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發誓”為謂語動詞的起誓類句式有其特殊性,它以表達對將來行為的決定與決心為主,帶有決絕的語氣。起誓內容具有較難的實現性和不容違背性。此外,起誓類句式還帶有起誓人的主觀性。
關鍵詞:起誓句起誓人發誓起誓內容
現代漢語中,有這樣一類句子:
(1)母親臨終的遺言深深地刻進海霞心里,她發誓要為母親奪得亞運會冠軍。①
(2)她發誓要讓孩子們好好學習文化知識,絕不能像她們這代人那樣當文盲。
這兩個例句都有動詞“發誓”,《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368頁)對“發誓”的解釋是: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或對某事提出保證。以“發誓”為謂語動詞的句子有其特殊性,我們將其稱為“起誓”類句式,并考察其構成及形式語義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起誓類句式的構成及主要類型
根據起誓類句式的表現,我們可以將起誓類句式的結構概括為:起誓人(NP)+起誓動詞(發誓)+起誓內容。觀察起誓類句式的特征,主要考察的是相對復雜的起誓內容。起誓類句式的重要構成部分起誓內容有其豐富的特征表現。
起誓內容可以是起誓人對將來行為的決定與決心。如:
(3)他為自己借故躲避的行為感到痛苦,對自己的怯懦感到羞愧,他發誓要當好一名執刑槍手。
(4)她發誓要用自己的一顆愛心,把這個“野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
例(3)、(4)都是起誓人對未來行為作出的新的規劃,表現的是起誓人所下的決定與決心。
起誓類句式更常用于對將來行為的起誓,即以表達對未然事件的期許為主要功能。有時候借助于表示“將來”義的名詞。如:
(5)他暗暗發誓:“將來必以一個勝利君王的姿態,就像第一代祖先那樣,重新回到這里來。”
(6)下了臺階,他離去,發誓以后不上方家的門。
有時候也用時間副詞“從此”“永遠”等標識起誓內容的未然屬性。如:
(7)那人一出家門,便大罵孫鳳樓沒有“親戚味”,發誓從此不再踏進他的門檻。
(8)他發誓,永遠也不給病人幫這樣的忙了。
起誓內容所表示的行為或事件的時間起點在起誓行為作出的瞬間,并將一直延續到起誓人生命的終點。
起誓內容也可以是對過去行為的保證與確認。如:
(9)我現在就指天發誓:“我沒有拿。”
(10)彥成說:“我可以發誓,這是我第一次在那兒和姚宓見面。”
如果是針對過去的行為或事件,起誓內容往往具有澄清性,為了讓聽話人相信自己的言行,而做出鄭重的保證與確認。例(9)、(10)的加點內容因為是起誓內容,可信度大大提高。再如:
(11)我們帶她到假山,他們全在上面的亭子里抽煙,我發誓他們是看到我們上山后才擺出那么副隨意的姿態。
(12)對青青,我發誓,一上來我真的把她當妹妹,而且努力去實踐,我鼓勵你去追她,也沒有半點欺騙的意思,然而后來,不知怎的,兄妹之情卻轉為男女之情……
例(11)與(12)都是對過去事件的陳述,與宣誓未然事件經常表達對自我的要求不同,這類起誓行為往往是為了讓聽話人相信起誓內容,促使聽話人確信誓言與客觀情況一致而作出的努力。
二、起誓類句式的表義特點
通過語料分析,我們發現起誓類句式具有以下表義特點:
(一)起誓類句式往往帶有決絕的語氣,在形式上,有時會使用“勢必”“一定”等語氣副詞。如:
(13)丁德福發誓,一定要在阿里高原種出菜來。
(14)三人發誓絕不再往下看,眼目平視只管走,肯定走得過去!
