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 要:目的:觀察補腎活血方配合推拿按摩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應用補腎活血方聯合推拿按摩手法治療5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4周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觀察療效。結果:治療4周后,治愈30例,顯效10例,好轉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結論:補腎活血方聯合推拿按摩治療膝骨關節炎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且價格低廉,操作簡便,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關鍵詞:補腎活血方;推拿按摩;膝骨性關節炎
中圖分類號:R25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6-0031-02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見的關節炎形式,是引起慢性殘疾的主要因素,主要累及膝和髖關節。OA是50歲以上人群的第二大致殘原因,在65歲以上人群中幾乎90%患有骨關節炎[1]。膝骨關節炎在發達國家的發病率為5% ~10%,在我國的中老年人約有30% ~40%的發病率[2]。世界衛生組織估計OA使60歲以上至少10%的人喪失勞動能力[3],單是膝關節骨關節炎引起的殘疾已和慢性心肺疾病引起的殘疾相當[4]。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時還導致了沉重的社會負擔。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最近普遍認可的是[5]OA疾病是機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共同作用,破壞關節軟骨細胞、細胞外基質和軟骨下骨正常合成與降解耦聯的結果。OA主要由遺傳、發育、新陳代謝和創傷等因素引起,通過軟骨細胞和細胞外基質在形態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力學方面的改變,導致關節軟骨的軟化、纖維化、潰瘍、缺失、軟骨下骨硬化和骨質象牙化、骨贅形成和軟骨下囊變。當臨床癥狀明顯時,OA的表現以關節疼痛、壓痛、活動受限、捻發音、偶然的關節滲液和全身反應的不同的炎癥為特征。現代醫學認為[1]:治療不能終止OA的進程,治療的目的在于緩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治療上需謹慎地選擇手術治療,而非手術處理方法如藥物療法,調整活動,以及物理療法經常能取得療效。傳統中醫藥在治療骨關節炎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筆者于2008年1月~2011年6月運用補腎活血方聯合推拿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50例,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 采用2007年中國骨關節炎診治膝關節OA的診斷標準:①近1個月內反復膝關節疼痛;②X線片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103/mL;④中老年患者(≥40歲);⑤晨僵≤30 min;⑥活動時有骨擦音(感)。同時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④⑤⑥條,可診斷為膝骨性關節炎。
12 一般資料 選擇符合納入研究范圍的患者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75歲,平均526歲;平均病程28個月。其中左膝關節18例,右膝關節24例,雙膝關節8例。
2 治療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補腎活血中藥內服配合推拿按摩手法治療,治療4周為1個療程。(1)內服中藥:采用自擬補腎活血方治療,組成:杜仲18 g,血竭3 g,補骨脂21 g,全蝎3 g,骨碎補30 g,熟地30 g。每日1劑,早晚分服。(2)推拿按摩:①一指禪法:主要施于患膝關節周圍如伏兔、犢鼻、膝眼、血海、委中、委陽等穴,以透熱為度。②點揉法:主要以掌指對膝關節周圍的腧穴進行一定的按揉達到舒筋活絡的作用,常用穴位是雙膝眼、鶴頂穴、陰(陽)陵泉、足三里、委中,其次是血海、梁丘、承山、懸鐘等穴。③推拿髕骨法:即對髕骨進行上下、左右的推動及旋轉等運動,達到松解關節囊粘連攣縮,改善關節軟骨的營養不良和關節潤滑。④屈伸旋膝法:患者被動的最大限度屈伸膝關節,同時作膝關節內、外旋活動,以充分擴大關節間隙。以上治法每周3次。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判斷標準[6]進行療效評估。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關節屈伸活動范圍0°~135°;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無腫脹,偶疼痛,行走時無疼痛,關節屈伸活動范圍0°~135°,不影響工作及生活;好轉:癥狀改善,行走時仍有輕度疼痛,上下樓稍感不便,關節活動稍受限;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 治療4周后對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進行比較,療效統計結果為:治愈30例,顯效10例,好轉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4 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AO)屬祖國醫學“骨痹”范疇。《靈樞》云:“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強勁,關節清利矣。”因此KOA的病機主要是氣血運行不暢,脈絡痹阻不通。多數學者認為,腎虛是本病發病的根本,而瘀血阻絡是發病的關鍵因素,臨床表現主要是膝關節腫脹、疼痛、僵硬、畸形,主要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其中腎虛為本,通過血瘀而導致本病的發生,虛可致瘀,瘀又加重虛,兩者相互交織,從而造成病程遷延日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故臨床上多以補肝腎、補氣血以治其本,祛風散寒勝濕、通絡活血止痛以治其標。