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圣道
摘要: 民間藝術的魅力是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相互統一所至,也表明其之所以動人,主要取決于它的人格特征,正是這些特征在民間美術作品中的表現,使人們看到了淳厚、質樸、率真、天趣、和諧與浪漫的內涵。它具有無窮的生命力,是現代藝術取之不盡的寶藏。本文介紹了中國民間美術的承載性及時代性。
關鍵詞: 中國民間美術承載性時代性
一、中國民間美術承載的內容
東方藝術對賦予人類生存條件的大自然一般采取和睦、親近、熱愛的態度,即“天人合一”。這就造就了中國民間藝術家特有的淳厚、質樸的品格,又和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民間美術就其本色而言是浪漫的、實用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在內容上又是多元的。
對于人而言,淳厚、質樸、和諧,主要表現在其精神和外表,內心與行動的統一,這正符合民間美術生產者的天然條件。這是因為民間美術的創作正是心與物的交流,實用與美的和諧統一。在外部表現中顯示自身的內在特征,古往今來眾多藝術家、文人都把這一標準作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地,即“寧拙勿巧”、“大象無形”、“返璞歸真”、“和諧統一”。這就驗證了民間美術的淳厚、質樸、和諧的藝術價值是廣域的,深藏著無窮的魅力和民族精神。這也正是民間美術承載的意義所在。
二、中國民間美術的時代性
一個沒有幻想的民族是不可能進步的,一個沒有純真與天趣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尋找自我、純真、天趣是民間藝術的又一特性。自然是有生命靈魂的,可以和人溝通的,關鍵要有純真與近乎童心的天趣同自然進行交流。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渴望著親近自然,追尋本色,尋找自我,民間美術正是以這樣一種心態展現自身的樸實、純真與靈性。民間美術作品的創作與欣賞也是本著這一特性才能領悟、體味出其精神內質的,才與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相契合。這是因為藝術在某種程度上是靠心靈體味的,是通過感官的認知用心靈感悟的。
民間美術作品的表達形式沒有固定的形態,但有一定的規律性。如陜西和東北的剪紙,往往都是對稱的、成雙的,一只公雞可以有兩只尾巴,兩個頭可用一雙眼睛;一個“喜”字剪成雙;剪紙人物的兩只腳是各向一邊的。藍色印花的圖案既是單獨文樣,又可是連續文樣。繡花鞋墊的文樣是打破時空的,把不同的物象放在一起進行繡繪。這在嚴格的西方繪畫中是不符合焦點透視的,是不符合“法理”的,只有在西方現代派的繪畫可以見到。中國民間美術往往通過散點透視表現其自身的審美特征,所以,欣賞民間美術作品要從審美的角度,勿從科學的角度衡量它,民間美術既有自身獨特的審美特征與藝術理念,又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往往民間藝人都是本著自我的表現,用幻想、天趣進行主觀上的創造,這種藝術創作活動是本著創造者本身的豐富生活積淀而進行的一種藝術活動,這里面表達了其獨特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具有很高的生活情趣和藝術價值,是不可多得的民族藝術財富。
三、民間美術永久的延續性
中國民間美術具有永久的藝術感染力,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為它有無窮的生命力。中國民間美術產生于社會,來源于廣瀚的民間,也就是說,只要有人類社會的存在,就有人類社會的活動,就有民間的美術創作活動。
民間美術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的內涵還體現在其表達內容上往往和一個民族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民俗民風、審美情趣是一致的,是同緣而生的,同步發展的,人類社會在前進,所以說它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人們能否回想一下,從遠古發展至今,人類社會從原始的陶品用品、古象牙的裝飾品,到民間用符號表達的神話故事,民俗、民風的繪畫作品,以及用動物表現的原始圖騰到現代人們日常所用的民間美術工藝品,等等,無時無刻不伴隨人類社會在前進、在延伸,這種創造源遠流長,永無停止,具有無窮的生命力。總之,民間美術的淳厚、質樸、天趣、幻想和無窮的生命力是民間美術家在美術創作中的諸多元素,是表達勞動人民的心靈之聲,是把生活進行理想化的藝術再創造,是把美好的人格自然化,中國民間美術始終遵循著自己的天性,用獨特藝術語言進行著創作的活動。
參考文獻:
[1]唐進.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油畫比較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2]毛連鵬.《母狼》和《馬踏飛燕》比較研究——淺論動物雕塑的神性化處理[J].鄂州大學學報,2003,3.
[3]張國祥.“揚州八怪”的形成及其“怪”的藝術特色[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
[4]黃金來.論明代科舉制度對繪畫藝術的積極影響[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3,4.
[5]劉樹軍,李通國.論武術套路的表現性技擊[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