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福瑞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教師教學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呢?
一、將故事融于數學課堂教學之中。
將故事融于數學課堂教學之中,不但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吸收新知識,增長智慧,而且能通過故事中的寓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達到會學、樂學的功效。比如:我在新授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求有余數的除法中的商和余數一課時,開始,我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聽一個精彩的故事?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想。這時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佳時刻,于是我講了豬八戒分蘋果的故事。一天,孫悟空有事出差,臨行前吩咐豬八戒把220個蘋果平均分給70個猴子吃。豬八戒問猴子: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商變不變?猴子齊聲答道:不變。這時豬八戒板演算式:220÷70(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22÷7。豬八戒說:很顯然,這個算式的商是3,余數是1。你們每個猴子分得3個蘋果,余下一個就歸我老豬了。過兩天,孫悟空出差回來,批評豬八戒的做法不對,講到這里,同學們心里有些不平,想替豬八戒討個公道。此時,正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時刻,于是我板演下面兩道算式讓學生觀察:220÷70﹦3……10,22÷7﹦3……1,通過比較,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在有余數的除法里,將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所得的余數應相應擴大(或縮?。┫嗤谋稊?。
二、充分利用教具讓學生動手動腦。
小學生抽象思維較差,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好動、好奇更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在小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具,讓學生擺一擺、拼一拼、量一量、分一分、比一比,親自實踐。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還能提高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比如,我在上分數的基本性質課時首先拿出四個相等的圓片,分別發給一、二、三、四組的同學,并指導他們去平分,第一組平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第二組平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第三組平分成6份,取其中的3份;第四組平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把每組所取的1份、2份、3份、4份分別填上顏色,然后把四個組分得的結果進行比較,學生很快得出結論: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三、根據不同的內容,及時教給學生一些口算、速算的方法。
學生的口算、速算能力,不僅影響著解題速度,還影響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時教給學生一些口算、速算的方法。比如,在一些計算中,常常碰到兩位數乘以兩位數,學生往往習慣用筆算,這無疑浪費了解題時間。其實,一部分兩位數具有這樣的特征:十位上的數字相同,個位上的數字之和為10,凡具備此特征的兩位數,只要在個位上的數字之積的左邊添上比十位上的數字大1的數與十位上的數字之積,就得這兩個兩位數的積。例如:12×18,只要在16的左邊添上2,即216就是12與18的積。再如:54×56,只要在24的左邊添上30,即是54與56的積。
口算、速算的方法還很多,在此不一一舉出,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歸納、總結,就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轉換思路解題,開闊學生視野。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很多教師是講什么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就練什么數量關系的應用題,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不利于知識的系統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因此,在上鞏固練習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轉換思路。比如有這樣一道題:一根鋼管截下全長的3/10,做了12個零件,余下的還可以做多少個零件?
分析:(一)根據12個零件占鋼管的3/10,可以求出這根鋼管可做零件的總個數。
列算式:128÷3/10-12
(二)先求出每個零件占這根鋼管的幾分之幾和余下的部分占這根鋼管的幾分之幾,最后求出余下的鋼管還可做零件的個數。
列算式:(1-3/10)÷(3/10÷12)
(三)由題意可只知,所做零件的個數與所截鋼管的量成正比例,因此可用比例問題解答。
(四)根據這根鋼管的3份做了12個零件,可求出每分鋼管所做零件的個數,從而求出這根鋼管余下的7份還可做零件的個數。
列算式:12÷3×7
(五)根據12個零件占這根鋼管的3份,可以求出余下的7份是已做的3份的多少倍,從而求出余下的鋼管還可以做零件的個數。
列算式:12×(7÷3)
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集中注意,開動腦筋,學習知識,從而不斷認識自我,發展個性。因此,在課堂40分鐘內,要做到“學生能做的,應讓學生自己做;學生能想的,應讓學生自己去想?!弊寣W生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索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可先給學生兩張帶有小方格的平行四邊形卡片,并告訴學生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要求先找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數方格求面積。因為比較簡單,同學們會很快數方格求出面積。再啟發學生能否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于是,學生們會躍躍欲試??梢苑纸M讓學生嘗試,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思維異?;钴S,通過割補,得到如下圖形: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會發現底、高與面積的關系,得到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
這樣教學,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理解了知識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維異?;钴S,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知識掌握得很扎實,又學會了“把新問題轉化為舊知識,使新問題得到解決”的學習方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動手、動腦、動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才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