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 在現代化教學中,電教媒體教學顯示的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教學信息容量大、效率高、可控性強等優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重視。近幾年來,電教媒體的優化組合已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本文就電教媒體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電教媒體有機結合
在現代化教學中,電教媒體教學顯示出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教學信息容量大、效率高、可控性強等優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重視。近幾年來,電教媒體的優化組合已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在教育界顯示了不可低估的發展潛力。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可使課文里的抽象文字變成形象、具體的畫面,以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使之積極主動地學習,獲得新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使電教媒體的運用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創設新穎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鼓勵教師積極采用現代教學手段,積極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室、語音室、電腦室、綜合功能室,實驗、黑板、掛圖、投影、幻燈、錄像、電影、電視、電腦等多媒體,充分利用它們的放大、重復、定格、模擬、動畫、聲音、圖畫、智能操作等功能,將大容量的信息在短時間內形象生動、有趣、有效地傳給學生;打破了時空限制,展現宏大和細微,讓教學過程中的人、事、景、物、過程、方法、細節等活起來、動起來,使學生耳、鼻、手、腦綜合作用,有利于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情感,使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知識。
2.解決、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電教媒體教學,將教師難以講清楚、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客觀事實和直觀形象,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恰當地表現和提示知識的內在規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許多宏觀和微觀的、漫長的,簡單的、復雜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形象思維得到發展的同時,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相應的發展,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教學《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不要靜止地看待事物,否則會壞事的道理。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設計船動、劍不動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先觀察然后再問學生:“古人到了岸邊會找到劍嗎?”由于觀察了直觀、動畫的圖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3.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如果教師能利用多媒體的特殊演示功能,創設富有變化的、能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學習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思維的靈感。這樣一來,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被激發,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4.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可以適時地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聲音、圖像可以隨時插入,隨時展示,避免了平時只靠口說手寫的容量小的弊端。這樣學生雖然坐在教室里,但其視野卻可以隨著多媒體的展示擴展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而且其對文字的感受又可以隨著畫面、聲音不斷地延伸,這樣就大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45分鐘的上課時間便被充分利用起來,發揮了它的最大價值。
5.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電教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它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將教學內容以形象生動的方式表現出來,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內涵直觀形象地揭示出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趙州橋》一文,課文對趙州橋的構造、設計做了介紹,但學生沒看見過趙州橋,因此對課文內容缺乏感性認識,對于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小橋洞的設計,以及其中的精妙之處,更是難以理解。對此,在教學中就借助多媒體手段,播放了該課的多媒體音像資料——《藍貓淘氣三千問》中的趙州橋部分。其中的資料對人們過去的幾種不同設計思想進行了剖析,詳細介紹了李春設計趙州橋是有驚人之處的,并且通過動畫演示向學生展示了既能節省石料,又能減輕對橋沖擊力的高妙之處。課文中原本復雜、生澀的科學道理變成了有趣、形象的多媒體信息,有助于學生恰當地理解課文。音像資料中出現的又是藍貓、淘氣這兩個學生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它們的介紹更是錦上添花。
6.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訓練,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素質,使其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學時,我先用錄像放日月潭的資料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提出觀察的重點讓學生邊思考邊觀察: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來歷,以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風光怎么樣?觀察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分別進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的,體會作者對事物觀察的準確,描述的恰當、傳神。最后指導學生分別談談自己觀察后的感受。教學活動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的觀察素質得以提高。
7.正確處理教師講解與多媒體演示的關系。
教師講授與多媒體演示的關系,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通過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智能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有它的獨到之處,既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有利于營造創新的氛圍,對教師授課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忘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必須把多媒體教學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讓機器為人服務。在教學過程中之所以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是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的過程,通過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能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個作用是計算機及其多媒體手段不能替代的。二是多媒體的運用本身離不開人的操作,無論是教學設計、軟件制作或教學演示。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不能忘記自己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新課程教學時的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
[1]岳強.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OL].
[2]石頭老師.把握好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運用的四個“點”[OL].
[3]王玉玲.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效率[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