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旦
摘要: 本文介紹數學建模的定義,建模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建模思想可以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分析能力,創新意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
關鍵詞: 數學應用問題數學應用能力數學建模網絡游戲
新課程標準對于學生應用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數學能力欠缺,對數學有恐懼心理,主要體現在缺乏對數的感覺、空間想象能力欠佳,沒有較好的邏輯思維,無法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學生進行數學的應用自然就更加困難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應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水平,將教材中的問題改編成數學應用問題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一、數學建模的定義
當需要從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個實際問題時,人們就要在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對象信息、做出簡化假設、分析內在規律等工作的基礎上,用數學的符號和語言,把它表述為數學式子,也就是數學模型,然后通過計算得到的模型結果來解釋實際問題。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建模。[1]數學建模是一種數學的思考方法。應用數學去解決各類實際問題時,建立數學模型是十分關鍵的一步,同時也是十分困難的一步。建立教學模型的過程,是把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簡化、抽象為合理的數學結構的過程。先要通過調查、收集數據資料,觀察和研究實際對象的固有特征和內在規律,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然后利用數學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深厚扎實的數學基礎,敏銳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對實際問題的濃厚興趣,以及廣博的知識面。
二、數學建模的幾個過程
目前,校園網上非常流行一個叫開心農場的網頁游戲。簡單介紹一下就是開墾農田,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收獲后可以得到經驗和金錢,經驗不斷地積累便可以升級,升級之后就可以種植更多品種,還可以開墾更多的農田。還可以將別的玩家加為好友,好友之間的經驗和金錢數可以排名,也可以幫助好友澆水、除蟲來獲得經驗。這個游戲得到很高的點擊率就是因為有趣,在這樣一個有趣的游戲中也可以體現競爭,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的經驗,種植每一種作物時間、經驗、金錢數均不同,當選擇的范圍很廣的時候,應該怎樣種植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這是每一個玩家都會想的問題,它可以簡化成一個數學問題,成為數學應用素材,學生可以通過建模來尋求答案。
1.模型準備:了解實際背景,明確其實際意義,掌握各種信息,用數學語言來描述問題。
首先通過了解獲得數據:(表格中白色部分,按種植經驗升序排列)
問題:種植何種作物可以獲得最佳的金錢收益?是不是等級越高的作物種植的經驗越多?
2.模型假設:根據實際對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對問題進行簡化,并提出恰當的假設。
假設實際常量均按表格中的數據(增產和被好友偷竊果實的情況互相抵消)。
3.模型建立:利用適當的數學工具來刻畫各變量之間的數學關系,建立相應的數學結構。
在這些已知量的條件下,計算每小時獲得的經驗數和金錢的數量。
每小時金錢=■
每小時經驗=■
4.模型求解:利用獲取的數據資料,對模型的所有參數做出計算(估計)。
利用所得的數學關系式來求出相應的數據,完成表格。
5.模型分析:對所得的結果進行數學上的分析。
制作圖表的優點是比較直觀,學生易于理解,用Excel等軟件來完成也很方便。從圖表中可以比較明顯地看出問題的答案,進而可以進一步思考怎樣種植才能兼顧經驗和金錢兩方面。
6.模型驗證:根據自己所得的方法實際操作,看看是否達到預定的效果,若有偏差則分析原因進行修正,最后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報告。
三、在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的思想將生活實際與數學緊密地聯系了起來,使得數學有了更多實際的應用。一個好的模型的建立需要有充分的數據、可靠的假設、準確的數學關系、正確的求解、較全面的分析和實際的檢驗修正。在教學中實施過程中則要考驗教師和學生的多種能力。
1.教師要能充分發掘應用的實例,為學生的建模創設良好的情境。
建模的問題來源于生活,這就使教師有一個敏銳的觸覺,能夠及時發掘適合學生的數學建模問題。問題不能太過復雜,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的建模創設一個好的情境。
2.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能力,會使用一些輔助工具。
數學建模是對數學的應用,層次要求比較高,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數學能力。這些能力是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如數據處理、數據分析、Excel等輔助的工具軟件的使用。
3.教師的組織和對學生的指導,在建模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在數學建模前期,教師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建模的過程中是以學生為主,要充分地使學生參與,積極發揮主動性。可是,數學建模是一個靈活性很強的項目,學生在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教師就要適時地做出點撥和指導,讓學生不至于被挫折問題阻攔而產生心理陰影,從中體會到思維運動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的受挫能力。學生在建模過程中不僅體會到了數學的強大作用,還培養了各種能力。數學建模除了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2],這也是高職學生未來必備的一項重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袁震東,洪淵,林武忠,蔣魯敏編.數學建模.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沈繼紅,施久玉,高振濱,張曉威編.數學建模.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