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慶 鄭涵方
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中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建設一支“ 雙師型” 的師資隊伍已成為當務之急,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就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張揚中職特色、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就我國當前中職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問題,從建立激勵機制,營造治學氛圍,重視培養“雙師型”教師,加強產學研結合等方面提出了加強中職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中職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對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職業教育作為專門一章進行論述,明確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提升職業教育能力”,“支持建設一批教育實訓基地,提升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完成一大批‘雙師型教師培訓,聘任一大批有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專兼職教師,支持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設”。《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創新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改革教學方法和管理體制,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推進創業創新教育,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強化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選擇培養一批技能標兵,發展學生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實行職業院校‘雙證制度。”
一、中職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職業教育是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中職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和知識的應用,特別是師資隊伍建設和評價上偏重理論水平的情況還比較嚴重。我國中職校中大量缺乏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實際工作經驗,能指導實踐操作的“雙師型”教師。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人數比例不高,“雙師型”教師來源單一,培養力度不夠,這些已成為嚴重制約中職教育發展的“瓶頸”。
二、中職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重視培養“雙師型”教師。
為了適應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就要有一支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務結構、專兼比例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支隊伍的建設需要中職院校的積極努力,也需要外部的幫助,多項政策的支持。
中職校要引導教師重視理論學習,更要積極創造條件對在職教師進行培養和培訓,比如聘請專家講學;選派業務水平高、有敬業精神的中青年教師到國家師資培訓基地參加培訓;加強國際合作,選派業務骨干到國外進修或參加培訓,等等,通過多種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組織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從生產、科研第一線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員。
建立兼職教師隊伍,是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必要手段。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他們可以給學校帶來生產、科研第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及社會對從業人員素質的新要求。他們在和學校教師共同進行教學活動中,可以促進學校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化。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改善中職院校教師結構,適應人才培養和專業變化的要求。
(三)建立有利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激勵機制。
制定激勵措施,是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首先,學校要把“雙師型”師資建設納入學校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建立繼續教育的培訓制度,根據教師的年齡、學歷、經歷制訂出具體的培訓計劃。其次,學校要建立“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設立“雙師型”教師津貼等激勵機制,促使更多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最后,學校要進一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地位、待遇,不斷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如在選拔培養專業帶頭人,出國進修培訓,申報高一級職稱時給予優先考慮,并把教師的實際工作閱歷和績效作為聘任、提薪和職務晉升的重要條件之一。
(四)營造有利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氛圍。
學校要給教師提供一個培養科研素養的學術平臺,在這個平臺里使他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科研理論素養、科研能力素養和科研道德素養,提高自己的科學理論知識及綜合執教水準,以適應職業教學流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要求。要給教師提供一把打開學術殿堂的金鑰匙,要加快中職教師的“四證”或“五證”,即畢業證、技術等級證、教師資格證、繼續教育證和“一體化”或“雙師型”教師資格證的認證步伐,使職業教師成為人人都羨慕的陽光職業,積極建立教師學術交流機制,在行業之間、校際之間、校企之間和教師之間開展一些學術理論與教學管理方面的交流活動,使教師們可以從專業與教學的兩個方面拓寬自己的認識空間、理論空間、實踐空間,推動職業教育社會化。
(五)加強產學研結合。
產學研結合是一種利用學校和行業、企業、研究機構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以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要目的的有效教育模式。中職校要加強與行業、企業及科研院(所)的聯系,建立“產學研”基地,定期組織教師到基地學習、實踐,使之接受新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掌握專業技術發展的態勢,了解企業和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使教師的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有效地結合起來,提高中職教育教學質量。鼓勵專業課教師從事生產實踐,既在學中干,又在干中學,這種方式往往效果比較明顯,對于教學工作十分有益,使得教師授課時得心應手,教學內容豐富,學習氣氛活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只要擺正生產實踐與教學工作的關系,二者就可以做到相得益彰,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有助于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共同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調動教師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