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

一份由云安全廠商趨勢科技對全球6個國家1200名企業高管進行的調查顯示,去年約有43%的企業在使用云服務時遭遇數據泄露事故,25%的人抱怨既有的IT防護措施無法跟上日益蔓延的云安全威脅。
這給目前火熱的云運動敲響了一記警鐘。未來,云就如同水電一樣提供源源不斷的計算資源,從而改變整個商業世界的面貌,但水電已經不能構成企業發展的核心資產,存放在云中的數據卻性命攸關,因為應用云而發生數據泄露的“受害者”數量正在攀升。
例如,過去的2011年可以稱之為“數據泄露年”:包括RSA、SONY在內的一些知名企業相繼淪陷,上億客戶數據外泄,兩者均花費巨資來做善后工作。三大云服務巨頭也未能幸免,谷歌有約15萬Gmail用戶的信息被竊,亞馬遜的云數據中心出現史上最嚴重的大面積宕機事故;微軟的Office365電子郵箱服務一度中斷;崛起中的移動互聯世界正成為黑客產業鏈的新目標,包括蘋果在內的手機制造商被爆竊取用戶信息,而新型的木馬病毒正越來越多被植入到待售的APP當中,甚至連Android官方市場也未能幸免。
云中的數據安全已成為拖累企業云計算步伐的短板。趨勢科技的云安全調查報告稱, IT決策者對于把云計算技術應用于關鍵業務仍心存疑慮。
2012年,來自云中的數據安全威脅持續攀升,一方面在于云計算與移動化、IT消費化、社交化等技術浪潮交織在一起,數據安全管理的難度變得復雜,而相關的安全投資卻如同無底的黑洞;另一方面,黑色產業鏈條日益明晰,目標就是竊取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數據信息,分工更為細化,手段更為隱蔽與復雜。
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安全來自大多數企業正在推進中的虛擬化進程,這是一場正在改變傳統企業IT防護思維的新戰役。日本制藥公司的北美子公司鹽野義制藥遭遇過這樣的威脅:一位被炒魷魚的員工利用麥當勞餐廳的無線網絡,一邊嚼著漢堡和薯條,一邊侵入了公司的虛擬化管理控制平臺,一下刪掉了15個虛擬主機上的88個虛擬服務器,里面儲存著該企業的電子郵件、黑莓、訂單跟蹤和財務管理等核心數據。
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中智集團CIO曹赟稱,虛擬化之后,卻發現最大的問題是云安全,“一些傳統的掃描和防護措施都是基于物理服務器來設置的,虛擬化以后,看不見摸不著,這些措施就會失效”。
“虛擬化還會帶來一些運作效能的降低,因為大部分虛擬機是并發的,一旦開始病毒掃描,在傳統的方式下它們都會索要虛擬計算資源,輕微時會導致服務變慢,嚴重時就無法訪問服務器。”趨勢科技全球執行總裁陳怡樺稱,趨勢科技的方法是提供無需代理的安全產品Deep Security,企業只需要在虛擬主機安裝一次防護客戶端,而無需在各個分虛擬機安裝,從而達到防護與效能的提升。
未來最大的挑戰來自IT消費化浪潮,越來越多的員工要求使用智能移動終端來訪問公司的網絡,很多企業也在實現對移動互聯網的布局,從而更好地與消費者接觸。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資料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存儲在這些設備上,而IT人員卻無法管理這些設備,導致信息泄露事件不斷增加。
Gartner稱數據犯罪對商業活動的影響正以10%的速度逐年上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云技術和移動終端目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CIO抱怨稱:“管理層要求快速實現在iPad上辦公,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愚蠢的決定,里面潛藏著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因為任何人都不在我的控制之內,卻又要我負責任。”
陳怡樺認為,云時代的數據管理要從防堵演變為監控,發現危險及時預警,要善用云,這樣才能吸引90后的新一代員工。法國一家跨國銀行的做法是積極鼓勵員工使用iPad辦公,但他們對要訪問的數據進行嚴格的分級管理,有些限制級的敏感數據是無法在移動終端登陸訪問和下載的,而一旦出現員工的某些越級行為,系統會自動進行預警和鎖定。
此外,如何放心將數據交給亞馬遜、微軟等公有云服務商管理,也成為很多企業關心的問題。陳怡樺稱,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數據加密,簡單一點說,企業掌握解碼的key文件,而亞馬遜雖然存儲著大量的數據,卻只能看到亂碼文件。
趨勢科技在該加密領域的技術突破,已促使美國航空公司 (American Airlines)等大型企業逐步采用亞馬遜的公有云服務。原因很簡單,航空公司每次新購入一架飛機,完成飛機調試、人員訓練和首飛只要兩個禮拜,但服務器卻需要六個禮拜才能提供支持。一旦數據足夠安全,很多企業愿意以云的方式改革運營模式。
不過,鑒于去年亞馬遜宕機事故一度導致某些航空公司業務受到影響,公有云數據安全威脅形勢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