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其其格
烏審旗是內蒙古的畜牧業大旗,牧區人口以蒙古族為主體。近幾年,烏審旗畜牧業發展中最大亮點和優勢在于,細毛羊業已成為烏審旗畜牧業主導產業之一,烏審旗也成為全國細羊毛主產區之一,牧區牧民60%的收入來源于細毛羊產業。2010年通過舉辦國毛論壇方式,進一步加強了細毛羊產業產、供、銷等產業鏈條各環節的有效鏈接,擴大了烏審旗細毛羊的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根據公布的數據,2010年鄂爾多斯細羊毛價格一路飆升,參加拍賣的牧民戶均增收2000多元。
一、烏審旗畜牧業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
烏審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南端,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屬于溫帶極端性大陸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溫暖而短促,年平均氣溫7.1℃,年降水量360毫米,無霜期125—135天,日照2800—3000小時。地上地下資源富集,發展細毛羊產業優勢明顯。土地面積11645平方米,耕地面積59.17萬畝,草場面積1060.1萬畝。這是烏審旗畜牧業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
二、畜牧業發展現狀
(一)農牧民收入和消費
2010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8754.6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工資性收入1345元,增長21.3%;家庭經營收入6586元,增長6.4%。全年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174元,增長10.9%。2011年,由于農牧區務工工價和農畜產品價格上漲帶動農牧民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快速增長,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54元,增長14.8%,高于上年同期增速4.6個百分點。
(二)牲畜頭數和產量
2010年底牲畜總頭數119.74萬頭(只),占鄂爾多斯市的14.48%。其中綿羊87.71萬只,占鄂爾多斯市的31.38%;山羊9.86萬只,占鄂爾多斯市的2.06%;牛8.35萬頭,占鄂爾多斯市的41.34%;當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3.52萬頭,占鄂爾多斯市的37.37%;當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46.02萬只,占鄂爾多斯市的10.36%;牛肉產量5285噸,占鄂爾多斯市的36.90%;羊肉產量5420噸,占鄂爾多斯市的6.95%噸;奶類產量1.72萬噸,占鄂爾多斯市的5.39%;羊絨產量24噸,占鄂爾多斯市的0.92%;綿羊毛產量988噸,占鄂爾多斯市的9.87%。2011年度,全旗畜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177.38萬頭只,其中細毛羊118.33萬只,肉牛8.33萬頭;大小畜良改畜比重達98%。同時,新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社69家,農牧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三)現代草原示范戶取得新進展
根據公布的數據,2010年,現代草原示范戶為403戶,規模經營草牧場面積達49.91萬畝,整合18.95萬畝;建設標準化棚圈3.4萬平米,節水飼草料基地43487畝,整合24743畝;配套農機具147套,完成投資2923.76萬元。
(四)飼草料基地建設和深加工
根據公布的數據,2011年,青貯玉米24萬畝,飼料玉米19萬畝,水地優質牧草保留面積31萬畝。1321萬畝草牧場、6萬頭肉牛、120萬只鄂爾多斯細毛羊被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認證為有機產品。農畜產品加工業繼續壯大,蒙祥肉類精深加工生產線和福瑞達食品有限公司4萬噸(一期2萬噸)肉類精深加工生產線項目即將建成。
三、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超載現象依然存在
目前烏審旗牧業生產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有實力的牧戶采取租賃方式擴大草場面積,實現規?;a經營。根據調查資料,一般牧戶草場面積在2000——4000 畝之間,飼養牲畜頭(只)數一般在幾十頭(只)到一百多頭(只)。目前草原的理論載畜量為:豐年25 畝羊單位,平年30 畝羊單位,歉年40——50 畝羊單位。戶均理論載畜量豐年88 只羊單位,平年和歉年更少。可見,牧區超載現象依然存在。
(二)基礎設施落后
