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英
摘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素以神奇美麗著稱,面對眾多海內外游客,旅游翻譯變成了一種必然。作為旅游翻譯的文獻資料要善于作必要的變通,準確地傳達湘西特色旅游的山水、人文、歷史,以及民俗民風等真正的內涵,從而使外國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翻譯資料所傳達的信息。
關鍵詞: 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規范性
一、湘西特色旅游業發展的前瞻性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信息與交通的迅猛發展使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趨頻繁,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日趨廣泛。旅游是無形貿易的一種重要形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湘西”)沒有發達的工業,但有美麗的山水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這些優勢吸引著大批國外游客,這些旅游者花錢旅行、食宿、乘車等,有助于促進湘西的經濟發展。旅游業已成為湘西龍頭產業,在湘西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很多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旅游業賺取外匯收入的。湘西正在大力開發旅游資源。向世界推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猛洞河景區,掛在瀑布上的古鎮——王村,永順土司小朝廷的署衙——老司城,人間仙境——棲鳳湖,原始次森林——小溪國家自然保護,美麗苗寨——德夯,戰國、西漢、東漢三座古城遺址——里耶鎮,文學大師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及湘西少數民族風情、文化、服飾、歌舞等。湘西2011年接待游客1486.26萬人次,其中接待100多萬海外游客,實現旅游收入76.88億元,同期增長分別達到18.37%和21.11%,旅游總收入占全州GDP的21.3%。旅游英語翻譯與其他翻譯相比,內容更龐雜,所以必須注意中外文化差異,使外國人能聽懂或看懂。因為湘西與旅游業關系密切,加上風景點眾多,筆者游覽了湘西的大部分景區,亦觀閱了大部分景區及單位的一些翻譯資料,對于部分問題少有歧義,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的規范性
景點名(或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是國家領土主權的象征,是日常生活的向導,是社會交往的媒介。在信息化社會中,其在政治、經濟、外交、外貿、科技、文化交流、新聞出版及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它的翻譯得遵循一定的規則:用漢語拼音來拼寫中國地名,不僅是中國的統一標準,還是國際上的統一標準。專名是單音節的,通名也是單音節的,這時通名應視作專名的組成部分,先音譯并與專名連寫,后重復意譯。如:Tuojiang River(鳳凰沱江),Hengshan Mountain(衡山);將通名專名化,與專名連寫,構成專名主體。如:Xiaoxi Nature Reserve(小溪自然保護區),Fenghuang Ancient City(鳳凰古城);Scenic Spots of Furong City(芙蓉鎮景區);通名是單音節的同一個漢字,根據意義有多種不同的譯法,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相互代換。如:Mount Emei(四川峨眉),Wxutai Mountain(五臺山),The Elephant Hill(象鼻山);以人名命名的地點,人名的姓和名連寫,人名前置,通名后置。如:Shencongwens Former Residence(沈從文故居),Cuicui Island(翠翠島);以蒙古語、維吾爾語、藏語、土家語、苗語等少數民族語景點名稱的翻譯一般音譯轉寫成漢語拼音,一般拼寫成無符字母。如:Rebala Tourist Spots(土家語:“惹巴拉風景區”意為非常好看的風景區),Tima Park(梯瑪公園:土家人舊時信仰鬼神,一般來說,他們以為神會保佑平安、鬼是帶來災禍的,因而他們對待鬼神的態度也不一樣,對神敬祭,對鬼則用巫術驅趕、捉殺。從事祭神驅鬼巫術的人常是土老司,土家語稱他叫“梯瑪”。);Dehang Miao Village(德夯苗寨,“德夯”在苗語中意為美麗的大峽谷。即便在各種資料上顯示有相當多的翻譯規則,但是在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中仍然出現不統一的翻譯。湘西的風景點很多,也是我國重要的旅游勝地之一,但是很多景點的譯名不是很統一。例如,沱江,有的譯作Tuojiang River,也有譯成Tuo River ,還有的就直接翻譯成Tuo Jiang; 南方長城,有的譯成the South Great Wall,有的譯成 the Great Wall of the South;猛洞河,有的翻譯成Meng Dong He,有的翻譯成Mengdong River;對于湘西景區一無所知的外國人,看到這些翻譯資料,必然會產生困惑,甚至會懷疑這些不同的翻譯是否所指同一個地方。故景點名稱的翻譯,即便沒有做出統一的規定,但筆者認為,旅游景點名稱屬于單名最好照顧韻節和外國人的習慣讀法,把“湖”、“山”、“園”等也同音譯出。如the Tuojiang River(沱江),人民畫報英語版就采用這種譯法,把漓江譯為Lijiang River,同理,猛洞河也應該譯成Mengdonghe River. 里耶古城(秦簡)博物館譯為The Ancient Town Liye(Qinjian) Museum;且譯名最好在一個地區是統一的,以避免誤解。另外,旅游景點名稱的比較可取的譯法通常采用音譯與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如在湘西非常流行的“農家樂”可以音譯為Nong jia le,還可以意譯為Happy Farmhouse,可作兩種處理,一是漢語拼音名用斜體,意譯名放在括弧里,即 Nong jia le (Happy farmhouse);二是在音譯與意譯名之間加一個or,例如Nong jia le or Happy farmhouse,這樣的話,相信外國人不但不會產生誤解,反而會有助于他們對景點的了解和興趣。
