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雷


電視智能化趨勢能否使彩電重回家庭娛樂中心地位?首先在銷量方面存在提升預期
北京時間6月12日,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拉開大幕,接任喬布斯的蘋果公司新總裁庫克在全球科技發展年會上推出了傲人的新產品和新的軟件,除去新的超薄超快新型筆記本電腦之外就是iOS6軟件。而更為勁爆的消息,莫過于據傳富士康已經接到蘋果電視的訂單,開始試生產蘋果大尺寸電視機,預計今年底發布,明年開始供貨。
回想一下,iphone帶來的手機革命,以前雄踞大陸十幾年的諾基亞等的垮臺為蘋果和安卓系統讓路,這次蘋果電視的推出又會給最近兩年一直火熱炒作中的智能電視帶來多大沖擊?一切還尚未可知。然而,已有IT企業推出的智能電視,單價格就高昂使人望而卻步,更遑論那些看似智能,實則繁瑣的操作,給人們平添郁悶的用戶體驗。
這說明什么?在IT產品家電化,家電IT化的今天,在智能化和方便二者之中,方便仍占據更重要的位置。相比國內一直在不斷更新的數字高清電視,國外很多還停留在圖形電視上,電視乃居家用品,在忙碌了一天后,人們更愿意享受的是休閑的時光,而不是去研究智能化的工具,而對于智能電視,全世界都在期待蘋果能夠帶來新的革命。
綜觀國內政策,從2009年初開始推廣的家電下鄉、節能補貼,打著刺激內需的旗幟,促進國內相關消費品的更新換代,在淘汰CRT電視時代時,LCD、LED、3D以及神秘的云電視等也相繼浮出水面。然而,在2012年國內經濟不濟,房地產繼續受調控的情況下,新一輪的家電下鄉政策很難像2009年那樣給家電行業帶來新一輪的業績釋放空間。面對技術進步和國外相關產品的沖擊,相信會迎來新一輪的降價潮,對行業盈利能力形成擠壓。
無疑,家電行業過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銷量的增長,而未來將逐漸轉變為消費升級和產品結構的改善。冰箱、空調、洗衣機在上一輪家電下鄉政策過程中銷量快速增長,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不大。而彩電消費屬性同白電有明顯差異,在彩電維持家庭娛樂中心地位的情況下,彩電的銷量增長空間很大。
需要注意的是,傳統電視內容的枯燥乏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電腦作為家庭娛樂中心,彩電開機率呈下降態勢,彩電過去幾年家庭娛樂中心地位下滑。根據權威機構調查,北京地區電視開機率從2008 年的70%下降到2011 年的30%,這是一個明顯的縮影。彩電更新欲望的減弱導致過去五年彩電銷量的增長明顯落后于白電,銷量一直在4000 萬臺徘徊,現在大家寄希望于電視智能化趨勢將使得彩電重回家庭娛樂中心地位,銷量存在提升的預期。
然而,相比國外的技術創新,國內企業則新意全無。首先從技術上,仍然沒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硬件芯片,只能在別人的芯片上實現相應的應用,軟件方面則受嚴格的網絡管控,更多是一味地模仿國外的新概念,走著山寨的道路,這或許是國內外企業最大的差別。國外企業是在研究大眾需求的基礎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研發測試,最后推出成熟的產品到市場,國內則仍然走著粗放型的路線鸚鵡學舌。雖然各省市都建立相關的產業創新部門,但最終的結果是創新寥寥,卻造成巨大的產能過剩,產品沒有市場占有率,兼并合作后仍需重頭再來。如以前的LED、太陽能板等產業已經走過了彎路,希望云概念能撥開浮云,腳踏實地。
下半年,隨著國內地產調控和保障房的竣工高峰期的到來,剛需會給家電行業帶來一定的發展空間。空調行業市場競爭環境大幅改善,行業零售價格和出口價格都有明顯提升,而原材料的降價又可以進一步提升產業的盈利空間。相比之下,電視行業則呈現群雄逐鹿的局面,面對國外如谷歌、蘋果、三星、LG、夏普、飛利浦等品牌的沖擊,國內的長虹、康佳、海信、TCL、創維等雖然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仍居前十,但口碑和國外品牌仍有一定差距。電視行業發展至此,是該好好回顧來時路,杜絕粗放式和山寨的道路,向集約化發展,研發更多自主創新,并且能滿足國人真正需求,且又能走向世界的產品了。
(作者系光大證券投資顧問,其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