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 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給農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也給農村成人教育發展增添了活力,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現實生活中,農村成人教育仍然存在許多困難,面臨巨大挑戰。嚴重影響了成人教育的生存與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只要在各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理順辦學體制,不斷加大對成人教育資金的投入,狠抓教育教學管理,端正辦學思想,不斷開拓進取,農村成人教育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的。
關鍵詞: 農村成人教育挑戰現狀問題對策
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給農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也給農村成人教育發展增添了活力,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用機遇和挑戰并存來形容當前農村成人教育工作形勢,是最恰當不過的。作為農村成人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本人結合自己在工作中所見、所聞、所感來談一談農村成人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對策。
一、農村成人教育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六大以來,鄉鎮一級的成人教育有了明顯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據有關部門統計,改革開放20多年來,共有2億多農村勞動力通過多種途徑實現了非農就業;其中1.25億在鄉鎮企業就業,6000萬農村勞動力在小城鎮就業,有約7000萬流動到城市就業。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不僅加速了農村城鎮化進程,而且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與和諧,解決了“三農”問題中的核心問題——農村剩余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問題。在農村勞動力實現非農就業的過程中,鄉鎮成人教育扮演著關鍵的作用。
農村成人教育是時代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無論是在掃除文盲以及鄉鎮企業職工教育過程中,還是在服務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過程中,農村成人教育總以其直接有效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特點,發揮著其他各類教育無法替代的作用,體現其強大的生命活力和發展后勁。
本人通過對我區122名勞動力的文化水平高低,對農民就業、收入、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影響的問卷調查,得出如下結論:(1)勞動力文化水平越高,選擇職業的機會就越高。(2)文化為小學和小學以下的以種養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勞動力占到78.1%,初中勞動力為57.4%,高中及以上的47.4%。從事二、三產業,外出打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勞動力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呈明顯上升趨勢。(3)勞動力的文化水平越高,人均年收入就越高,人均月支出就越高,說明家庭的整體生活水平高。(4)農村勞動力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其經濟收入,而舉辦各類培訓班對提高勞動者素質有直接的作用。
在現實工作中,農村成人教育仍然存在許多困難,面臨巨大挑戰。體現在以下方面:(1)我國農村成年人口(15歲—65歲)有4.8億,平均受教育年限7.3年,比城市勞動力受教育年限低將近3年,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任重道遠。(2)農村成人教育陣地不斷萎縮,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數量大幅下滑。(3)工作開展不平衡。從2004年開始,各地教育系統普遍重視開展轉移培訓工作。但是,許多地方的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工作越來越薄弱。(4)一些政府決策者和教育工作者觀念落后,是開展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最大障礙。
現階段,農村成人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受到編制、經費、人員素質等因素制約,成人教育發展舉步維艱;另一方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掌握新技術的專業人才又離不開成人教育。
二、農村成人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而言,農村成人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大,教學設備趨于陳舊;成教教師結構趨于老化,學歷層次偏低;體制老化,觀念陳舊;經費嚴重滯后,缺乏市場經濟辦學競爭力;教學效益低下,農科教尚未向深廣度發展,尚未找到最佳結合點,而且出現了成人教育“小而散”的局面……這些弊端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成人教育的生存與發展。具體如下:
1.成人教育管理體制不科學,制約著它的健康發展
目前,各鄉鎮雖然都有成人教育中心校,但各成人教育中心校都附屬于各鄉鎮的中心小學(中心中學),由各鄉鎮的中心小學(中心中學)代為管理,自身沒有獨立的機制。各鄉鎮的中心小學(中心中學)不遺余力地完成縣(區)教育局下達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中心工作就是升學率、培養尖子生。成教校校長的職務雖然與中心小學(中心中學)的校長的職務平級,但受中心小學(中心中學)校長領導,成教校的教師人事調配權在中心小學(中心中學)的校長的手中,成教校校長無教師人事調配權和經費開支權,影響了成教校校長管理學校的積極性;成教校的人員經常被中心小學(中心中學)抽出來搞抽考、檢查,一心多用,影響成教的日常工作,成人教育學校僅著眼于本鄉鎮農村勞動力的文化技術培訓,則無暇去考慮長遠規劃和眼前規劃,制約其健康發展。
2.師資隊伍薄弱,工作缺乏活力
首先是教師隊伍“普教化”,文化素質較高,但缺乏系統的農林科等專業知識。面對面廣量大的農民培訓任務,實在有點力不從心;少數教師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墨守成規,工作實效低;校長隊伍還存在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等情況,缺乏進取心、責任心。其次是教師專業知識短缺。相當一部分教師從普教直接轉過來,這些教師年齡大、文化層次參差不齊,也沒有受過專門的培訓,缺乏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對成人教育這塊業務知之甚少,無法勝任農村成人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