現代實驗研究表明[7],補腎活血可改善退變過程中軟骨組成及代謝,改善骨內微循環障礙,抑制滑膜炎癥,抑制氧自由基損傷,調節異常的細胞因子,調節性激素水平,抑制軟骨細胞凋亡,還能恢復軟骨蛋白聚糖和Ⅱ型膠原的含量[8],能保護關節軟骨,延緩關節退變,從而改善膝關節的功能。國內外研究顯示骨內靜脈淤滯、骨內高壓可促進骨性關節炎形成,骨內靜脈淤滯尤其微循環淤滯是引起骨內高壓的主要因素已獲得普遍認可[6]。黃濤等[9]認為活血藥物能改善骨內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性狀態,降低骨內壓,從而達到保護關節軟骨、防止骨性關節炎的目的。馮偉等[10]通過建立軟骨細胞體外培養體系,運用血清藥理學方法,發現中藥補腎方可促進兔關節軟骨細胞DNA、膠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對骨關節炎發生過程中的軟骨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邵敏等[11]運用補腎活血方進行實驗研究,發現補腎活血方有助于減輕骨關節炎動物模型關節軟骨的缺損,延緩軟骨的退變進程。補腎活血方由杜仲、血竭、補骨脂、全蝎、骨碎補、熟地藥物組成。其中杜仲、補骨脂、骨碎補以補肝腎、強筋骨,熟地以滋陰補腎并增強補益肝腎,全蝎、血竭以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諸藥合用既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功,又有活血通絡之效,對于四肢骨關節痹痛、頸腰腿痛等癥,屬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者臨床效果較滿意。
膝部關節結構緊密,有大量的肌腱附著其周圍。推拿按摩手法可以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放松肌肉,還可以使肌肉間不協調的力學關系得到改善或恢復,從而使疼痛減輕或消失。曾海輝等[12]認為推拿手法能理筋松動關節,促進關節液的流動,增加關節軟骨和軟骨盤無血管區的營養。仇培九[13]發現慢性疼痛患者,在手法治療前血清內啡呔含量較正常人低,治療后血清內啡呔含量平均增加7%,疼痛也明顯緩解。馮金升等[14]通過實驗證實推拿手法可促進關節內血腫的吸收及淋巴液循環,減少關節粘連及軟骨變性等一系列病理變化的發生。
本療法以中藥補腎活血,推拿按摩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止痛,通過激發經絡傳感,促進經氣運行,從而調理臟腑經絡氣血以提高療效。膝骨性關節炎的骨質結構改變是目前醫學所難以解決的難題,因此目前骨性關節炎治療的目的在于緩解疼痛,減輕炎癥,延緩軟骨退化,改善功能,避免或減少畸形,最大程度恢復膝關節的活動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通過臨床觀察,補腎活血方配合推拿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不僅有局部放松肌肉,緩解肌肉痙攣,松解關節粘連,減輕疼痛,改善血液循環,消除腫脹的療效,而且有調理全身機能狀態的功效,并且緩解疼痛時間較長,副作用較小,復發率較低,操作簡便,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謝利民主譯憊槍亟諮漬鋃嫌脛瘟疲跰]4版北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7~331
[2]施桂英憊亟諮贅乓[M].北京:中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339
[3]Global Economic and Health Care Burden of Musculoskeletal Disease200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眞ww盉oneandjointdecad e眔rg
[4]Guccione AA,Felson DT,Anderson JJ,et al盩he effects of specific medical conditions on the funcitional limitations of the elders in the Framingham study盇m J Public Health84,1994:351~357
[5]Kuettner KE,Goldberg VM盜ntroduction盜N:Kuettnet KE,Goldberg VM,editors監steoarthritic disorders盧osemont: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eadic Surgeons;1995:pp xxi-xxv
[6]李峻輝,李曉玲,寧亞功,等敝形鶻岷現瘟葡ス亟詮切怨亟諮祝跩].中醫正骨,2001,13(7):26
[7]張 海,陳朝暉,李 平敝幸┲瘟乒槍亟諮諄制的研究進展[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2):49~52
[8]許學猛,王羽豐,鄧晉豐,等輩股齷鈦膠囊影響兔膝關節退變性疾病骨內壓變化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利雜志,2001,9(4):24
[9]黃濤,徐傳毅,鄒季,等被鈦止痛湯治療早期骨性關節炎的實驗研究[J].中醫正骨,1999,11(3):3
[10]馮偉,石印玉,沈培芝,等敝幸┒勻砉竅赴代謝的影響[J].中國中醫骨傷雜志,2000,8(2):92
[11]邵敏,陳隨星,牛維,等輩股齷鈦方對實驗性骨性關節炎組織測量學指標的影響[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6(3):26~28
[12]曾海輝,金冬梅,燕鐵斌,等憊亟謁啥手法治療膝關節活動障礙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27(11):11
[13]仇培九蓖頗昧品ɑ理初探[J].甘肅中醫,2003,17(2):15
[14]馮金升,敬紅平,劉明江,等蓖頗昧品ǖ淖饔沒理[J].按摩與導引,2001,17(10):5
(收稿日期:201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