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華
摘要: 素質教育即是美術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有效開展美術教學的重要依據。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出素質教育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應當做到三個改變,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
關鍵詞: 素質教育職高美術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評價方式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美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而課堂教學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陣地,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職高美術教學具體該怎么做呢?怎樣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和要求呢?這是每一位職高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由教師教學、檢查知識的掌握、布置作業等環節組成。這幾個步驟可以說是放之四海皆可用,再加上大多數普通高中對美術教育不重視,所以很多學校的美術課也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的。
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就是課堂教學的主角,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老師講解,既不主動參與,更不會有任何質疑,師生之間根本沒有交流,教師也無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這樣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美術教師非常有必要針對美術這一科的課程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及時溝通,讓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質,建立起一個集賞析、答疑、討論、見解、練習于一體的新型的教學模式。
學校還可以根據本校的條件,開設特色美術課,如“油畫”、“書法”、“素描”、“鑒賞”等課程。通過這樣的特色課程設置,學生了解了美術的發展歷史,感悟到了作品中蘊涵的藝術美,培養了自身的繪畫技能,進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素質,尤其是“書法”課,能夠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這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有著重大意義。
二、改變教學方法
美術課在很多學生心目中一直都是副科,他們認為美術學不學無所謂,反正又不打算做畫家,所以很多學生上課時或者心不在焉,或者干脆做其他科目的作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條件,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1.巧妙利用多媒體教學。
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投影儀等設備展示一些名家名作,如蒙克的《吶喊》,庫爾貝斯的《篩麥婦》,畢加索的《向日葵》,《格爾尼片》、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在展示的同時,還可以插入一些恰當的背景音樂,并附注畫作的背景。如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創作于19世紀80年代,畫面的景象是列賓親眼目睹的,展現的是在封建主義和資本家的剝削下,俄國勞動人民悲慘的生活狀況。那么,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俄國的歷史資料,這樣做既有利于學生理解畫作的背景,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畫作蘊涵的深刻內涵。另外,教師還可以找一些相關的視頻資料,這樣的教學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力。
在職高美術教學中,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引發學生對畫作進行創造性的聯想和想象,這樣的教學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賞蒙克的《吶喊》這幅作品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講一下蒙克的創作風格及這幅畫的創作背景。蒙克的“生命組畫”題材非常廣泛,基本主題就是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大多采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來揭示人類的憂慮和恐懼。這幅《吶喊》用夸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形的尖叫的人物,那種恐懼表現得透徹而徹底。這幅畫是蒙克和朋友一起在傍晚散步時,突然看見天空變得血紅,頓時就感覺非常傷感,看著深藍色的海灣,他停了下來,感覺到一種無法言喻的恐懼,仿佛聽到了來自宇宙的一聲吶喊,于是創作了這幅《吶喊》。這樣的介紹能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讓他們對畫作感覺神秘,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欣賞,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畫作了。
3.讓學生親自作畫。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作畫的機會很少,即使有也只是簡單的素描,這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應該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作畫,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美術藝術。除了傳統的素描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聯想與想象,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這樣就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素質提高。比如在學習色彩時,教師不要把色彩概念化、模式化,而是要引導學生去感知多彩的世界,讓學生隨心所欲地涂抹,這樣學生就會對繽紛的色彩充滿好奇。
三、改變評價方式
在評價學生作品時,要改變以往的“優、良、可、差”或者打分制的評價方式,這種簡單的評價方式一方面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對學生的發展也無指導意義。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采用人性化評價方式,從學習態度、整體構圖、色彩搭配、創造力等方面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力求找到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學習。對學生的不足之處,要委婉地提出意見,并指明努力的方向,這樣就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熱情[1]。
總之,高中美術教學應該致力于改革,以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錦貽.關于轉變美術課堂教學評價觀念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