學生又跟不上,老師干著急,沒辦法的現狀。
第三,多媒體教學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同時有利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向學生提供大量運用視覺、聽覺及其他感官來學習的機會,把語言和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對教材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廣泛搜集資料,整理,分析,歸納信息,并且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自己的探究發現的“成果”,提高了主人翁意識,培養他們在活動中與人交流、合作共事的能力,以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這方面我也有自己的收獲,我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到民間采風去”時,就做了這樣的環節設計: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探尋節日起源,搜集有關節日的傳說、故事做成幻燈片,在班上交流、展示。學生積極性很高,簡直是樂此不疲。搜集了關于春節、端午、元旦等節日的諸多傳說、故事。然后,教師選擇表現突出的同學的發言在大屏幕上展現出來,讓學生共同感知,加深理解,讓同學們深切感受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具有濃郁民族氣息的風俗人情。另外,多媒體進課堂還有促進教師自身發展的一面。隨著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全面提高自己。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老師即使備課再精心,難免會出現想不到之處,上課前,事先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觀看名師名家的講課實錄,學習觀摩,這不僅豐富了自己課堂教學內容,加深了對這節課的認識,更提高了自己整合課堂內容的素質,便于老師建構起完整的知識系統體系。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獲取教學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矯正,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更好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是難免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課堂大部分時間播放圖片、視頻、資料,忽視了精心備課、精心構思課堂、精心組織教學語言,學生上了一節課,只是不停的觀看,放棄了獨立思考,課后收獲不大等等。不過,我相信通過我們不斷的實踐、摸索,隨著應用能力的逐步提高,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再者,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從教學的規律來說,也不是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都適合使用多媒體,這需要因課而異、因教學內容不同而靈活運用;還要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才能收效更大??傊?,我的短暫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多媒體對教學課堂的幫助利大于弊。只要我們精心設計,多媒體會成為我們課堂的好幫手,令我們的課堂增色不少,課堂定會因多媒體的進入而更加精彩!
作者簡介:
荊玲,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語文教師。淄博市初中語文骨干教師,桓臺縣初中語文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執教過縣級公開課,多次參加市、縣級課題研究,發表論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