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梅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成功入世,越來越多的外國產品登陸中國市場。然而,目前對于說明書翻譯的研究尚屬國內翻譯研究的一個薄弱環節,在實際翻譯過程中缺乏較為系統的理論指導。本文另辟蹊徑,嘗試從功能翻譯理論的目的論出發,探討產品說明書的翻譯問題。
關鍵詞: 產品說明書翻譯目的論翻譯目的翻譯原則
一、目的論概述
翻譯目的論是一種比較新的翻譯理論模式,也是德國功能翻譯學派中極其重要的理論。20世紀70年代德國翻譯家Vermeer提出翻譯中的目的論。目的論通過引入跨文化交際理論擴大了翻譯研究的視野,打破了以往翻譯研究從源語言到目的語言的狹窄視域。它將翻譯從“源文本”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并為翻譯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對于實用文本的翻譯更是如此。同時,翻譯過程始于作者,經由譯者,到達讀者。在這個過程中,譯者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意向或目的必然對譯文產生影響。由此可見,說明書翻譯并不僅僅是一個語言轉換過程,其目的就是要推銷產品、樹立企業形象,從而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二、說明書的翻譯目的
首先,說明書作為實用文體,是一種為產品服務的介紹性語篇體裁,既實用又有高度的商業價值。其次,作為一種典型的目的性文本,說明書的目的非常明確,一般說來,說明書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方面是向消費者介紹產品的成分、性能、特點和使用方法等。另一方面,在介紹中還兼有廣告的成分,用以引發讀者興趣并購買產品,即說服消費者做出消費行為。所有說明書的最終目的都是促進銷售。由于英漢語言及文化的不同,一則好的說明書經過翻譯之后可能不符合目標語讀者的口味,特別是如果譯者死死地扣住原作的形式,則翻譯后的說明書可能無法取得勸導效果,并在目標語市場的促銷中遭遇失敗。因此,說明書翻譯要求準確、充分傳達產品信息的同時,還要求語言簡潔明了、層次分明,給人以美感,繼而激發人們購買產品的欲望。
三、說明書的翻譯原則
(一)目的性法則
在產品說明書的翻譯過程中,譯文的交際目的即是準確傳達產品的信息和號召消費者購買。由于英、漢語言在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民族特色和思維模式等方面的差異,英、漢語說明書在語言表現形式和風格上均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翻譯中一定要重視母語國家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在一些特定的雙方存在不同認知的方面,一定注意選擇適當的詞語,這樣才能把翻譯工作做好。
從目的論上看,翻譯要求受目的語文化決定,原文只是起提供信息的作用。譯者只有綜合考慮了翻譯要求才能在翻譯中更好實現推銷目的,最有效的翻譯不一定是忠實地再現原文。如“白象”方便面,英譯成“White Elephant”。象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可是a white elephant在英語中意為“沉重的負擔”或“無用而累贅的東西”。這樣的翻譯顯然是失敗的。又如:cock,公雞,在英語國家里還有性器官的意思,是下流話,因此在很多正式場合這個詞是避諱的。還有很多詞匯,我們不能根據中文意思翻譯,應該充分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后,選擇恰當的對應詞語進行翻譯。只有這樣才能使商務英語譯文準確、具體。
(二)連貫性原則
“連貫法則”或“篇內連貫”是譯文與譯文讀者之間實現互動交際功能,譯文需符合語內連貫的標準,譯文必須能夠被目的語文化背景下的讀者理解和接納。
由于地理環境、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的不同,中西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審美習慣。這種思維審美上的差別表現在說明書上就是英語常使用一些簡單樸實的詞句,體現為一種簡潔明快的美,而漢語廣告常常辭藻華麗、成語迭用,體現出一種華麗的美。
如:Catch that Pepsi spirit,Drink it in.
Now its Pepsi for those who drink young.
Have a Pepsi Day.
譯文1:君飲百事可樂,精神爽朗快樂,
欲使青春常駐,天天喝它一喝。
譯文2:追求百事精神,暢飲百事可樂,
百事給人青春,百事伴你每天。
英文原文采用的是活潑、輕快的歌謠體,而譯文1措辭過于正式,神似對仗工整的六言詩,喪失了原文的輕松與活力。譯文2則準確把握了本條廣告的目的,對自己的聽眾群定位準確,體現出百事擴大自己的消費群,將青春的含義擴展為心態年輕的意圖。對于產品翻譯而言,譯文的功能與目的應與原文一致,主要體現廣告的訴求功能,即誘導受眾認同并接受所推介的產品、服務或理念,目的是推銷。
(三)忠實性法則
“忠實法則”或“篇際連貫”是譯文與原文之間的關系,原文和譯文間需實現語際連貫,即譯文忠實于原文,翻譯不能置原文于不顧。這就為產品說明書中的局部不忠實、增刪乃至改寫提出了合理的解釋。例如,漢語廣告中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信度,經常用“權威認證”、“省優部優”(awarded the superior quality product by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the Ministry concerned);“信譽第一,顧客至上”(reputation the first and customers the utmost)等詞語來吸引消費者。這與中國人注重權威有關,但是西方人卻更加在乎個人的品位,重視用事實說話,不大在意官方的評論。對此類進行翻譯時應刪除這些話語信息,使譯文既簡約,又能實現其對譯語消費者的祈使功能,從而達到促銷產品的目的。
四、結語
縱覽翻譯理論發現,能運用到說明書翻譯中的理論十分有限。但目的論是一個相對新穎的翻譯理論,可以將翻譯從原文的枷鎖中解救出來,尤其為諸如英文產品說明書之類的實用翻譯,提供了新的視角。功能主義理論鼓勵譯者利用原作中的所有信息,并選擇任何認為合適的翻譯策略體現譯作的功能。這就是所謂的“結果決定方法”。用翻譯目的論來指導說明書的漢譯,可更好地實現促銷這一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宓慶.文體與翻譯(增訂版)[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2]楊建華.西方譯學理論輯要[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3]劉杰輝.論說明書翻譯的基本準則[J].湖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
[4]蘇淑惠.廣告英語文體功能與翻譯標準[J].外國語,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