3.成人教育學校硬件建設亟須改善
目前,絕大部分鄉鎮的成人教育中心校都沒有獨立的校舍,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有的成教校甚至連幾間破房子都沒有,只是臨時借用幾間民房作為校舍和辦公室,處于借(租)場地辦學的“打游擊”狀態。根據本人調查,我縣約有2/3的學校目前僅能進行簡單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或以會代訓式的上課。而現代化的農業科技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發展,農民頭腦中舊的生產模式早已被新的生產模式所取代,成人教育“服務三農”的目標定位,應該有較齊全的設備,應該有各項實驗儀器設備,應該有相關的圖書資料,應該有比較完整的培訓基地。而這些只是紙上談兵,與實際相差甚遠。其次,要想辦好成人教育,就應該有充足的經費,地方政府每年應該撥出相應的款項,用來扶持、發展、鞏固提高農村的成人教育,雖然有要求政府撥經費的相應文件,但這些經費每年也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
4.不受政府重視成為農村成人教育工作發展的桎梏
一些政府決策者和教育工作者觀念落后,沒有樹立大教育觀,只重視國民教育系列的各類教育,輕視成人教育,導致了農村成人教育邊緣化。
在經濟落后的地區,某些地方領導為了省去幾個讀書錢和省去屈指可數的辦班費用,硬是不愿把勞動者組織起來學習能數倍于提高工效的科技生產知識,使得農村成人教育學校時常出現門庭冷落車馬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村成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三、解決對策
1.應建立完善的成教組織管理機構
建立一個較完善的組織機構,是干好成教工作的前提。依照省教育廳的有關文件獨立設置成人教育中心校的機構是非常重要的,使之不再附屬于各鄉鎮中心小學(中心中學)管理,達到“編制獨立、校園獨立、經費獨立、辦學獨立”,成人教育學校具有獨立的法人代表,學校與普通中小學地位相同。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樹立抓成人教育就是抓經濟的觀念,增強統籌力度調整和優化農村成人教育的結構布局,把鄉鎮所屬的農技、種子、水產等相應的站所合并在成教校內,并使本來用于多頭的經費集中到一起使用,且又具有系統的教學、實驗、實習場地,真正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使其對上有歸口單位、對下有職有權。教育部門要承擔起農村成人教育的管理職能,堅持“三教統籌、城鄉統籌”,努力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2.應注重素質和數量,加強農村成人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首先,要保證成教學校人員的素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要深化農村成教學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通過推行公開選拔,競聘上崗,任期考核,末位淘汰等措施,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選擇一批素質高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優秀教師充實到成教校擔任領導職務;通過多種渠道選聘一批既能教書又能進行技術培訓的“雙師型”的教師。其次,要確保成教校教師的數量。根據有關文件要求,配足、配全專兼職教師。同時要加強師德修養,做到艱苦創業有決心,教書育人有恒心,技術推廣有耐心,樂于奉獻,開拓進取,勇于創新。
3.應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農村成人教育的經費
農村成人教育的特點是負效益,但社會效益極高,其投入應以政府行為為主。各級政府要按人均撥付農村成人教育經費,其定額按各地各級政府的文件規定,“農村成人教育經費定額按年人均0.5元以上,由縣區政府籌措和統籌安排”。各級政府在安排使用農村科技開發經費,技術推廣經費和扶貧資金時,要安排一部分農村成教校的建設經費。當然,成教校也應該根據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依靠自身的優勢,逐步把學校辦成既能育人,又能創收的經濟實體,走“以校養校”、“校企聯合”、“定單培訓”的道路,增強學校的活力。不斷添置和更新成人教育教學設備,確保成人教育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4.應實行分類教育,增強農村成人教育培訓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12月12日在上海舉行的鄉村教育討論會上曾說過:“鄉村教育關系到三萬萬四千萬人民之幸福,辦得好,能叫農民上天堂;辦得不好,能叫農民下地獄”。他的意思是:農村廣闊的天地處處都可以作為教育的場所;受教育者無論男女老少,不分等級,不分貧富,皆可享受教育;教育內容豐富多彩,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陶先生的這句話對于今天的農村成人教育具有指導作用。
農村成人教育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目的,可以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以現從事農業的廣大勞動者為主要對象,要以普及農業科技知識,推廣農業技術成果,提高他們農業科技素質為主要目標;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農村富余勞動力為主要對象。實行企業出“訂單”,學校出“菜單”,政府來“買單”的“三單式”培訓;三是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以在二、三產業就業的企業職工為對象,重點開展崗位職業技能等級培訓,使他們掌握從業崗位的技能;四是后備勞動力教育培訓。以未升入高中(大學)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為對象,開展一周左右的職業教育、就業指導,使他們有一技之長;五是農民學歷教育培訓,以青壯年農民為對象,廣泛開展成人高中、大學自學、函授、遠程教育等學歷教育;六是社區教育培訓,整合各方教育資源,以青少年為對象,舉辦文化、娛樂、體育等各種培訓,努力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總之,農村成人教育只要有各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理順辦學體制,并堅持依法管理,依法治教,不斷加大對成人教育資金的投入,成人教育學校內部狠抓教育教學管理,端正辦學思想,不斷開拓進取,農村成人教育必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一定能培養大批“有文化、有技術、懂經營”的新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宋光二.農村成人教育的演變與任務.中國農村教育,2007年(6號):起止頁碼(31—32).
[2]陶行知.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國和平出版社,書號:ISBN7—80037—021—6/G·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