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向是影院“春暖花開的”吸金月,國產電影傾巢出動:《黃金大劫案》、《匹夫》、《賽德克·巴萊》、《飛越老人院》、《殺生》、《我十一》、《月色猙獰》……但是好萊塢的來勢更加兇猛,大船大艦和復聯票房好得一點都不客氣。國產電影和好萊塢大片硬碰硬的較量還是史無前例的。客觀講,今年5月的國產電影,質量和水準都創了新高,但由于爛片太多,積重難返,導致了華語電影在這次角力戰中節節敗退,這也讓圈內人陷入一片前所未有的恐慌。
“《殺生》是一部探索、試驗性質的電影,是三部影片中質量相對最好的一部,但也是最晦澀的一部,市場性不及格。今天國產電影處于整體還債階段,我們應有痛定思痛,減量增質的覺悟。雖然電影質量和時間并無直接關聯,但很多優秀制作都是幾年磨一劍,我們呢?一年磨幾劍。制片、編劇、導演莫不如是。”
——圈內電影人吐槽馬甲
“現在媒體宣傳的什么中生代對抗好萊塢兩只船,細細算下來,你拿什么打?拿什么對抗?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打不過的。所以說,心態要擺正。《黃金大劫案》一出來,大家給他賦予了太多的意義——好萊塢狼來了,你要抗擊國外大片。這些東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夠拍一個過關的電影,能夠講一個及格的故事。你所有的技術手段都應該為你的故事服務,也就是形式要為內容服務。”
——圖賓根木匠
“好萊塢有那么強烈的視覺觀感,那么強勢的技術,這老百姓特別新奇!大量進入的時候會是一個(對觀眾)的刺激。但觀眾形成習慣就不是刺激了!每天都這樣就不是刺激了!那么,你有什么?美國人才兩百年,你有五千年文化,老百姓吃西餐能吃一年?我就不信了!他肯定三天就得換炸醬面了。好萊塢早就該來了,他來唄,他來還有一個好處呢,他能幫著淘汰更多的不良從業人員。觀眾實際上已經在成熟了,他有挑剔了,他有判斷了,你《建國大業》再弄蒙不了人了!《阿凡達2》再來它也蒙不了人!所以咱別嚴重化,很淡然地看待,市場自然會走出一個正常的規律來,我們這幫人死不了!”
——《殺生》導演管虎
今年進口大片的增長比往年多了很多,這帶給內地市場不小的沖擊,但是對于電影行業來說刺激是會有的,但是也能激勵我們內地的電影人拍出更好的作品,并且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作品和電影工作者。拿香港來說,從來沒有限制過好萊塢大片以及亞洲其他國家電影的進入,但是香港的電影市場一樣是相當繁榮的,本土票房一直是很高的。
——電影出品人吳思遠
“許多朋友擔心近期幾個國產片的命運,建議調整檔期,問題是往哪調?大船即使沉了,他們海上又派來戰艦,陸上又殺來戰車,你即使能打個平手,他們又會用聯盟來復仇,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唯有一心向前,但求問心無愧。”
——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