由于牧區自然環境較差,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長期對畜牧業生產經濟設施的欠賬,加之資金回報率低等特點,目前的投資規模遠遠不能滿足畜牧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牧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尤其水利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牧業生產后勁不足。例如,畜牧業生產供電能力較差,很多地方因電網質量差無法保證最基本的生產生活用電,甚至不少牧區沒有通生產用電。根據公布的資料,一是烏審旗蘇力德蘇木沙爾利格嘎查文公牧業社牧戶中,一共有70戶牧民,11戶通電,占樣本戶總數的15.7%;59 戶沒有通生產用電,占84.3%。很多牧民用柴油發電抽取地下水澆灌種植的飼料,生產成本高,經濟收入減少。 二是生產設施落后,永久性棚圈建設,牲畜飼養和草料貯備設施建設,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牲畜產品運輸、加工、倉儲、銷售等設施建設滯后,遠遠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抗災能力差,制約了畜牧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三)新型適用技術推廣難
目前畜牧業生產有很多新型適用技術,但推廣比較困難。原因主要有:一是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的牧民文化水平較低,且主要是40歲或50 歲以上的牧民,40 歲以下的牧民都外出務工。所以,牧民接受新技術能力較差,精力有限,全靠自己的傳統生產技能,維持生產生活,勞動生產率較低。
(四)牧民組織化程度很低
目前牧戶單戶生產,牧民組織化程度低。多數小牧戶以較小的份額分散進入市場,難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信息,交易成本高,交易方式落后,市場談判力量有限。根據調查的資料,牧戶的生產資料(飼料、種子、化肥、農藥和獸藥等) 都是牧戶單家購買。在被調查樣本戶中,95.5%的牧戶是從鄉(鎮) 購買,4.5%的牧戶是到旗(縣)里購買。牧戶的牛、羊、羊毛和羊絨等畜產品的銷售對象主要是二道販子。在被調查樣本戶中,有112 戶牧戶賣給了二道販子,占被調查牧戶的86.2%,16 戶牧民賣給加工企業,占被調查牧戶的12.3%,有2 戶牧戶自家消費,占1.5%??梢?,牧戶的組織化程度低,影響牧戶收益。
四、對策建議
(一)加大投資力度,嚴格禁止超載過牧
目前,烏審旗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是財政收入較快增長的主力,已具備工業反哺農業的財力。由此,加大草原獎補政策的補貼額度,力爭牧民禁牧后收入水平生活水準不下降,加快恢復草原生態環境,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打好草牧場生產要素基礎。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集中財力,盡快彌補長期以來對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欠賬。通過修路、通電、打井、購置噴灌設備等加快水利設施、抗災設施建設,尤其是飼草料儲備能力、改良、機械化等的投資建設,同時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提高生產能力。
(三)加快推進新型技術的推廣力度
開展多種形式的牧民科技教育培訓活動,全面提高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為牧區經濟社會較快發展,培養出覺悟高、懂科技、善經營、會管理、能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新型牧民。加強畜牧業科技人才培養,建立精干的畜牧業科技服務隊伍,這是提高畜牧業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的有力措施。
(四)提高牧民組織化程度
通過大力扶持發展合作社的方式,把牧戶組織起來,提高牧民的組織化程度。牧民以草場入股、牲畜參股等方式,組建強有力的經濟合作組織,告別傳統的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草原集約畜牧業。牧民以整體力量進入市場競爭,能有效保護自身利益和提高競爭力。
(五)加速草地有償流轉,促進規模化經營
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有償流轉有助于實現草牧場規模經營,提高草地生產率,增加牧戶收入。無畜戶或者牲畜較少的、已不從事畜牧業生產的、喪失勞動能力的、已不在當地經常居住的、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使用草場的,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將所承包的草場經營權進行有償流轉,推進草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從政策方面大力扶持草牧場有償流轉的牧戶,解決轉移出去牧戶的后顧之憂。
(六)加大投資力度,做大做強細毛羊產業
一是依托國家絨毛用羊產業科技支撐體系,加快烏審旗細毛羊產業良繁體系建設,保持烏審旗細毛羊的純種性、唯一性。二是加快流通體系建設,加強羊毛市場監管,積極與羊毛拍賣市場對接,確保質優價優。三是提高烏審旗細毛羊養殖綜合效益,積極推廣“場戶聯合”育種模式,加大分級、整理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皮張、腸衣等下游產業鏈。四是加快品牌培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從金融、財政補貼、科研等方面加大支持。同時,通過現代媒體擴大影響,形成自主知識品牌。
(作者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飼料草種監督檢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