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征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是我國經濟主權的象征,被譽為國家的“名片”。因此,人民幣票面整潔與否,不僅直接關系著人民幣的尊嚴和聲譽,也代表著國家的文明程度,同時反映了我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和自身素質。所以,加強人民幣管理,提高人民幣整潔度,凈化人民幣流通市場,對防假反假、維護人民幣信譽、穩定金融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人民銀行鷹潭市中支將提高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不斷強化行政管理,采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了市場上流通人民幣的整潔度,較好地維護了人民幣的形象。但是通過對鷹潭市轄區內各金融機構主要網點、城鄉居民和超市、集貿市場、個體小商品攤位等交易場所開展的實地調查,我們了解到,當前在轄內人民幣流通市場中,小面額人民幣仍存在整潔度較低,殘損券回籠不暢等一些值得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小面額人民幣流通中存在的問題
(一)渠道不暢。據調查了解,目前大多數基層金融機構的營業網點沒有將殘損人民幣回收工作納入績效考核,也沒有制訂嚴格的獎懲制度,臨柜人員辦理積極性不高;商業銀行普遍缺乏深入向社會宣傳人民幣券別調劑業務、殘損幣兌換業務,公眾知曉度不高特別是對銀行當前小面額人民幣配備情況缺乏了解。因此,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對小面額殘損人民幣兌換業務很難做到盡心盡力,影響了殘損幣回收渠道的通暢。同時,因為受現金庫存限額的影響,一些金融機構不愿意收兌小面額殘損人民幣,也不愿意將那些不宜流通的人民幣挑揀出來,而是將其再次投放到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小面額人民幣的流通環境。
(二)體外循環。由于前些年小面額人民幣調入少,商業銀行配備不足,大多只能供應重點單位和個人,因此一般公眾往往到銀行調劑不到全新小面額人民幣,這種“難調劑”現象已成為公眾的慣性意識,直接影響當前銀行小面額人民幣的調劑業務。而紙幣一般在使用1-2年后,已破舊不堪,大量殘舊的人民幣沒有及時回籠,嚴重影響了流通人民幣的整潔度。同時各金融機構小面額完整券未能及時均勻投放市場,群眾抱著“大面額人民幣存入銀行、小面額留著用于找零”的想法,不及時將殘舊的小面額紙幣存入銀行,也影響了流通中小面額人民幣的整潔度。
(三)比重加大。轄內各金融機構的窗口在對外支付人民幣中,使用損傷券的現象雖然有所緩解,但是對人民幣流通管理的要求完整券中夾雜殘損人民幣比例不得超過5%還有一定的距離。通過對轄內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進行抽樣調查顯示,轄內各金融機構對外支付100元券、50元券等大面額主幣損傷占比大致在25%以下;小面額主幣損傷券占比大致在35%到45%之間;紙輔幣損傷券占比一般在45%以上。其規律是從大面額向小面額遞增,特別是小面額紙輔幣只收不付,且回籠困難,形成沉淀。
(四)區域集中。一是農村地區小面額人民幣整潔度低于城區。我們隨機抽樣調查了城區和農村群眾各30名,請他們提供了隨身攜帶的小面額人民幣共120張(城區和農村各60張),確定了不宜流通的小面額殘損人民幣48張,小面額殘損人民幣總體占比為40%。其中縣城群眾21張,殘損人民幣占比為35%;農村群眾27張,殘損人民幣占比為45%。農村群眾小面額殘損人民幣占比較縣城群眾高出10%。二是各類交易場所的小面額人民幣整體整潔度較差。我們實地到超市、集貿市場、個體小商品攤位等交易場所對小面額人民幣進行了抽樣調查,從20戶小型超市、個體工商戶等交易場所共抽取小面額人民幣200張,其中有80張為不宜流通,整潔度僅為60%,離整潔度70%的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
(五)損耗嚴重。一方面是正常損耗造成殘損幣。由于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不是太高,交易往往都需要小面額人民幣,從而造成小面額人民幣使用頻繁,損耗嚴重。另一方面是人為損毀現象嚴重。在調查中發現,在許多交易場所,部分經營者用濕手、油手、臟手直接收付現金;還有一些人在人民幣上記數、寫字等,對人民幣污染十分嚴重。
二、提高小面額人民幣整潔度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回籠力度,特別要注意加大小面額回籠力度的指標。一是督促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小面額殘損人民幣的兌換、回籠收集和上解力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原封新券的投放力度,特別是加大十元以下面額票幣的投放力度,通過將大量的原封新券投放到市場,置換出流通中的損傷券,形成新幣對舊幣的擠壓性回籠;二是根據開戶金融機構的現金收支特點,結合流通中人民幣券別結構和市場需求情況,合理確定金融機構付出款項的券別結構,加大小面額票幣券別搭配投放力度,尤其是面額為5元、10元的人民幣,人民銀行每個月可定期對商業銀行實行強制搭配供應。
(二)拓寬回籠渠道。主要是拓展農村地區和交易場所等重點區域附近金融機構上繳渠道。一是金融機構應降低其重點區域附近營業網點的殘損人民幣上繳門檻,取消整捆上繳的規定,做到不分券別、不分版別、不定金額上繳,有多少上繳多少;二是金融機構要加強對重點區域營業網點的技術和人員支持,配備殘損人民幣鑒別儀,并定期、不定期地組織崗位人員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增強工作能力,提高抵御風險實力;三是在充分核算庫存限額的基礎上,要考慮到農村金融機構殘損券多的情況,適當增加20%的限額幅度。
(三)制定投放計劃。人民銀行要每年根據實際需求,合理對各家商業銀行制定小面額人民幣新幣投放和舊幣回籠計劃。要定期檢查其小面額貨幣的庫存情況,保證投放于商業銀行的小面額新鈔真正進入市場,加快舊鈔的回籠,對拒收小面額人民幣和殘損幣的營業網點,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厲處罰。
(四)建立長效機制。一是加快改善人民幣流通的軟硬環境建設。發揮人民幣流通的“穩定器”作用。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宣傳單等各種媒體,采取大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做好愛護人民幣方面內容的經常性宣傳,提高公民愛護人民幣的自覺意識和法律意識,凈化流通人民幣整潔度,不斷改善人民幣流通軟環境的建設。同時積極推廣小面額貨幣硬幣化,充分利用硬幣更耐磨、耐水浸、耐腐蝕,可以清洗的優點,提高流通小面額人民幣的整潔度。二是創新建立人民幣券別結構與整潔度監測調控的長效機制。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流通中人民幣監測調控制度,合理確定監測對象,完善監測指標,準確測算市場中各券別人民幣流通的需求量,科學編制發行基金調撥計劃。如在商業區、居民聚居區設立人民幣流通狀況監測點,對人民幣券別結構及整潔度進行動態的監測和評估,根據監測數據及時調整商業銀行不同券別人民幣的支取比率和回籠獎勵力度,以此調整不同券別人民幣的投放和回籠力度,有效監督商業銀行履行其社會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