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欣
摘要:目前,企業工會財務工作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如何加強企業工會財務工作的管理,充分發揮工會經費效益,關系到廣大職工的權益和企業工會聲譽。本文在結合“兩個強化”和“五個到位”的基礎上,就如何做好企業工會財務工作展開相關探討。
關鍵詞:財務工作 資產管理 工會
我們中鐵十七局二公司工會始終堅持財務工作為企業發展服務、為工會重點工作服務、為職工群眾服務的原則,緊緊圍繞“工會資金怎么用、往哪兒用、如何發揮資金最大效能”等方面展開工作。結合實際,我們堅持“兩個強化”“五個到位”。“兩個強化”是:強化預算管理,嚴格費用支出,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辦成事,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強化為生產經營建設中心服務、為職工群眾服務的意識,做到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把錢花到關鍵處。“五個到位”是:工會經費在服務發展、建功立業上用到位;工會經費在建家建線、寓教于樂上用到位;工會經費在關愛職工、扶貧幫困上用到位;工會經費在加強培訓,提升會員素質上用到位;工會經費在尊重勞模、關愛勞模上用到位。
根據實踐工作經驗,筆者總結出了做好工會財務工作的幾點舉措。
一、加強經費和資產管理,更好地為工會重點工作服務
一是強化經費收繳管理,確保工會經費收入適度增長。經費收繳始終是工會財務工作的重頭戲,是工會財務工作的基礎。工會經費的主要來源是企業依法撥繳的工會經費。我們積極主動與行政有關業務部門聯系、溝通,做好協調工作,爭取企業行政的支持,為工會經費的收繳創造有利條件。委托行政財務部門每季度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轉收各單位的工會經費,這樣有效地保證了所屬單位的工會經費繳納。
二是加強資產管理,防止工會財產流失。工會把工會資產管理作為重要的物質基礎,從加強基礎管理入手,認真做好資產管理的各項工作。完善的制度是管好工會資產的前提,在認真貫徹執行《工會財務會計制度》和集團公司有關制度規定的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制定下發了《工會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在公司范圍內開展工會資產清查,摸清家底,掌握資產的現狀,對于那些年久失修和已損壞的固定資產及時進行報廢處理;對于那些完好和比較完好的固定資產進行重新登記,建立健全帳、卡和有關保管手續。2007年度進行了工會資產產權登記工作,工會資產的產權登記對于明晰工會產權關系、分清管理職責、確保工會財產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牢固樹立為職工群眾服務、為工會工作服務的原則。近年來為搞好工地的三線建設,我們加大了這方面的資金投入。為項目的職工之家配備齊全的文化器材;有條件的項目建立了籃球場、乒乓球臺、閱報欄、圖書室等。幾年來,我們成立了健身秧歌、五步操、健身球、扇子舞、竹板舞、太極劍六支演出隊,購置了統一的服裝和道具。我們成立了由52人組成的大型鑼鼓隊,參加了集團公司第九屆門球賽開幕式和靜樂項目的開工典禮。2005年7月,公司鑼鼓隊代表十七局集團參加了由鐵道部組織的京津項目開工動員大會,精彩的表演受到了鐵道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天津市委、市政府等單位領導的好評。為滿足職工對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工會先后購買了大量書籍分發給各項目,廣泛開展職工群眾讀書活動,不斷提高職工道德、文化、業務素質。這些活動的舉辦極大程度的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大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努力實現“三不讓”承諾,加大“送溫暖”工程力度
按照“覆蓋廣泛、運作規范、救助及時、保障有力”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和明確了困難補助、幫困助學、大病救助標準。力爭不讓一名職工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不讓一名職工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名職工看不起病。五年中共救助困難職工779人次,開支經費42.6萬元;慰問退休職工 490人次,開支經費7.3萬元;慰問已故職工遺屬90人次,開支經費6.8萬元;為11名職工辦理互助補充保險補償2.3萬元。五年來的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有黨委的正確領導,有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有廣大職工群眾的理解,“送溫暖”工程已成為我公司的陽光工程,民心工程。
一是籌集資金,保證“送溫暖”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依據集團公司《送溫暖工程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和《職工互助補充保險基金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積極籌措資金。資金籌集的主要渠道是:上級撥款、行政籌集、工會自籌、社會和個人捐款等。五年來,行政籌集“送溫暖”工程資金65萬元,集團公司撥款17萬元,工會自籌資金30萬元,個人捐款5萬元;行政補助職工互助補充保險基金21.5萬元。由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理解和資金的及時落實,使基金會的工作能順利開展,增強了為職工群眾救急救險和扶貧解困的能力。
二是扶貧幫困,走訪慰問,真心關愛。五年來,我們以“兩節”和經常性“送溫暖”活動為載體,逐步拓展到為職工群眾救急救險,職工家屬對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方面。各級組織和干部,特別是公司領導帶著真情,給職工群眾送去了溫暖、送去了政策,最大限度的解決困難職工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們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動態檔案,徹底排查,既要避免重復救助,又確保一戶不漏。特別是去年南方地區遭遇特大暴雨災害,我公司部分南方職工家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工會與地方政府取得了聯系,掌握了有關災情,并根據地方縣、鄉(鎮)、村提供的有關證明材料,給38名職工發放了緊急救災補助。使職工真正感受到了企業的溫暖,黨的關懷和工會組織的關愛。
三、審查監督,加強工會財務管理
一是加強工會經費的貨幣資金管理。嚴格執行現金管理規定和結算制度,做到“八不準”:遵守錢、帳分管原則,即管錢的不管帳、管帳的不管錢;出納人員不能兼管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簿的登記,不能保管銀行支票財務專用章;現金收入、支出必須嚴格審批程序,完善報銷手續,對不合法或不完備的費用報銷單據拒絕受理;銀行存款的管理實行支票支付審批制度,嚴格執行銀行結算紀律,不開空頭支票、不出租或出借銀行賬戶,不辦理銀行貸款擔保或抵押;銀行存款每月核對,及時調節未達帳項;按時盤點現金,做到日清月結。
