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姬
摘要: 攝影作為一種新興的造型藝術,以其獨立而豐富的內涵與文學、音樂、美術齊名,為藝術殿堂新興支柱。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攝影藝術已從貴族藝術走向平民藝術。發展基層攝影,正是時代所需和文化工作的責任所在。本文對發展基層攝影事業的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基層攝影問題解決對策
1.發展基層攝影的依據
基層攝影是中國基層攝影最基本的單元。它既擁有攝影愛好者隊伍,又具備基層攝影組織,包含了攝影發展的基本元素。它所擁有的攝影隊伍絕大多數是攝影愛好者,是一種特殊國情下發展起來的攝影隊伍,這是中國攝影目前最基本的攝影力量,也是中國攝影最為龐大的攝影基數。考察這個最基本的攝影單元發展情況,將有助于了解中國攝影的基本構成及發展走向。
1.1攝影藝術是一個開放的概念,它必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改變,它的生命在于創新。基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繁榮,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如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新行政理念,更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寬闊的發展空間。然而,還有許多人因苦于缺乏相關技術和社會氛圍,而心有余力不足。因此,發展基層攝影事業的物質和精神條件是具備的。
1.2攝影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它與生活實踐息息相關,作者以敏銳的視角,正確的創作思維,從作品中凝固的瞬間折射出動態的生活氣息和人生哲理。優秀攝影作品,不但催人振奮、引人向上,給人以美感,更能提高人們的社會觀察力和藝術欣賞能力。這將大大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質。因此,我認為發展基層攝影事業、抓好攝影創作輔導是很有必要的。
1.3開展基層攝影的物質條件已經具備,一般攝影設備,如數碼相機等早已悄然進入尋常百姓之家,加上電腦、打印機的迅速增多,已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提供了照片制作的科技條件和選擇余地。
2.發展基層攝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諸多專家并沒有給廣大攝友帶來新的理念,灌輸的還是沙龍攝影這一套東西;具有引領作用的媒體大多出于市場的考慮仍在提倡沙龍攝影,而比較清醒的思想者的思想也無意到達這些小地方,所以要改變現狀還是很難的。一個人,如果理念不變,則任何東西放在他面前都會視而不見。這樣,基層攝影得到的就是沙龍攝影的理念,沙龍攝影自然在基層攝影中獨占鰲頭。這種現象表明了攝影這種本來極其豐富、具備多向維度的視覺系統在基層攝影中仍然是單向的,將使基層攝影人視野狹窄、思維單向、創作單一。沙龍攝影展示的參賽模式使攝影藝術進入范式化狀態,形成了藝術創作的悖論。這些狀況都將制約著基層攝影的繼續發展。
師資不足。由于從前攝影藝術曾被人們認為是貴族藝術,在百姓中并未迅速普及。在中小學校中專業攝影教師極少,這也給發展基層攝影帶來了一定的制約。目前最好的對策是邀請專業攝影人員輔導,當地攝影家協會應積極鼓勵中小學教員并吸收有專業院校學歷的專門攝影人才參與輔導,不斷提高整體的師資質量。
社會氛圍有待營造。除舉辦大、中型攝影藝術展覽外,還要創造條件,經常性以舉辦街頭展覽等多種方式,并通過媒體和網絡的宣傳、展示,使攝影藝術更貼近時代、貼近生活,更好地“走”到廣大人民群眾中間。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本地區積極開展基礎攝影創作培訓仍十分必要,并具有可操作性。這樣,只有基層攝影事業發展、繁榮了,社會主義文化才會百花齊放,光彩奪目。
3.發展基層攝影的實施
攝影,作為二十一世紀視覺系統活躍的一個品類,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在中國,今后攝影的發展,應該在廣泛的基層里得到深層次的發展。基層攝影的發展對于左右中國攝影在世界攝影之林的地位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站在攝影的底層,我們看到了中國攝影發展的勃勃氣勢,特別是隨著數碼技術的普及,它的隊伍正在不斷發展壯大。
3.1積極提倡發展基層攝影需要濃厚的藝術氛圍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因此,要積極通過媒體宣傳發展基層攝影事業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現實、歷史意義,使民眾對攝影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和一定自發需求。
3.2組織培訓攝影是藝術和技巧的融合,與個人觀察事物的視角、藝術修養、精神面貌及審美觀有著密切聯系,又有一定的操作和創作技巧。在基層,業余攝影作者必須通過培訓、鍛煉,才能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攝影創作水平而有所建樹。對此,群文干部及有關人員應積極做好輔導工作。
3.2.1在中小學發展攝影興趣小組。目前學生中學習美術、音樂者頗多,而以攝影作為業余興趣學習者幾乎空白,這與素質教育是不相稱的。這里有應試制度的原因,更有對攝影藝術認識不足的因素影響。在中小學生中發展攝影愛好是很有好處而又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及創造性思維,還可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樹立艱苦創業的作風。
3.2.2積極培養攝影愛好者。首先應在攝影愛好者中組織短期培訓,并正確運用價值觀、審美觀,緊抓時代脈搏,捕捉生活亮點,使他們拿出各種風格的創作作品,以更好展示生活中積極向上,令人振奮,并有一定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美感的藝術瞬間。
3.2.3做好老年人攝影輔導。做好社會老齡化階段已經到來,大量的老年人脫離工作崗位,除老年大學學習活動外,很少有供其經常性開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場所。老年人常有空虛感和失落感。雖然他們體力不如當年,但閱歷豐富,有社會活動能力,影響力較大,且有一定經濟基礎和足夠時間,在他們中發展攝影愛好者也是很合適的。最好是依托老年大學,多組織藝術培訓講座,多舉辦適合老年人參與的攝影實踐活動。
3.3鼓勵創作藝術是生活的結晶,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基層攝影作品來源于實踐,它最貼近我們的生活,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所以,應由鄉鎮文化站或各學校適時舉辦攝影作品展覽、評比活動,并給予適當的精神和物質鼓勵。對于優秀作品,要爭取投送報刊發表,以擴大影響,其中的學生作品可分主題在校刊登載或在宣傳窗中展示。同時,可通過展覽提高廣大群眾的攝影藝術欣賞水平,形成崇尚藝術的良好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余望.論成舍我的新聞人才觀[J].出版科學,2006,(02).
[2]程麗紅.安納斯脫·美查與中國近代報業史[J].長春大學學報,2005,(05).
[3]鄒振環.麥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5).
[4]王天根.中國近代新聞史研究三題[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