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中國高調成為梅賽德斯-奔馳全球第三大市場的背后,離不開一位低調的操盤手,這位領導人讓奔馳在中國競爭激烈的市場角逐中大獲全勝。
新國展W4館中近2400平方米的梅賽德斯-奔馳展臺無疑成為北京車展媒體日與公眾日的焦點。奔馳攜旗下四大品牌、十款新車、34款車型構成的參展陣容已基本覆蓋了豪華車所有細分市場。
這里既有全球首發的奔馳StyleCoupé概念車、新一代G500、G63 AMG、G65 AMG越野車;又有亞洲首秀的ML63 AMG越野車及smartfor-us概念車;還有首次亮相中國的B級運動旅行車、北京奔馳旗艦車型E300 L時尚型豪華版;以及中國首發并上市的S級Grand Editio、限量smart龍年特別版、S600 LGrand Edition design、國產GLK 300 Grand Edition等等。
事實上,中國高調成為梅賽德斯-奔馳全球第三大市場的背后,離不開一位低調的操盤手——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麥爾斯。
麥爾斯就任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已有五年時間。在此之前,他曾在原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全球商業管理部門任職16年,負責梅賽德斯-奔馳、smart和克萊斯勒、Jeep、道奇等品牌的全球銷售組織開發工作,先后在德國和新加坡負責品牌的營銷、金融、財務、經銷商開發及戰略。
低調的麥爾斯給人的感覺總是謙和而彬彬有禮,但這只是外表,其實麥爾斯很具有冒險精神,就像梅賽德斯-奔馳的品牌理念那樣,高雅的外表下通常蘊含著奔放的激情。“預計未來數年,中國將發展成為梅賽德斯-奔馳全球最大市場。”麥爾斯信心滿滿。
奔馳在北京車展上的強大參展陣容除了印證其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并始終堅持中國戰略外,還宣示了要不斷以進口和國產并舉的方式引進最新產品,未來還將有更多的車型逐步實現國產。
從2010年10月決定引入GLK車型進行國產到下線,麥爾斯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開創了梅賽德斯-奔馳體系內引入進口車型進行本土化生產的先河。但提及國產化進程,很多人就都會拿奔馳與奧迪進行比較,這一點麥爾斯深有體會。
作為奔馳在中國市場本土化進程的有力佐證,國產GLK 300 Grand Edition借北京車展之機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其率先上市的三款車型分別為GLK300 GrandEdition動感型、時尚型及豪華型,售價分別為40.8萬元、47.5萬元及55.7萬元。
另據麥爾斯透露,在提高現有國產產能的同時,梅賽德斯-奔馳在德國以外的第一座發動機工廠業已在華動工興建,并將于2013年投產。
另一方面,麥爾斯發力的重點除了國產化外,還將一重拳壓在了SUV上。從以下一組數據就可以看出奔馳在中國豪華SUV市場的發展是如此迅猛。數據顯示,2005年奔馳SUV產品在華銷量僅占到奔馳在華總體銷量的6.6%;而到了2011年,奔馳SUV產品已占到奔馳在華總體銷量的27%。2012北京車展GLK級越野車正式成為奔馳與北京奔馳合作生產的國產車型,則進一步提升了奔馳在中國豪華SUV市場的競爭力。
多年的市場營銷積淀和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是麥爾斯迎接挑戰的資本。如今,三叉星徽標識已遍布全中國,2012年一季度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大陸地區銷量達54720輛,同比增長24%。“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深化本土化發展策略、深耕細作,并進一步回饋中國市場是奔馳在中國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所在。”麥爾斯說過,對于一個CEO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擁有遠見,并能為公司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
品牌形象是奔馳的一個競爭優勢,但真正使奔馳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還要靠一流的產品和營銷策略。麥爾斯和他的團隊在品牌建設和營銷方式等方面的很多做法使奔馳的理念為更多的中國市場受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