二是完善工會經費收支預算制度。編制年度經費收支預算,按照相關規定做好經費收繳工作,對應收取及應繳納的工會經費,及時協調、核對、劃入工會財務賬戶;各項經費支出,即要保證本級各項工作任務和責任目標的實現,又要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原則,實行民主理財;對需要增加的預算支出,列出具體項目,說明追加原因,規范追加程序;年度經費收支預算本著“量入為出”的原則,做到略有結余。
三是完善內部業務手續制度。完善內部各項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的崗位業務相分離;嚴格內部業務手續制度,實行“一支筆”的審批制度,原始單據必須合法、合規,并做到經辦、審核、審批“三人”簽字齊全;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做好會計基礎工作;按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妥善保管會計檔案。
四是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首先是內部監督,單位領導依據《會計法》有關規定要求財會人員做好財務監督工作;其次是上級工會業務部門進行指導幫助和檢查監督;第三是經審委認真履行經審職責,進行審計監督,促使工會財務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四)管好代管資金,職工持股會工作穩妥有序
一是克服了工地人員分散、成份復雜、流動性大等諸多困難,做好前期調查、準備工作,及時與各單位聯系、溝通,隨時掌握職工變動情況。通過計算、統計、匯總、銀行電匯等繁瑣的工作,及時、準確的兌現了集團公司2003年度至2006年度紅利、特別紅利及職工股退付。前后為8426人次發放紅利和退股金698萬元。二是積極配合股改工作,完善了公司職工股收購實施方案,上報了持股會的有關報表和資料,為搞好股權收購工作做了大量工作。
回顧五年來工會財務工作成績的同時,還應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積極主動開創工作新局面和大局意識不強;工會經費收繳工作還不到位;對下管理指導和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工會財產管理工作還亟待加強等。這些問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實加以改進。
四、今后工會財務工作思路及措施
工會財務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扎實地學習、全面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落實《勞動合同法》《工會法》。服務大局,以工會工作為中心;依法理財,加強工會資產管理;統籌安排,做好“三項”工作;嚴肅財經紀律,抓好工會財務自身建設;全面推進工會財務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一)增強服務大局觀念,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工會財務工作一定要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廉政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轉變工作作風,以新的精神面貌全力做好工會財務工作。工會要增強服務大局意識,牢固樹立起財務工作服務于工會大局的理念,按照“依法聚財、科學理財、民主管財、有效用財”的理財思路,把財務工作和工會的整體職能作用的發揮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工會財務工作真正做到為職工服務、為基層服務、為大局服務。
(二)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最大限度地發揮財務的職能
一是收好經費。工會經費是工會組織生存發展、履行各項職能的有效保障。首先我們要樹立牢固的法制和政策觀念,準確掌握工作動態,做到應收盡收;其次要建立激勵機制,對于在經費收繳工作中有突出成績的人員,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第三要加強溝通和協商,妥善解決好往年的工會經費拖欠問題。
二是管好經費。首先要依法理財加強預算管理,堅持預算和重大開支項目經工會委員會討論決定的原則,其次經費支出按照有計劃、有調查、有審核、有審批的程序進行。
三是用好經費。首先在工會經費的使用上,必須堅持“三服務”的原則。即:為工會事業服務,就是要積極推進和不斷完善工會財務制度改革,使工會財務工作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要銳意進取和不斷創新,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其次為工會建設服務,就是要在工作中樹立全局意識,正確處理重點支出和一般支出的關系,通過合理安排使用經費,創造工會工作的新局面;第三為職工群眾服務,工會經費取之于基層,用之于基層,這是工會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工會財務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的關鍵。
(三)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確保工會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工會依法對工會經費及其財產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利。各級工會組織要把搞好資產管理看作是應盡的工作職責。長期以來個別項目存在重投入輕管理的現象,由于制度不夠完善,管理和監督不到位,對工會財產的管理有的項目沒有專門的保管人,工會財產流失和毀損現象比較嚴重。項目新上場時購置的固定資產,由于不能妥善保管,往往工程還沒結束,就已毀損;有的項目完工搬遷時,財產有丟失的情況。針對這些不良現象,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工會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工會資產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本級為主、上級監督”的原則,堅持誰分管誰負責,層層把關、上下協調。建立健全資產管理機構、人員和各項管理制度,保證工會資產的合理使用。依法維護工會組織的合法權益,對挪用、侵占、損壞工會資產的行為,要理直氣壯地要求返還原物、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參考文獻:
[1]李培泓.強化企業工會財務工作的幾點建議[J].中國工會財會,2010.
[2]朱紅升.五措并舉 創新機制 開創工會財務工作新局面[J].中國工會財會,2011.
[3]孫瀟雅.淺談對企業工會財務工作的幾點認識[J].中國工會財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