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園
摘要: 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作用,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探索、發現、研究學習的前提和條件。使學生能夠很快融入到課堂中,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職業學校數學課堂教學 問題情境
國家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大眾數學”、“數學的趣味性”和“數學的應用性”。毋庸置疑,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職業高中數學教育不僅面臨著為社會發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數學素養的勞動者,而且要為一部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職業高中數學教育在未來對提高社會生產力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提倡“以人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為本的切實體現。進入職業高中的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不濃。在上課中甚至有的學生認為我只要學習好專業課程學好技術就可以了。怎樣消除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恐懼和抗拒的心理呢?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首先就要改變他們的“數學是枯燥無味”這一觀念,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數學的美。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它在任何一門學科當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對職業高中的數學教學來講,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更應該加強數學應用性。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教師無論是在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個環節,都應該十分重視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來創設具有啟發性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創新數學知識。下面,我就職業學校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一般方法談談認識。
1.借助趣味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生動、有趣的學習材料是學習的最佳刺激,能使學生處于興奮和積極思維狀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會樂于學習,有助于學生對信息的儲存和理解。數學理論中的一些問題,本身就富有趣味性。對于一般的數理論,應盡量從有趣味性的問題講起。例如在講解等比數列S=■時可以通過這樣的例子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1:我國古代學者莊子在《莊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話:“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例2:國際象棋有這樣一個傳說:國王要獎賞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問他想要什么。發明者說:“陛下,請您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一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給兩粒,第三格內給四粒,依次類推,每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第64個格子為止,把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仆人吧。”國王覺得這并不是很難辦到的事,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認為國王應該給發明者多少粒麥粒呢?國王有能力滿足發明者的要求嗎?
同時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數學課堂上,教師設計恰當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引入新課,學生會倍感親切,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打開思考的閘門,發掘創造的源泉。
2.借助以舊引新,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新舊內容之間的關系,巧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主動探索,利用舊知,獲得新知。從原有知識的局限性出發,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在講授時,一開始給學生出一個新問題,這個問題雖與原有知識有關,但事實上用原有知識又很難解決,或無法解決,這樣學生就會急切地想要擴充原有知識,尋找新的解決途徑,從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例如:講授復數的三角形式時,先出這樣的題目:■.從原則上講,解這道題所用的復數的乘法、除法都已學過。但是實際上用展開、化簡、再相除的方法是不行的。此時可告訴學生,通過這節新課的學習之后,這道題很容易得出答案是16。這樣學生就急于知道得到此結果的方法是什么,必然會對新課的學習感興趣,進一步集中注意力。
3.借助專業知識背景,創設問題情境。
進入職校的學生中有一部分畢業后會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將面臨不同行業的不同要求:有的行業與數學聯系緊密,如IT行業、經濟類行業;而有的行業,用到數學的機會就不是太多,如旅游業和商業。而且不同的行業對數學知識要求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如計算機行業對算法的要求就會高一些,而商業方面主要側重點利潤和最優化方面。另一部分人進入高職進行深造的學生,由于選擇的專業不同,也將面臨著數學方面的不同要求。但他們都需要在職高階段為他們的這種不同打下一個適應他們未來發展的基礎。所以,首先應對各個專業目前所需用到的數學知識和要在這個專業上進一步發展所需的數學知識作一個詳細的調查,確定在職業高中階段有哪些是必須傳授的,哪些是可以傳授的。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的不斷發展完善,出現的新的涉及數學方面的內容也應及時地加入教學內容。
例如:在數控專業教學中在編程時必須要找出相關的基點、節點,有些點就需要用到數學知識中的勾股定理。如果讓每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也了解本業的具體內容,則不僅能提高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讓他們對今后要從事的職業有所認識,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如在下圖中運用數控車床編程時要求出BC的長度,學生必須掌握數學知識勾股定理知識:
BC=■
4.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聯系進行聯想,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應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對比或者類比,充分進行聯想,創設出有效的問題情境。如學習了中點后,再學習角平分線的知識時,學生就可以展開類比和對比,聯想出角平分線的概念和性質等。
總之,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具模型等,都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這樣才不會使學生對數學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對數學就會產生良好的情感與態度。創設問題情境沒有固定的模式,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須做到科學、適度。要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應面向全體學生,切忌專為少數人設置。要簡潔明確,有針對性、目的性,表達簡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學生盲目應付,思維混亂。要注意時機,創設情境的時機要恰當,尋求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問少而精,學生質疑多而深。它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只要我們能正確、合理地利用這個手段,就能達到這個目標。
參考文獻:
[1]姚紅梅.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景創設的主要途徑.科園月刊,2010,8.
[2]趙菁蕾.中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幾種方法.麗水學院學報,2005,5.
[3]郭振華.創設問題情景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