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容
摘要: 目前大多數英語專業聽力課主要利用較單一的音頻資源,大多是教師放聽力,學生聽完后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扮演的是被測試者,喪失了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很難構建自主的聽力認知結構體系。新的聽力教學模式的改革,徹底改變了聽力課堂的狀態。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其中,不僅大大提高了口語能力,還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 專業英語聽力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一、引言
學習英語就是為了用英語進行交際,其中包括跨文化交際。這四種技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認知世界、獲取信息、發展智能、交流情感的一種重要手段。語言學家總結得出,從語言的形式來看,聽和說是口語、讀和寫是書面表達。口語是通過書面語而起作用,書面語是口語的文字記錄。口語與書面語在表達方式與途徑,以及詞匯、語法、信息密度和語言功能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認知角度看,聽和讀是話語理解和信息輸入能力,說和寫是表達思想,是信息輸出技能。與語言知識目標不同的是,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情感態度、語言知識、文化意識、學習策略等目標來處理課程語言技能各個級別目標中的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之間的關系,教學中要使語言技能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貼近生活、貼近真實的語言交際行為,有目的地組織綜合運用英語的活動,使他們在語言技能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的學習態度,學會學習。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緊密相連、相互影響。
聽力作為人體接受外界信息的輸入能力,在語言的學習中處于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外語教育與學習中,更是四大語言學習能力之首。多年以來,英語聽力教學大多以單純地聽詞匯、聽對話、聽短文、聽長篇文章為主。這種機械的填鴨式聽力訓練,使得很多初學者在聽力的學習中筋疲力盡卻收獲甚少,從而降低了對英語聽力的興趣,導致很多在讀寫方面很出色的人才,卻在聽說方面出現障礙和缺陷。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流,即我國教學改革中提到的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了避免英語學習出現的“聾啞式”高分人才,大量語言學者對英語聽力教學不斷研究。
二、聽與說的關系
在聽、說、讀、寫中,聽力是公認的難掌握的一項語言技能。在聽的教學與聽力的關系上,聽的教學是為了培養聽力,是教會學生“聽”英語,達到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并為發展說、讀、寫的能力服務。聽的教學要根據聽力形成的這一獨特的規律和特征,運用科學系統的言語活動方式,對學生進行與聽力有關的各項技能的訓練。“研究顯示,聽力理解具有認知、效率、實用和情感四大優勢。”此外,在聽的教學中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聽力策略的訓練,因為能否恰當地運用聽力策略指導課堂教學是關系到聽力訓練成敗的重要問題。
口語相對于書面語而言,是有聲的語言。口語分主動口語和被動口語。主動口語指的是“說”,是表達言語的輸出或釋放過程;被動口語指的是“聽”,是理解言語的輸入或吸收過程。說是在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聽和說在是口語交際中密切相關、形式卻截然不同的行為過程。“口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語言知識轉換能力,即讓學生通過讀和聽等輸入手段獲取語言信息,經過思維對所獲取的內容和語言進行加工和重組,然后以語言的形式輸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
三、以聽為主,以說為輔的多元化教學
目前大多數英語專業聽力課主要利用較單一的音頻資源,大多是教師放聽力,學生聽完后練習。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測試方法,而非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扮演的是被測試者,喪失了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很難構建自主的聽力認知結構體系。90%以上的英語專業生在聽力學習存在的主要困難是:一是對語音連讀等現象不熟悉,對單詞和句子不能及時反應、詞匯量不夠和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欠缺。二是聽力課時少,但教學節奏快,強度大,教學內容難以及時消化。三是訓練內容單調枯燥,缺乏具有豐富圖、文、像立體化的刺激,容易疲勞,產生厭學情緒。四是課后因聽力資源不足,加上很多學生本身自主學習策略和能力有限,缺乏正確有效的自主訓練,不能及時有效地彌補課堂不足。
針對我國英語專業聽力教學的現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逐漸形成以聽為主,以說為輔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1.加強語音練習。正確的語音是學好語言的基礎。特別在聽力理解中,正確的語音才能和聽力材料中的單詞、句子和其他更大的語言單位建立正確的關系,幫助我們透徹地理解材料。在課堂上要先讓學生聽簡短句子,然后跟讀,模仿句子的語音語調。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用經典的電影對白,先播放幾遍,然后讓學生跟讀,等學生熟悉材料后可以做電影配音。這樣即練習了語音,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在課堂上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去做,所以還要建議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練習。
2.熟悉詞匯。很多學生聽不懂文章就是因為詞匯量不夠,在給學生播放音頻前,把資料里出現的很難的或新的詞匯列出來,這樣學生聽起來就不會這樣費力了。特別是播放較難的新聞聽力材料時,很多學生可能對背景知識不是很了解或者對一些新聞詞匯很陌生,這樣聽起來難度特別大。如果老師能提供一些新聞背景知識和一些新聞詞匯,這樣學生聽起來就容易多了。
3.以說促聽。在聽力課堂上如果只讓學生聽,就會產生聽覺疲勞,教學效率會很低。在聽與生活主題貼近的材料前,可以播放一些相關視頻或者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這樣既能讓學生聽材料前有所準備,預先熟悉聽力材料,又能提高他們對聽力材料的興趣。
4.課后教學。因為一般大學的聽力課時較少,在課堂上的練習一般是不夠的,所以有必要建議學生在課后進行練習。每次下課前布置任務,可以讓學生登錄固定的聽力網站,完成一定量的任務,在下一次上課時用提問的方式檢查他們的完成情況。
四、結語
新的聽力教學模式的改革,徹底改變了聽力課堂的狀態。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其中,不僅大大提高了口語能力,還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聽力教學只有朝多元化發展教學才能有所成就,只有這樣才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其建立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模式,促進其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達到聽說讀寫技能的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程京艷.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外語界,2009.
[2]孔雪飛.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重視視聽說結合[J].職業教育,2008(10).
[3]劉長青,陳靜.網絡英語聽力教學探索與實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