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峰
兩千多年前,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孔子是主張樂學的。如今,數學課標又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正是生命化數學教育的最好注解。數學課堂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平臺,應該融入到生命化的光環之中。
因此,數學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寓教于樂,用新穎靈活、充滿趣味的方式帶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樂在其中,同時產生渴求探索知識的內動力。只有這樣,數學課堂才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才會淋漓地展示出人性魅力和對生命的至愛。
一、巧妙導入,樂在開頭。
導入語不僅為教學過程定下基調,確定好教學的邏輯順序,而且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步驟。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該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教師在設計導入語時,要把它與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的年齡、心理等因素聯系起來考慮,一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同時,又使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開場白中迅速定向,進入對教材重點的探求。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地去學習新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比如:“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在優美的旋律中,“字母能夠表示什么”的教學開始了。又如:在講“圓冪定理”時,教師是這樣引入:同學們早就背誦過王之渙的《登鸛鵲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實這是詩人的浪漫和夸張。事實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層樓是辦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層樓,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學習了這節課的知識之后,大家就能回答這個問題了。學生懷著好奇心,聽得格外認真和仔細。再如:在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作圓時,老師不是直截了當講方法,而是先向學生展示一個問題:“一個圓鏡子破了,現在只有邊緣的一塊碎片,根據它,你能制造出一個和原來的鏡子一模一樣的鏡子嗎?”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問題的探究。另外,通過以上方法引入還讓他們感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數學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二、創設情境,樂在其中。
德國一位學者就情境做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如果讓你咽下15克鹽,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會在享用佳肴時,不知不覺地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創設有效的情境將是數學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都樂于根據教學內容去創設情境。
比如:將游戲、競賽等活動引進課堂,對于一些特定的內容,教師精心設計后,學生不僅會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無比快樂,而且會收到預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時,學生初學幾何,引輔助線對學生來說是個很困難的問題。為此我在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三角形,在課上讓學生把其中三個角涂不同顏色,然后剪下來拼在一起,問學生有幾種拼法,通過拼湊發現輔助線的四種引法并總結出最少要作一邊的平行線。這樣可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尋求解題規律,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又如: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思想去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在講“一個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時,我想,用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最好,就是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可以畫幾種走法讓學生選,然后問他們為什么都選那個最直接的路呢?他們會說那條路最近。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證明呢?聯系到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應用到的東西,他們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舉一反三。
再如: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像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因此,如果教師善于點綴趣味,則會使學生體驗到知識的樂趣,這也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
當然,教師還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掌握教學技術。如今,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全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像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直觀、形象地活化這些現象,學生也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枯燥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激趣樂學的目的。
三、引導探索,樂在其后。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這是哈佛大學師生中廣為流傳的一句名言,我們的教學也應始于問題,并讓學生能對教學中值得延伸的問題進行思考。
如:一位教師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總結時就提出問題一:“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你有什么收獲?”待學生交流后,又提出問題二:“可是,我們的科學家經過研究之后發現,在有些情況下三角形的內角和不是180°,這是怎么回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了解一下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學生的頭腦里就會始終留著問題,而揭開問號之謎的過程就是主動探索的過程,學生往往會在這個不斷激發求知欲望的過程中查找資料、動手實踐……忙得不亦樂乎。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巧妙導入,學生則樂在開頭;教師能創設情境,學生則樂在其中;教師能引導探索,學生則樂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學生臉上有笑、心中有樂,使課堂生動活潑,高潮迭起,情趣盎然。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當然,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遠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師努力去探索,讓學生在課堂中帶著積極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才能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才能讓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