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要: 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試圖對課程改革中所提倡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內涵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系統闡述。
關鍵詞: 課程改革學習方式轉變方法
學習方式(Learning Style,又譯為學習風格)是指個體在知覺和學習中處理信息的方式及個體對作業做出反應所使用的各種策略,涉及個體處理學習中的信息或解決問題時所偏愛的方式。改變學習方式,意味著改變思維方式、實踐方式和生存方式。[1]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本文試圖對課程改革中所提倡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內涵,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系統闡述。
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內涵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意義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的學習)而言的,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質量的學習[2]。自主學習強調主動性、獨立性和自控性。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表現為我要學,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靈魂。如果說主動性表現為我要學,那么獨立性則表現為我能學。獨立性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品質。新的意愿和品質,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
(二)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3]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約翰遜兄弟(Johnson,D.W·&Johnson,R.T.)認為,對于任何一種形式的合作學習方法來說,有5個要素是不可缺少的。第一,積極互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們應當知道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第二,面對面的促進性相互作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合作學習要求學生進行面對面的相互作用,由此提高彼此的學業成績;第三,個人責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個人責任是指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務;第四,社會技能(Social Skills)教師必須教會學生一些社交技能,以進行高質量的合作;第五,小組加工(Group Processing)也有學者將之稱為“小組自評”。合作小組必須定期地評價共同活動的情況,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三)探究學習的內涵
探究學習(發現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的。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以及實驗、操作、調查等探索活動,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培養情感與端正態度,特別是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4]探究學習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探究意識、探究態度,以及探究能力。其中探究意識包括探究興趣和探究的意志品質等;探究態度包括探究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合作性等;探究能力包括想象和思維能力、質疑和創新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這三個基本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而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
二、三種學習方式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三中學習方式內涵的辨析,可以看出,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作為三種學習方式各自強調的側重點不同,但三種學習方式之間又存在內在的聯系。龐維國教授認為:“首先,自主學習需要探究與合作。在個體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時就需要他經過獨立探究來解決;當自己經過探究尚不足以解決問題時,就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當被求助者也不能解答該問題時,可能就需要分工協作,共同探究、解決問題。其次,研究性學習也離不開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從組織形式上看,研究性學習有個人研究和集體研究之分。個人從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自主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具有主動探究的精神和動機,而且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過程主動做出監控和調節,對自己的探究結果作出總結和評價。集體從事的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合作學習過程。集體開展研究性學習經常需要成立課題組,需要課題組的成員分工協作,各展所長,交流研討,共同把問題解決,共享研究成果。最后,合作學習也需要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小組的成員都要各負其責,獨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以說是一種集體的自主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學習問題,如果個體經過獨立探究不足以解決問題,就要與小組成員共同探究來解決,這又屬于集體的研究性學習。概言之,上述三種學習方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我們認為,在實際的學習情境中,這三種學習方式存在著一種相互支持、互為補充的關系。如果本著充分利用三種學習方式的優勢、促進學生的發展的原則而尋求一種最佳的學習方式搭配的話,首先鼓勵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如果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就鼓勵個體開展探究性學習;如果個體研究還不足以解決問題,就開展小組或集體合作的探究學習,直至把問題解決。”[8]
三、結語
學習方式沒有優劣之分,各種學習方式既有優勢,又有缺陷,所以教師應該運用適合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方式,而不能強迫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卿素蘭.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9(10).
[2][3][4]肖川.教育漫筆(二十五)學習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J].中小學管理,2002(8).
[5]王坦.合作學習簡論[J].中國教育學刊,2002(2).
[6]郭蓮花.探究學習及其基本要素的研究[J].學科教育,2004(1).
[7]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1(6).
[8]龐維國.當前課改強調的三中學習方式及其關系[J].當代教育科學,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