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萍 楊潔
關鍵詞:針刺;微波;肩周炎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6-0051-02
肩周炎是一種以肩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中醫稱之為“漏肩風”、“肩凝癥”,本病如得不到有效治療,病情遷延日久會出現肩部肌肉萎縮,影響肩關節功能活動,筆者于2005年~2008年以來采用針刺配合微波治療本病,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病例均為門診患者,共82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壓痛,活動受限,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之肩周炎診斷標準。82例患者中,男38例,女44例;年齡最小者36歲,最大者75歲;病程最長者3 a,最短者2個月。
2 治療方法
21 針刺方法 取穴以“以肩為腧”為原則,配合循經辨證選穴,主穴:風池、肩井、肩髃、肩貞、肩髎、曲池、外關,隨癥配穴:阿是穴、后溪、天宗、尺澤、小海、手三里、合谷等穴。每次選4~5穴,常規消毒、快速進針、提插捻轉,針刺得氣后,用平補平這手法,留針30 min,每10 min捻針1次,以增強得氣感,每日1次,5天1療程。休息3天后,繼續下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22 微波療法 針刺結束后用奧克微okw微波治療機,3~5檔位,在病灶部位,距皮膚5 cm左右,溫度以舒適為宜,照射20 min,每日1次,5次1療程,休息3天后,繼續下一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肩關節活動恢復正常;顯效:癥狀體征消失,肩關節活動基本恢復正常;好轉:癥狀體
征減輕,肩關節活動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32 治療結果 82例患者中,治療1~3日起效者35例,治療4~5日起效者45例。其中痊愈49例,占5976%,顯效15例,占1829%,好轉16例,占1951%,無效2例,占244%。
4 典型病例
張某,女,41歲,主訴:因肩關節疼痛,抬舉困難2月余,患者2月前,不慎受冷風侵襲,出現左肩部疼痛,上舉困難,口服芬必得效果不佳而就診。查體左肩關節局部壓痛,上舉功能明顯受限,舌苔白、脈弦緊,診斷為肩周炎,風寒型,經針刺配合微波治療3天,癥狀緩解,疼痛消失,繼治2天,癥狀體征消失。
5 討論
肩周炎以中老年人發病為多,本病多因勞損致營衛氣血
虛弱,復感風寒,或勞累閃挫致筋脈失養、氣血阻滯,經絡不通而致。
采用針刺療法有舒經通絡、祛邪化瘀之功,配合微波療法的消炎鎮痛,改善組織營養,促進血液循環共同起到了見效快、療程短、療效較好的治療特點,療效明顯好于單一療法,從而達到使患者早日祛出病痛、恢復健康的目的。中老年人平時肩部要注意保暖,勿受風寒濕邪侵襲,并經常進行肩關節的自我鍛煉活動。急性期以疼痛為主,肩關節被動活動尚有較大范圍,應減輕持重,減少肩關節活動;慢性期關了節已黏連,關節被動活動功能嚴重障礙,肩部肌肉萎縮,要加強功能鍛煉。
(收稿日期:2012-03-03)*基金項目:廣西中醫學院課題(NO:P200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