三、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的差異性
由于湘西具有獨特的山水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俗風情,具有較強的獨特性,與中國大部分地方的旅游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性。與國外相比,各自歷史發展進程不一,中外文化差異更大,外國游客往往對中國老百姓人人皆知的情況都還不一定很了解,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湘西來講,了解更少。在翻譯過程中對翻譯材料作一些適當的解釋是有必的,提供一些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背景知識。一是幫助他們理解,二是以喚起他們的興趣。例如,在談及四個現代化時,如果僅將之譯為the four modernizations,除了少數中國通外,外國朋友對這個帶有中國特定文化的英譯不一定了解,做一些解釋是必要的——an economic program focusing on agriculture,industry,national defense,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例如:在翻譯水車時,我們除了將此譯為“waterwheel”之外,還有必要將其做適當的解釋——an ancient tool used in lifting water. 又如土司王,我們不但在特定的環境下將其翻譯成chieftain,還有必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解釋the Top ruler of Tujia Minority; 又如,談到經濟發展時,常常提到“三資企業”,如果僅僅譯為the three types of enterprises,外國人不一定理解,在其后面補充說明:foreign solely-funded enterprises,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and domestic cooperative enterprises,這樣外國朋友就了解“三資企業”所指的情況了。又比如,把苗族的“趕秋節”翻譯成Gan Qiu Festival還不夠,應該加上適當的解釋: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usually takes place when autumn begins where the people especially minority people can see swinging,dragon and lion Dancing ,climbing the Ladder of Blades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time or for the young getting together for folksong contest or making friends with each other. 外國人對景點名稱不一定感興趣,但想了解取名的來由。所以有些譯名適當加上一些解釋,可以引起游客的注意和興趣。例如,駱駝山Luo Tuo Hill可作些解釋:Its shapes like a camel,hence the Camel Hill.
四、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的靈活性
翻譯中有許多技巧,在旅游翻譯中除了必須具備的翻譯的基本技巧之外,還具有相當強的靈活性,有:改寫/歸化(Adaptation/Domestication),約定俗成(Adopting the established popular translated names),異化(Alienation/Foreignization),增譯(Amplification),補償(Compensation),濃縮(Condensation),措辭(Diction),斷句(Division),省略(Omission)等幾十種翻譯技巧。漢語描寫景色的詞匯十分豐富,且多用對偶、排比,翻譯起來很困難,如果勉強逐字逐句照譯,就可能傷害原意,讓人十分費解。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府吉首市精神為:信若山(Credibility);懷若谷(Openness); 氣若桂(Tenacity); 品若蘭(Elegance);這樣的翻譯簡潔明快、流暢地道,通俗易懂。沒必要翻譯成Being Credibility as Mountains; Being Openness as Valleys; Being Tenacity as Osmanthus; Being Elegance as Orchids. 這樣的翻譯顯得累贅,繁雜,且沒給以足夠的想象空間。再如在湘西龍山旅游區——惹巴拉旅游景區,有人就將“田園風光帶”直譯為“Rural Scenery With”(應為Pastoral Scenic Band),還有人想當然地將“(安全)出口”翻譯為“Export”(應為Exit); 還有人將標在惹巴拉公共場所的標識語“講究衛生”翻譯成“Pay attention to health”,筆者認為翻譯成“Keep Clean”更貼切些。當然不合時宜地漏譯也會讓人產生歧義,如在一座古老的木橋上有條標識語“嚴禁煙火”譯為“No smoking”,筆者認為在意義上有疏漏,在此古老的木橋上禁煙不禁火是堅決不行的,這樣翻譯漏掉了標志者一個很重要的用意,故筆者認為應翻譯為“No Smoking and Lighting Fires”。曲徑通幽譯為a winding path leading to a secluded便可形容商品的“琳瑯滿目”,a superb collection of beautiful things當然可以,但也可縮譯為a wide choice。
