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中圖分類號】G62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44-01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這對進一步學習和今后參加生產勞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做計算題差錯多,準確率低,嚴重干擾著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大多數人都會把這種錯誤歸咎于學生的“粗心、馬虎”,其實并非如此。
一、原因分析
學生在計算上出現差錯的原因,細細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缺乏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基本技能
部分學生由于基礎不扎實,連基本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定律都沒有很好掌握,導致不能正確、靈活的解題。還有一些學生對于簡單的運算口訣不熟練,出現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錯誤,使得學生的計算速度較慢、正確率較低。例如計算45+5×30=50×30=1500,就是由于學生對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沒有掌握,從而導致計算錯誤。
(二)對某些概念、法則感知不清晰
感知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個別屬性在大腦中的客觀反映,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都很強,對一些概念、法則往往不能及時、準確、清晰地掌握。例如:160×40=6400這道題,用簡便方法計算之后,積的末尾應該補充兩個0,而有的學生可能會寫成160×40=640,積的末尾少寫一個0;顯然學生是對乘數末尾帶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的計算方法沒有掌握。
(三)注意力發展不完善
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也就是說,當人們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一個對象,而不理會其余對象時,這就是注意。而小學生在注意的廣度、穩定性、轉移和分配上發展都很不完善。他們在觀察式題中抽象的數字、運算符號時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能看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對事物的觀察缺乏整體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因此,常發生抄錯數字、寫錯符號以及漏寫數字等所謂的粗心錯誤。
(四)思維定勢的影響
思維定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積極作用能促進知識遷移,消極作用則干擾新知識的學習。如:計算混合式題1000÷25×4這道題時,正確的運算順序應該是從左到右,但由于學生對25×4=100非常熟悉,就會錯誤的先計算25×4=100,后計算1000÷100=10;由于負遷移的干擾,導致學生出現了運算順序上的錯誤。
二、糾正策略
教學中要減少學生計算的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透徹理解基礎知識,是糾正小學生計算中錯誤的前提
要使學生計算中少出錯誤,首先必須明確怎樣算,即考慮這道題運用什么數學概念,運算性質等。
比如,有的學生對于簡單的乘法口訣都不熟悉,那么,在計算時,勢必會出現計算速度較慢,正確率較低的狀況。
當然,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基礎知識變得越來越豐富,有的學生就會出現知識混淆的現象。這時,我們教師切不能急于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從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開始,運用知識遷移,不斷深入。
(二)加強必要練習,是糾正小學生計算中錯誤的關鍵
為促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技能,加強練習也是必要的。正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1.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又是訓練思維敏捷性的良好手段。
牢記一些常用數據,如125×8=1000,25×4=100。每天堅持練習。
2.注重對比訓練
對于容易混淆的計算問題,或者為突出新知識的特征,一般在復習課中,相機安排對比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對比幫助溝通與辨析,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的內涵、特點和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鑒別能力,克服學生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使學生養成認真看題,仔細解題的良好習慣。
3.重視錯題分析
學生計算出現了錯誤,就一定要及時引導學生認真分析計算錯誤的原因,尋找錯誤的根源,及時改正過來。對于重復犯的某種錯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組織學生一起觀察、思考、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既達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糾正小學生計算中錯誤的途徑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會發現學生出現差錯的原因:
1.感知不準確
小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是籠統、粗糙的,他們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因此,他們對事物的感知缺乏整體性,在看題、讀題、審題以及抄寫的時候,有時觀察不仔細,因而獲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這時感知的錯誤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學生把題目中的數字、符號抄錯。如把“35”寫成“53”,把“+”寫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而小學生在注意的廣度、穩定性、轉移、分配上發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學生正在解答計算題時,老師的一句“請大家把字寫認真些”,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導致計算錯誤。另外由于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常常顧此失彼,丟三落四,所以,容易發生抄錯數字,寫錯符號,漏寫數字等錯誤。
3.思維定勢的干擾
計算中,學生往往用習慣的方法去解答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從而出錯。
(1)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我們也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從而不斷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戲、比賽等多種形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計算能力。
(2)增強學生學習的毅力
計算本身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有的學生便會產生抵觸情緒。教學中,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中外數學家的故事。比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時,就用掉了幾麻袋的草稿紙。通過介紹數學家刻苦學習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數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增強學生學習的毅力,培養勤奮學習的良好品質。
(3)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所以,教學中盡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仔細分析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有效防止錯誤,并持之以恒地做好教學計算工作,那就一定會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