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
2月6日,360公司在致國內媒體的公開郵件中,通過扯入金山、騰訊,將“下架門”事件“朦朧”為一場公關戰。郵件內容中除了“請用戶耐心等待”外,還特別點名指出,下架事件的傳播存在競爭對手以誤導和惡意操縱,并提醒用戶“不要相信騰訊、金山就此事散布的謠言”。
對此,騰訊和金山表示,360產品被蘋果下架是事實,其不該轉移話題,應當正視自己的問題,給廣大用戶一個交待。同時,金山還表示,對360不正視自己的問題,試圖把臟水潑向他人的一貫公關做法感到遺憾。
事情還沒搞明白,就急著給對手潑臟水。中國互聯網正在陷入這樣一種惡性競爭的死循環中。對于360,產品下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原因,而是競爭對手陷害;而金山和騰訊,則是在競爭對手出現問題之后忙于幸災樂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作為此次“下架門”主角之一的蘋果公司安然置身事外,坐山觀虎斗。蘋果商店將360產品下架,沒有人質疑過蘋果這一舉措是否合理,即便普通消費者,也都認為是360產品的錯。
蘋果下架360之后,有用戶戲稱,“360也應在電腦上來個和iTunes不兼容,讓用戶來個二選一。”當然,誰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的世界中,得罪不起蘋果。在蘋果公司的王者霸氣面前,360顯得相當窘迫,打了牙和血吞還要裝笑臉,最后只得遷怒于金山和騰訊,這顯然有失風度。不過,令人更擔憂的是,這其中所暴露出的國內廠商在面對海外大平臺時的被動和弱勢地位。
此外,蘋果是從整個食物鏈上吃下去的,它更歡迎能為其創造價值的應用,而非從其身上獲得價值的應用。好的應用,不用公關費也能直接被放在首頁推薦;而沒新意的基礎服務,再怎么折騰也不會被理睬。因此,面對蘋果,360其實很無奈。掌握App平臺的畢竟是蘋果,它擁有的話語權和睥睨移動互聯網的高度無人能及。
因此,當下對于國內廠商而言,最迫切的不是掐架,而是搭建平臺,爭取自己的話語權。可是,頻頻陷身于掐架事件的諸多互聯網企業,又有誰能扛得起這個大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