湘西的美,美在它有綺麗的山水風光,湘西的神秘,神秘在它有很厚重的歷史文化,湘西的奇特,奇特在它具有很多“第一”,因此在介紹湘西旅游景點時,我們常常會見到“天下第一”的說法,如“天下第一漂”、“天下第一石橋”“天下第一關”、“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泉”,還有“天下第一絕”,“……甲天下”等。這一類名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對世界的認識和當地人們對于風景地的自豪感。外國人不易理解,這是因為公元前到唐、宋期間,一直把“天下”視為“國”。因此,“天下”不一定就是the world,而應看做是China或似更有趣味和富歷史感,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可以看到多種譯法,如:Guilin' scenery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 Guilin' s landscape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the world.可能許多外國人對此不會認同,因為世界上跟桂林一樣美或比桂林更美的地方還很多。根據上述解釋,“天下”應作“國家”解釋,所以in the world改為in China才確切。比如湘西的蠟染、刺繡堪稱“世界一絕”很多人會將其翻譯成為“the No One wonder of the world”這里用“of the world”有些夸大,改為“in China”可能會貼切些。“天下第一石橋”應譯為“the No One Stone Bridge in China”,“天下第一漂”可譯為“The first floating in China”。而湘西的矮寨大橋不一樣,因其創下了四個世界第一,即大橋主跨1176米,跨峽谷懸索橋創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離的結構設計方案,創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巖錨吊索結構,并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創世界第一;首次采用“軌索滑移法”架設鋼桁梁,創世界第一;故我們在翻譯時應該可以理直氣壯地譯為“the No One Bridge in the World—Aizhai Brigde ”。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府吉首市迎來30華誕之際,將桂花樹確定為吉首市的市樹,于是在吉首的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桂花飄香,特別在高速下線路口,首先就能讓游客感受桂花香味的濃郁,那么對桂花的描寫便成了必然。如“滿樹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氣撲鼻的銀桂;紅里透黃、花多味濃的紫沙桂;花色似銀的四季桂;競相開放,爭艷比美。走進谷韻吉首進入神秘湘西,陣陣桂香撲鼻而來。”把該段譯成如下,外國人比較容易理解:Orange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A Canyon Culture of Jishou,even A Discovery of Mysterious Xiangxi,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當然,在翻譯實踐中,如果漢語原件材料出現錯誤,譯者就不能一味強調忠于原文照譯,而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加以改正。在翻譯過程中,應考慮外國客人的特點和中外文化差異,靈活地使用翻譯技巧,在達意的基礎上,務求語言的華麗。
總之,翻譯時要考慮中外文化差異,依據情況意譯,盡可能讓外國人理解。有些漢語文字十分華麗,但可能文字重復、辭藻堆砌,我們不能字字照翻,應加以變通靈活處理。筆者曾看到一段文字描寫景區內“綠草成茵,青山綠水,蒼松翠竹,山花爛漫”。其實主要是說該景點樹林覆蓋,風景優美,環境沒受到污染。筆者認為,如果沒有把握把這四個“四字詞”譯好,倒不如只要把這個意思傳達出來就可以了,可以譯成The scenic spot is a beautiful place covered with forest,hardly spoiled,此譯未見華麗辭藻,卻見準確涵義。
湘西作為湖南省唯一進入西部開發地區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地區。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工作者應不斷地提高翻譯技能和水平,更好地傳播湘西悠久的歷史文化,介紹雄偉壯麗的風景名勝,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剛主編.旅游英漢互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2]閔大勇,等.旅游翻譯初探[J].中國翻譯,1991(3):32-35.
[3]賴余.淺談旅游資料的英譯[J].中國翻譯,1986(1):23-25.
[4]陳剛主編.旅游英語導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4]一舟.旅游英語翻譯偶得[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5]陳普.也談旅游資料的翻譯[J].中國翻譯,1987(3):36.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的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2C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