也有使用全量否定句式來表達決絕語氣的。如:
(15)她暗暗發誓,再也不讓一名學生因音樂考試不合格而落榜。
(16)她爸爸收起鑰匙,發誓不讓她再離開家門半步,就是不上班也要看著她。
“對一個最小量的否定意味著全量否定”(沈家煊,1999:95),例(15)通過否定學生計量的最小單位“一名”,例(16)通過否定行走的極小計量單位“半步”,表達起誓人對起誓內容的完全把握與毫無例外的決心。
(二)起誓內容的高度遵守性與實現的高難度性之間的矛盾。
起誓行為是個人不經常進行的行為,這是因為誓言一方面需要起誓人盡最大努力去遵守,另一方面起誓內容對起誓人的現狀來說往往有一定的實現難度,或者是需要作出保證的。起誓人在說出起誓內容的時候,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但正是其實現的高難度性,有時也會出現違背起誓內容的情況。如:
(17)他似笑似哭地對他們說:“我下午去河邊了,本來我發誓再也不去河邊,可我今天下午又去了。”
(18)蕭子良說:“我已經發誓至死不摸樂器了,可天天聽他開導,我活了心;見你咬著牙練拐杖,我動了情。這才下狠心練我的手指頭,現在弦還不能拉,可吹簫可以按眼了。”
例(17)、(18)的加點部分是與起誓內容截然相反的實際結果,起誓人出現了違背誓言的行為。踐行誓言的高難度性導致起誓人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進而動搖并出現違背的結果。
誓言的違背有時甚至會產生較極端的后果。如:
(19)后來我還他時他說什么也不要,我和大偉就發誓,這輩子彼此借對方的錢誰都不用還,誰違背誓言就絕交!
該例中,起誓內容就交代了違背誓言的后果——“絕交”。后果的嚴重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進誓言的有效執行。
(三)起誓內容以積極性的行為占優勢,消極的一般為復仇性的內容。如:
(20)老板給佛爺叩頭時,動了良心,發誓今后老實做人,誠實賣酒,再不往酒里摻水摻假了。
(21)這口冤氣陳白塵無法咽下,他打聽到了謠言傳播者的名字,發誓定要報這一箭之仇。
例(20)是“老板”改過自新的決定與決心,顯然是朝積極、正確的方向努力;例(21)是“陳白塵”作出的復仇性的宣誓。
三、起誓類句式的主觀性
所謂主觀性,指的是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Lyons,1977;沈家煊,2001)。起誓句的主觀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起誓內容只關乎起誓人的個人意志,不能影響或關涉他人的觀點。
構成起誓類句式的起誓內容,一般由小句賓語充當,這些小句的主語有時出現并與起誓人保持一致;有時省略,但即使是省略,我們也可以補出與起誓人一致的對象。如:
(22)老板一氣之下,發誓道:此生再不用信用卡。
(23)侯凡凡的性格就是不服輸,她向導師發誓:“THP的作用找不出來,不戴博士帽。”
例(22)“此生再不用信用卡”這一行為的主體還是“老板”,例(23)“不戴博士帽”的行為主體是“侯凡凡(與“她”同指)”。由此可見,起誓人只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起誓,不能關涉他人的意志。
(二)起誓句表達的是自己的主觀態度與自我要求,即使是對已然事件的保證,也是主觀保證,與客觀情況是否一致,有待檢驗。
(24)我們逃到安全的地方,成了親以后,我會拼命的工作,拼命的掙錢,然后回來接你們……我發誓,我一定一定會來接你們,我也一定一定會揚眉吐氣的……
(25)她叫了起來:“老天爺,你生了半天氣,是為了徐大偉的信呵!我告訴你,我發誓,我只回了一封,也沒寫什么要緊話。
例(24)的起誓內容表達的是“我”對聽話人的承諾——“一定會來接你們”,這個承諾建立在起誓人將來可以掙到錢,可以“揚眉吐氣”。但是,這是起誓人自己的主觀期待和目標,能否實現,有待將來的驗證。
例(25)是起誓人“她”對過去行為“只回了一封,也沒寫什么要緊話”的保證,通過誓言的形式,可能會增加聽話人的信任度,但真實的客觀情況是否與“她”陳述的內容一致,也是有待驗證的。
(三)起誓句帶有說話人的主觀情感,具有鄭重性和高信度。
一個有力的說明是,起誓詞前面,經常會出現“以……的榮譽/名義”之類的介賓結構狀語,其所指是起誓人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對象。如:
(26)我以軍官的榮譽發誓,這種指控是憑空捏造,毫無根據的。
(27)我以佛祖的名義發誓,今天所言,句句屬實!
(28)我可以對天發誓,我心里除了你,再也沒有任何人。
“軍官的榮譽”“佛祖的名義”“天”都是起誓人尊崇的、看重的,是其不敢冒犯、不可褻瀆的對象,憑借它們進行起誓,一方面說明其起誓行為的鄭重性和莊嚴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起誓內容的可信度。
注釋:
①本文語料均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CCL)
語料庫。
參考文獻:
[1]沈家煊.不對稱與標記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4).
[3]邢福義,吳振國.語言學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4]Lyons,J.Semantics 2vols[M].Cambrid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趙雅青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