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加榮
摘要: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思想應用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既符合物理學科的自身特點,又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物理水平。本文以蘇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為例,具體探討了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教中思、學中悟、做中研”的高效物理課堂。
關鍵詞: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高中物理是一門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自然學科,其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礎自然科學知識,提高觀察和實驗操作能力,以及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習慣。物理學科的這些特征決定了其教學方法的獨特,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已經過時,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驗操作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法,則正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教學做”一體化理論是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他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教學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做中教,學生應該在做中學,教、學、做三者缺一不可,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今天,這一理論仍然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著深遠影響。下面,筆者將具體探討高中物理課堂中,如何有效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法。
1.做中教,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
“做中教”是對教師教學方法和能力的一種要求。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我們走出教案的禁錮,走出理論教學的怪圈,走近學生的生活,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之中。通過實驗演示、操作來教授物理知識,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學習物理理論。例如在教學高中物理中的“力學”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力學的基本原理,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憶、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立交橋、跨江大橋等,為何被修成拱形的?為何可以安然無恙地矗立幾十年?然后,教師再做一個“捏雞蛋”的小實驗,進一步解釋力學原理。教師將一只雞蛋放在手心,無論使多大勁都無法將其捏碎;但是將兩只雞蛋放在手心,輕輕一捏,蛋殼就碎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其中蘊含了力學的道理。當我們捏一只雞蛋時,手掌的杠桿力分散在蛋殼表面各處,各處力量較小;但同時捏兩只雞蛋時,手掌的杠桿力全部集中在兩只雞蛋的接觸點上,力量較大足以將其捏碎。拱形橋梁與雞蛋殼的外形相似,都是十分穩定的拱形形狀,所以能夠經久不衰、造福人類。教師通過“做”,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形象化、生動化,并鼓勵學生學會用心觀察和思考。學生只有認真觀察教師的“操作”,才能夠發現實驗過程的細節之處,才能從細節之中有所感悟、有所體會。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觀察則是探索的起點。教師通過小小的演示操作,生動形象地闡述力學的基本原理,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實驗能力。有了基本的觀察能力,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思考、探究創新活動都很有幫助。教師通過“做”與學生拉近了距離,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一味滔滔不絕地講解,不再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而是與學生一起去觀察、探究、思考。教師從臺前退居幕后,充分發揮了其組織、引導的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和促進者。
2.做中學,訓練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做中學”是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一種要求。它強調學生不要僅停留在理論上、書本上和課堂上,而要學會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物理學,在實踐操作中感悟物理知識和原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及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高中物理中的“力的合成”這一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就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小實驗。首先,教師讓學生通讀教材,自學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對力的合作概念、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將學生分成幾個組,以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接著,各小組分別準備好實驗器材,如模板、圖釘、白紙、測力計、直尺、小鐵環等;再者,各組成員相互商量、配合,組裝實驗裝置,嘗試著進行實驗操作。最后,讓各小組分別演示各自的有關“力的合成”的小實驗。演示的時候,可能有的組會演示失敗,有的組演示成功。這時,就要發揮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功能了。教師再將學生自主實驗操作中的優點與缺點指出來,讓學生明白為何會實驗失敗;同時帶領學生做一次正確的操作,根據實驗結果驗證“力的合成”這一原理。
為了準備好實驗,學生們首先要對本節課的知識點有所了解和熟悉,就要通過自主學習去理解、去分析、去記憶;在準備實驗和試操作過程中,各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究和探討,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識;在演示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其他組的優秀之處,發現自己組的缺陷和不足,從而實現取長補短。學生通過“做”,親身參與到實驗設計、探究、操作、觀察與體驗之中,學會去發現分析、思考記錄、歸納總結,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學原理、感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與奧秘。同時,學生擺脫了“被動聽課”的傳統模式束縛,搖身變成了學習的主人,能夠在課堂這個舞臺上充分發揮自我的個性、展示自我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3.結語
總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應用于高中物理課堂是十分可行的,它既符合物理學科重實驗、重應用的學科特點,又符合當代高中學生愛動手、好創新的特征。教師在“做中教”,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技巧;學生在“做中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了其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在教中反思、學生在學中感悟、教師在做中研究,“教學做”三維合一、不可分割,師生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是一套提倡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踐操作、探究創新的新型教學法。將其滲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既可以幫助教師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又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原理、定理的理解記憶,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可以說,這是一種一箭雙雕的良好教學法,值得廣大師生的借鑒和探討。
參考文獻:
[1]邱銀芳.物理教學中“教、學、做”合一的嘗試與反思[J].數理化學習,2011(8).
[2]傅文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