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橋
摘要:我國民間高利貸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由于民間高利貸問題蘊藏著極大的風險,既會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又容易對社會各階層產生較大的沖擊和危害,有關部門應從貨幣政策、加強宣傳以及監管等方面,對民間借貸行為進行規范和疏導,防止高利貸現象蔓延。
關鍵詞:民間借貸;高利率;風險;對策
2011年9月,溫州民間高利貸引發的區域性金融危機突然集中爆發。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溫州多達20多個中小企業老板因高利貸資金問題逃跑,一周內發生數起疑與高利貸有關的自殺事件。2011年9月24日,內蒙古鄂爾多斯中富房地產開發責任有限公司法人王福金因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高利率負債而自殺。這些與民間高利貸問題有關的極端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2011年10月,溫家寶總理緊急前往溫州調研并召開座談,提出“要加強對民間借貸的監管,引導其陽光化、規范化發展,發揮其積極作用。大力整頓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貸化傾向”,“防止風險擴散蔓延,防范區域性風險。”
2012年來,全國各地又出現多起因無法償還民間高利率負債的“老板跑路”事件。這表明,我國民間高利貸已經不再是個別現象,其對企業、社會、家庭的影響和沖擊,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了。
一、民間高利率借貸的風險與危害
民間借貸作為銀行信貸資金市場的重要補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如果民間借貸的利率發生失控,出現大規模的“高利貸”現象,將給社會、企業、家庭和個人等各個環節,帶來極大的風險。
1、民間高利貸盛行將淘空實體經濟
高利貸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高利率回報。在我國當前銀行存款實際付利率的背景下,這樣的高利貸將吸引大量資金。據筆者調查,當前民間高利貸資金通常用月息2%(折合年利率24%)的利率吸引存款,然后用3%-5%(折合年利率36%-60%)的月息放貸。
根據我國上市公司發布的2010年報資料統計,全部上市公司2010年實現凈利潤16639億元,營業收入總計175344億元,平均凈利潤率為9.5%,而總資產收益率不超過3%,都遠遠低于高利貸至少24%的收益率。
因此,如果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資金作為商品,將通過其價格——也就是利率來進行資源的配置。這樣,大量的社會資金都來追逐高回報的“高利貸”的“吹泡沫”活動,而需要資金的實體經濟企業由于回報率低,卻得不到信貸資金的青睞。
難怪一位溫州的企業老板說自己的工廠有1000多名員工,一年辛苦下來利潤不足百萬,還不如搞泡沫投機賺的多。而上市公司也都開始熱衷于“委托貸款”去放貸,因為這樣的利潤遠遠高于自己的主營業務。
可見,高利貸的盛行,將吸引大量的社會資金、實業資金從事高回報的投機活動,長期以往則從會從根基上淘空實體經濟,其對社會經濟的危害是深遠的。
2、個體借用高利貸的風險:脆弱的資金鏈最終難逃崩裂的結局
由于實業經濟的平均報酬率大大低于高利貸的報酬率,因此,任何一個實體企業都難以承擔長期的高利貸負擔。長期的高利貸往往最終容易演變成“拆東墻補西墻”的“龐氏騙局”。而龐氏騙局的最后結果肯定是在最后在沒有新的“東墻”可以拆的時候,整個資金體系頓時崩潰瓦解、泡沫破裂。
因此,高利貸這種資金游戲天生的伴隨著極大的風險,而且隨著高利貸規模的不斷擴大,其資金鏈變的越來越脆弱,而要維持其脆弱的資金鏈正常運轉,它往往又需要借貸更多的高利貸資金——這導致其借貸規模更大——支付的利息更多。當資金的規模大到新借貸的資金難以維持支付現有負債的利息時,高利貸的資金鏈最終在瞬間崩潰。如下圖一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如果一個個體(企業或單位)無法獲得比高利貸更高的正常經營收益,那么它長期借貸高利貸資金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個:資金鏈破裂。
3、高利貸整個系統的風險:個體資金破裂時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一旦出現某借貸高利貸的個體出現資金鏈破裂,那么整個高利貸業務系統的各個環節就會出現全盤崩潰倒塌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其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民間高利貸的運行模式通常是:貸款中介公司通過2-3分的月利息吸收存款,然后用3-5分的利息放貸給需要資金的企業或個人。根據這個流程可以繪出高利貸業務系統圖,見圖二:
前面已經分析到,如果一個企業無法獲得比高利貸更高的營業收益,那么它長期借用高利貸的結果往往是最終會出現資金鏈斷裂。因此,在上圖二中,某個借款企業或個人出現資金鏈斷裂就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出現資金鏈斷裂的企業往往借用高利貸的資金規模也比較大。
而一旦出現某借款企業無法償還本息,那么將給貸款中介公司帶來壞賬損失。由于貸款中介公司還需要支付上游籌資2%以上的月利息,這種損失就會給它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一旦這種壓力超出其承受范圍而無法支付上游資金的利息時,整個高利貸的業務系統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式的全面崩潰瓦解:
4、高利貸系統崩潰的后果:對放貸家庭、個人、企業帶來重大損失,甚至造成社會危機
2011年下半年,關于民間高利貸系統崩潰以后對放貸家庭、個人等帶來重大損失的報道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嚴重。民間不但出現了很多借用高利貸的企業家由于無法償還高利息而最終逃跑的個案,溫州、內蒙還出現了多起曾經有杰出貢獻的企業家在資金鏈斷裂后自殺的極端情況。在這樣的高利貸泡沫游戲中,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借款者破產,放貸者自身最終也血本無歸。
可見,時間越長,高利貸系統崩潰的概率越大,而高利貸系統崩潰的后果往往是造成大面積的社會危機。
因此,如果不認識到高利貸對社會的危害,不及時對當前不斷高燒的高利貸現象加以治理和疏導,民間高利貸最終所帶來的,就不僅僅是中國式的次貸危機了!
