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軍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不僅是為了傳授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而實驗是一切科學探究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實驗不僅有助于正確認識生物生長、發育及生理變化規律,還有助于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實驗
學生總想了解某些現象的原因和因果聯系,這種好奇心、探究欲和創造力如果得不到教師的有效保護,很可能會慢慢地枯萎。例如:在教學“鳥卵的結構”時,首先讓學生打開雞蛋,觀察其內部結構,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結果,有一部分學生找到了“白點”——胚盤,有一部分學生卻怎么也找不到“白點”。老師作為引導者、促進者,準備好一些自然科學書籍,隨時和學生一起研究、查閱,就會激勵學生永遠帶著好奇心、進取心去探求未知世界。實驗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例如:在“洋蔥頭鱗片葉的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中,有些學生制作的標本在顯微鏡下竟然看不見,而同樣的標本有些同學通過操作卻能觀察到。經過多次操作,沒觀察到的學生實驗成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對實驗的興趣。
二、注重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在生物實驗中要實現對某生命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就要對實驗中的感性材料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例如:在探討“影響鼠婦活動的外部條件”問題時,首先要把“外部條件”看成是光、水、化學物等單個因子,接著逐一考查和鼠婦活動的有關因素;在討論“光合作用”時,把它們分解成原料、條件、產物等幾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由次一級的成分組成。為方便進一步研究,還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分解。所謂綜合就是在頭腦中把生命體的各個部分及生命現象的各個方面和屬性聯合起來,從而形成對生命體和生命現象的統一認識。例如:在了解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構造后,再把它們聯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細胞概念。比較就是把生物各部分之間的構造、功能和某些屬性加以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為進一步認識生命的本質和規律打下基礎。例如:對比各種細胞在形態構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比各種種子的構造,對比淀粉酶在不同條件下對淀粉的作用,等等。
三、指導實驗方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步驟是學生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規范的操作,實驗才可能成功。所以,在實驗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把實驗步驟由繁化簡,牢牢抓住每一步中的關鍵詞語,把步驟牢記在心,這樣才能正確操作,實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做“臨時裝片”的實驗時,先把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看書了解每一步的含義,在關鍵的地方做標記,由教師講解每個步驟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在講解中讓學生進行模仿性操作。最后要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先滴一滴適量的清水,太多了易外溢,太少了會出現氣泡,取材要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把它展平防重疊,輕輕蓋住防氣泡。并說明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有些亮白,輕壓就會變形。通過以上講解、操作,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步驟的要領,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和細胞核(因為細胞膜緊貼細胞壁上,在光鏡下是看不見的),最后繪出細胞的結構圖,獲得實驗的圓滿成功。
四、學會舉一反三,把生物實驗綜合化
生物實驗中往往會涉及許多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可以以某個學科知識為生發點,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如中學生近視成因及對策一欄,里面涵蓋了諸多學科知識:物理學中光的折射、焦距的調節,化學學科中視紫紅質的分解,遺傳學中遺傳基因的傳遞等。當代的護眼教育卻視護眼知識、護眼產品為妙方,只是不清楚是針對什么問題的妙方,反而給一些商家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毫無疑問,這些策略的初衷是遏制近視患病率逐漸上升的趨勢,但事實上這種趨勢并沒有如愿地下降。而我們可以通過進入醫院的見習和科技博物館的體驗,讓學生在清晰、系統、感同身受地對綜合學科的深入理解、研究和驗證內在關聯性的基礎上,達成一種認知和行為上的共識,最后理性地指導生活、服務生活,甚至開創新的護眼生活模式。生物實驗思索的綜合性,把生物實驗綜合化,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五、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
對實驗結果的科學分析,是實驗教學的又一個重要過程,因為它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是有缺失的。例如:在“驗證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實驗中,把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裝有新鮮植物的塑料袋里的氣體讓石灰水變得渾濁,而沒裝植物的袋子里面的氣體不能讓石灰水變渾。通過分析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時,許多同學都說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這樣的結論雖然是正確的,但就本實驗來說,顯然是不科學的,說明學生沒有掌握科學分析的方法。由于實驗報告中沒有將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兩個實驗分開,很多老師沒能注意到這個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方面的相關教學,要特別強調實驗分析過程中所控制的條件與實驗結果的相關性的分析,指導學生科學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這就使學生不僅掌握相關的知識,而且提高實驗技能,更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如果能采用各種生動有趣的實驗,把生物實驗課題以新奇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就會使課堂氣氛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還要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學知識、用知識,為生物學的研究、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