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摘要: 作者通過對近五年高考生物真題的研究,總結歸納出考點及考察能力的趨勢,并提出相關的教學建議,為學生把握生物高考實驗試題提供一定的導向。
關鍵詞: 高考生物實驗試題教學建議
自實施新課改以來,高考實驗試題的靈活性不斷加大,要求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創新綜合利用所學知識。本文通過對近五年高考生物卷實驗試題的研究與分析,為學生進行生物復習提供一定導向作用,也為教師在教學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近五年高考實驗試題題型特點研究
從考點和考查能力兩個方面,對近五年高考生物實驗試題進行了分析歸納,詳見表1。
二、近五年高考實驗試題分析
1.著眼教材,重視基礎,突出主干知識,拓展應用。
通過對近五年高考生物實驗試題調查研究,可以看出,高考實驗試題覆蓋的知識點廣,重視基礎,同時又突出了對重點內容的主干知識的考查,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1]。2006年全國統一卷理綜生物第30題,題目:為了驗證葉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生和消耗,請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在給出的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繼續完成實驗步驟的設計和預測實驗結果,并對你的預測結果進行分析。實驗材料和用具:煙草幼苗、試管兩支、蒸餾水、NaHCO稀溶液(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養箱、日光燈。
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如下。
(1)剪取兩小塊相同的煙草葉片,分別放入盛有等量蒸餾水和NaHCO稀溶液的兩支試管中。此時,葉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兩支試管內液體中和葉肉細胞間隙中的氣體后,敞開試管口,可觀察到葉片均下沉到試管底部。
(3)分析預測的結果如下。
本題的具體要求有四個:①明確實驗目的。要清楚實驗要求解決的問題。如果實驗目的把握不錯,整個實驗設計就無從談起。②分析實驗原理。實驗原理是實驗設計的靈魂,決定著相應實驗材料和用具的選擇,以及實驗步驟的設計。③確定實驗思路。根據實驗原理,充分利用所給的材料和用具,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對產生的現象做出預測。④續寫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果。可見,試題既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又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命題越來越傾向于遺傳變異、基因工程(生物技術)、生物與環境的考查。
從表1分析可以看出,遺傳與變異、基因工程、生物與環境三個方面的考題,出現頻率相當高,在遺傳變異方面,除了考查孟德爾兩大遺傳規律基本內容外,還增加了新考點,2006年全國二卷考查了細胞質遺傳,使細胞質遺傳和細胞核遺傳有機結合。2007年全國卷一考了XY同源區段問題,這是對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一節書本知識的挑戰,也是對學生靈活性的考驗。部分試題還出現了現學現考的現象,這就要求學生在理論的基礎上,能夠把知識學活,應用于生產實際中。2008年全國卷二的實驗試題30考查了植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污水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31題考查遺傳變異,其中涉及的部分知識是大學內容,這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基礎知識在實際中的綜合應用能力,方能解答[2]。
能源問題是當今全球所關注的熱點問題,2007年廣東卷的第40題,分值15分,主要考查了生物技術實踐,但不管其題型如何變化,不外乎關于生物工程的實際應用,其理論知識都來自于教材。
3.注重樹立實驗思想,重點考查實驗分析。
縱觀這幾年的高考實驗試題,主要以常見素材為背景,減少學生思維上的障礙,將重點有側重實驗設計轉向考查實驗思路、實驗方法及實驗分析,試題立足教材,設計問題難度層層深入,考查考生對實驗問題理解的廣度和深度[3]。
三、生物實驗教學建議
1.重視基礎,突出重點。
教學時,要歸納教材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理解吃透其間的聯系的同時,教師一定要突出重點知識,包括細胞代謝、遺傳的基本規律、生命活動的調節、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的聯系等。這是復習的重點,同時要強化核心知識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讀題能力,加強書面表達能力訓練。
高考實驗試題雖然基本上都是從教材出發,但原封不動的知識基本上是不可能考的。新知識出現的頻率很高,這就要求學生能夠現場閱讀、分析和理解題目,并將得到的信息與已學過的知識進行銜接[4]。在備考中,教師要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遇到新名詞新情景時更大膽、細心,將前后信息綜合考慮,把題目作為一個整體去看,往往題目中隱含幫助理解新名詞、新情景的信息。如前面提到的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那道考題,看到這些實驗試劑和器材:蒸餾水、NaHCO稀溶液(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養箱,就應該聯想到,蒸餾水、NaHCO稀溶液(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肯定是做光合作用實驗時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用的試劑,看到真空泵,就會聯想到實驗步驟中會把試驗器材中的氣體抽掉。此時最主要的是要想到真空中的實驗現象,看到暗培養箱,就應該想到呼吸作用會消耗掉哪些物質,這些物質消耗掉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實驗現象,那么,這題就會迎刃而解。
3.加強實驗技能和探究性實驗的學習。
實驗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其比重比較大,對實驗的復習需要細致、系統,教師不但要重視常規實驗的教學,更應充分重視探究性實驗,訓練學生根據題干確定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和用具等,讓學生養成在實驗設計中自覺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科學性等原則的習慣,并能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5]。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長期不懈地滲透磨煉,更需要在整個過程中進行歸納、總結和強化練習。
4.讓學生動手做實驗。
現在的高中,教師在理論知識的講解部分用的時間很多,甚至出現用實驗課上理論課的現象,由于實驗費時,由老師做演示實驗就代替了實驗,學生做實驗變成了看實驗,這樣遏制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的發展,必須讓學生養成一種思維習慣,對于一個實驗,除了親手做好外還必須認真弄懂實驗的目的、原理,熟悉試驗器材,掌握試驗方法和步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處理試驗中出現的非預期現象的能力,懂得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掌握實驗技巧,從而適應高考試題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趙社斌.立足基礎,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能力——2003年高考理綜試題生物試題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3,(11):17-19.
[2]周幼玲.回歸教材,注重基礎2005年高考實驗試題解析與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05,(12):32-34.
[3]茂坤.對生物高考試題及其命制的研究[J].中學生物教學,2005,(04):34-35.
[4]沈雁.2005年高考理綜(全國2)生物試題分析及教學建議[J].中學生物教學,2005,(12):45-48.
[5]高大文.從近年高考生物實驗試題談實驗復習[J].中學生物教學,2005,(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