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峰
摘要:人民銀行對賬工作是加強央行各類資金安全管理,保障會計基本制度落實到位,防范化解資金風險的有效手段。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對賬工作存在的風險也逐步顯現,文章在對風險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立足基層,從多個方面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對賬工作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對賬工作基層央行風險隱患應對措施
人民銀行對賬工作是加強央行各類資金安全管理,保障會計基本制度落實到位,防范化解資金風險的有效手段。央行對賬工作既涉及國庫、會計、發行等央行基礎業務,又涵蓋了基層行經同級財政專員辦審批開立的中央預算單位專項資金賬戶的對賬工作。近期我們通過在轄內開展人民銀行系統對賬工作專項審計發現對賬工作在制度建設、業務管理、實際操作等方面存在一定風險不容忽視。
一、目前對賬工作存在的主要風險
(一)制度風險。一是專項資金賬戶管理的內控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為專項資金賬戶管理部門制定的內控制度未包含賬務核對內容;或是其會計、出納崗位職責中未包含賬務核對內容;二是對賬崗位設置不合理,存在違規兼崗現象,如電子對賬系統對賬員兼ABS網點復核員。
(二)業務管理風險。
1、經費賬戶管理不規范。一是經費賬戶設立不合規。個別經費賬戶由于未經同級財政專員辦批準一直未啟用,造成費用無法正常收繳上劃,現金無法存入銀行。二是資金管理欠規范。專項資金賬戶未堅持費用支出“一支筆”審批制度,出現無人審批、多頭審批予以報賬或發票無經辦人、證明人簽字也予以報賬現象。三是賬務組織不健全。部分專項資金賬戶由基層行內設部門分散管理,因業務量較小采用手工核算,存在未按規定設置會計科目、未按規定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問題。
2、電子對賬管理欠規范。2009年,中央銀行會計核算電子對賬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人民銀行與金融機構每日對賬,有效提高了會計對賬的時效性。但運行兩年多來,也出現一些問題。一是對賬人員管理欠規范。開戶單位報備的對賬員、對賬主管與實際操作人員不一致;金融機構對賬員變更,未及時向基層行會計部門報備。二是對賬員密碼解鎖未申報?;鶎有袝媽~員登錄對賬系統密碼超過規定次數被鎖定后解鎖,未按規定填寫《電子對賬系統用戶解鎖(復位)申請表》進行申報。三是部分金融機構未按規定在每日12時前完成電子對賬工作,有的推遲1天半時間才進行賬務核對。
(三)操作風險。
1、對賬制度執行不力。一是賬務記錄不及時,未達賬較多。主要是專項資金管理賬戶受業務量小影響,未做到賬務處理日清月結,月底集中一次進行賬務補登記。二是對賬欠嚴謹、反映不真實。與開戶單位的電子對賬,極個別時點存在對賬差額,但當日電子對賬系統反饋對賬結果為“比對一致”;國庫部門外部對賬,存在總額核對相符,入庫級次有誤現象;專項資金賬戶賬務核對時,差額原因未如實說明。三是對賬不及時。專項資金賬戶,會計與出納之間未按日進行對賬,未堅持按月與開戶銀行對賬。國庫業務對賬單發出、收回欠及時。四是對賬簽章欠規范。開戶單位對賬簽章不合規,月度對賬回單上簽章為業務專用章,非對賬專用公章;賬戶對賬回單上的簽章與預留對賬印鑒不一致。
2、對賬簽注欠規范。主要表現為對賬簽注欠完整。留存的本單位、外單位業務對賬報表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漏簽對賬結果、漏簽對賬人和對賬日期;也有極個別的未加蓋對賬公章;專項資金賬戶賬務核對,存在出納、會計、會計主管均未簽章,對賬員未在對賬單上簽注對賬結果及對賬日期。
3、對賬資料留存歸檔欠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庫部門未留存財政、稅務等征收單位的對賬報表。二是對賬資料留存欠完整。業務部門的對賬報表存在漏打印個別時段賬簿現象,造成該時段報表未送達會計部門進行賬務核對,并留檔保存;三是對賬資料歸檔欠規范。會計部門未將《電子對賬系統人民銀行用戶申報表》、《電子對賬系統開戶單位用戶申報表》及時進行整理裝訂;經費賬戶的銀行存款對賬單未按照檔案管理辦法裝訂保管;行政經費會計資料未向本單位檔案管理部門進行移交。
(四)監督管理風險。一是對賬員監督不到位。未及時登錄電子對賬系統,實時對開戶單位對賬情況進行監督。二是會計主管檢查確認不到位。專項資金賬戶管理部門會計主管未按月對專項資金賬戶的賬務核對工作開展檢查;國庫、會計、發行等業務部門負責人按月對重要空白憑證、印押證和月度對賬情況開展了例行檢查,但在檢查記錄表上無檢查意見或檢查意見不詳實。三是事后監督不到位。事后監督員發現會計部門未按時完成前一日賬戶余額對賬確認工作,也未發出《風險警示通知書》提示風險。