二、民間高利率借貸的治理和對策
民間高利貸現象的盛行有其當前社會經濟背景。認識到高利貸的危害、盡快出臺對高利貸進行治理和疏導的政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對高利貸的治理和疏導政策,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用“無形的手”去疏導;二是用“有形的手”加強監管。具體分為以下幾點:
1、適當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當前民間高利貸的主要原因是貨幣政策的轉向及低存款利率。因此,一方面增加居民的儲蓄意愿,另一方面在提高利率的基礎上一定程度地下調準備金率、增加銀行資金供給,兩個方面措施結合可以達到有效減緩當前的資金需求壓力,削弱高利貸市場的借貸需求的效果。
為了治理不斷高漲的通貨膨脹,我國近幾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期間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經過多次上調,2011年最高達到了21.5%,即便經過2012年5月下調,也仍然為較高的20%,而銀行存款利率卻沒有同步大幅度上調,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3.5%,遠遠低于CPI和通貨膨脹的增長水平。因此,銀行存款利率有上調的空間——上調后會進一步收縮流動性;而準備金率有下調的空間——下調后釋放的流動性可以抵消利率上調后的收縮效應,二者結合不會對穩健的貨幣政策產生沖擊。
具體來說,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應逐步上調5-6%,以逐步消除通貨膨脹所引起的存款實際負利率現象,而準備金率可以根據穩健貨幣政策的需要做相應的下調。
2、加強媒體宣傳,讓民眾認識到高利貸的危害
民間高利貸之所以盛行,主要有其極具誘惑的“高回報”因素。很多人就是在這種誘惑下,無怨無悔的將自己的畢生積蓄投入到高利貸中,有的甚至是通過各種途徑從親戚、銀行借來貸款參與放貸,他們往往對這種泡沫游戲的高風險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對泡沫破裂后所帶來的危害沒有清醒的認識,最終造成嚴重的個人、家庭、企業悲劇。政府應當加強對媒體的引導和宣傳,讓民眾深刻認識到高利貸的高風險及其危害。
3、加強對民間借貸業務的監管和治理
我國關于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在199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及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等法律法規中有所涉及。這些法規主要規定了民間借貸約定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且“貸款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
近年來,在民間借貸規模急速膨脹的過程中,由于這些金融活動缺乏嚴格監管,其實際借貸利率許多已經超出了4倍的范疇;在當前的社會平均利潤水平下,即便是符合借款利率最高4倍的規定(當前一年期貸款利率6.56%,4倍為26.24%),也大大超出多數企業的實際承受能力。
因此,國家應該加強對民間金融活動的監管和治理。一方面,可以通過根據企業的實際承受能力或平均利潤水平,設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最高借貸利率(如從最高4倍減少到2-3倍,或者國家每年測算出一個最高利率)的方式來限制高利貸活動;另一方面,應對民間借貸活動應加強監督,敦促民間借貸利率嚴格按照國家設定的最高利率進行,對超過國家最高借貸利率規定的,應有具體的警戒或懲罰措施。
4、對企業實施減稅,減輕企業負擔
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撐。千千萬萬的微觀企業個體組成了國家的大經濟命脈。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完全可以考慮通過實施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的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在短期內國家財政收入可能有所減少,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企業通過減稅增強了競爭力,取得了更好更健康的發展,不是更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就業的促進和經濟的增長嗎?企業競爭力加強了、負擔減輕了,那么它出現資金緊張、借高利貸的可能性和機會也就減少了。
三、結論
高利貸蘊藏著極大的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有關主管部門應該對民間借貸的“高利貸化”現象予以高度重視,通過制定有關政策加強對民間金融機構的引導和監管,同時加強媒體宣傳,讓民眾了解高利率借貸問題的危害、停止追逐高風險的泡沫化收益行為。此外,國家還可以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也可以通過減稅等措施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和諧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曉艷.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形成原因及規范對策[J].經濟問題,2010[08]:67-69.
[2]朱大鳴.民企倒閉潮正在蔓延.中國市場[J], 2011[25]:58-59.
[3]張東紅.高利貸案頻發預示危機將至.民主與法制[J],2011[27]:25.
[4]劉長雁.穩健貨幣政策背景下民間借貸風險探析.西部金融[J],2011[5]:40-41.
[5]蘇虎超.民間借貸活動與金融犯罪相關問題探析.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