二、風險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認識不夠到位,風險意識淡薄。會計人員對會計對賬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賬務核對只要賬平表對,日清月結就可以了,與對賬行為規范與否無關緊要,造成對賬不及時、對賬員對賬未按規定簽章、對賬不仔細等問題發生,使對賬工作缺乏嚴肅性。有的對對賬這種月月做、日日辦的操作性工作,產生麻痹思想,認為只要自己思想不出問題,不貪污挪用就行了,對賬務不一致問題尚未引起高度重視。如電子對賬系統出現部分開戶單位與人民銀行賬務比對不一致時,對賬員未經對賬主管在系統中說明原因并確認就填寫比對一致,造成對賬工作流于形式。
(二)組織培訓不夠,對賬技能不精。由于部分專項資金賬戶未納入人民銀行財務大賬實行統一核算和管理,而分散管理與對應的業務部門,其會計、出納多為兼職,參加會計知識培訓機會甚少,有的甚至憑習慣處理對賬工作;會計人員對上級行的新文件、新制度學習不夠,把握不夠全面,造成對賬工作質量不高。
(三)檢查監督乏力,對賬執行難到位。面對中央核算電子對賬系統等新業務出現,會計財務部門管理重心仍然放在財務核算上,而對新業務的管理,或多或少有所疏忽,造成對賬制度難以落實到位。
(四)對賬系統自身存有缺陷。一是國庫部門對賬手段相對落后,由于財、稅、行收支核算科目較多,國庫部門需對賬的業務種類、報表繁多,且無統一的對賬標準和方式。同時,手工對賬時間集中在月底、年底,造成國庫對賬出現問題較多。二是《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電子對賬系統》個別統計功能失真。如個別基層行無法通過電子對賬系統查詢轄內部分縣支行網點的用戶登記情況;當開戶單位先于基層行事后監督員的監督時間時,月底打印月度對賬單,會出現月度對賬單中事后監督員未簽注對賬情況的錯誤結果。
三、基層央行對賬工作的風險應對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風險意識。賬務核對是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是防止賬務差錯和嚴保人民銀行資金往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強化會計基礎工作管理,防范操作風險的“第一道風險屏障”。各基層行對賬務核對工作要給予高度重視,加強對賬務核對工作的管理和監督。會計人員要提高對賬務核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二)完善制度建設,規范對賬工作。一是建議會計財務部門結合目前對賬制度執行情況,將電子對賬、月度對賬、面對面對賬、內部對賬等賬務核對工作有效結合,制定會計、國庫等業務部門的《會計核算賬務核對工作實施細則》,統一規范會計核算賬務核對工作標準和方式;建立國庫電子對賬系統,完善電子對賬功能,逐步實現對賬工作規范化、電子化。二是建議將專項資金賬戶納入各人民銀行財務大賬實行統一核算和管理;如暫未實行統一管理的,各專項資金賬戶管理部門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健全完善銀行賬戶管理的相關內控制度,加強對銀行賬戶對賬執行情況、庫存現金和重要空白憑證的監督管理。
(三)強化監督檢查,防范資金風險。一是各會計核算部門嚴格遵守《中國人民銀行會計基本制度》,堅持錢賬分管,及時記賬;賬務處理,日清月結;內外賬務,定期核對等會計核算原則。對于發生的未達賬要及時查明原因,確保賬賬、賬實、賬簿相符,確保資金安全。各專項資金賬戶管理部門及時記賬、內部現金對賬應做到每日結清和核對。同時加強與開戶銀行工作聯系,督促按時發送對賬單,及時做好余額調節。二是建議基層行會計財務部門按照會計制度要求,積極發揮會計財務工作的主管職責,加強對全行會計工作的統一管理,充分發揮“大會計監督”機制作用,將專項資金管理賬戶的會計事務管理納入會計輔導范圍,定期不定期對全行對賬制度執行情況開展檢查監督;同時會同營業部門、國庫部門制定相關管理辦法,變被動為主動,定期向開戶單位通報賬務核對工作情況,對開戶單位不配合對賬的行為以文件形式進行通報。三是各部門主管嚴格按照規定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賬務核對情況,及時發現、解決工作存在的問題,防范風險發生,確保資金安全。
(四)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對賬水平。一是建議基層行會計財務主管部門定期組織各部門負責會計、出納的工作人員開展會計財務知識培訓,內控“大監督”辦公室定期組織開展全行性的內部控制風險教育,增強員工工作責任心和風險防范意識,不斷提高工作質量。二是大力倡導愛崗敬業風尚,鼓勵自我訓練、崗位練兵,學制度、熟制度、遵制度,提高對賬操作技能,力求做到對賬操作“零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