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越來越重要,但是現在人才供求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尤其是職業技術人才,社會的需求很大,但是真正適應社會需要的人卻比較少。作者結合多年來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對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盡一份力。
關鍵詞: 職業教育教育目標五個方面
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教育的又一重大戰略目標,職業教育定位是培養雙高型的人才,即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那么我們通過實際的教育過程,到底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呢?
職業院校培養的是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有人把他們定位為藍領管理者,也有人定位為灰領人才,其實就是現場管理人員。首先要有高技術,而技術是怎么獲得的呢?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在一項工作上不斷地、反復地加以訓練,逐漸理解、提高,最后達到領悟。其次是高素質,也就是綜合能力,要在判斷、分析等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具有來之能做,做之必好的能力和意識。只有如此,才能夠得到企業的認可(有真正技能的人,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學生才能達到供不應求。
職業教育是需要教育者花大力氣用心去研究的一個課題,如何實現教育目標,真正培養出懂管理、會工作、有一定素質的學生?下面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分析。
一、職業學院定位問題
現在,職業學院非常多,但是非常有名氣,被社會非常認可的寥寥無幾。要建成什么樣的院校,這關系學院的未來發展方向,有非常明確的定位,才能確定學院的發展方向,才會有明確的培養目標。
二、學生定位與教學變革
按照現實入校的學生情況看,職校學生普遍學習能力偏低,甚至很多學生根本不愿意學習。還有更加特殊的,一些學生是在父母的強迫下在學校混幾年,然后畢業回家,有沒有畢業證沒關系。
常聽一些教育家討論職業教育問題,普遍的認識是: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一樣,也分大學職業教育、專科職業教育等,但從實際情況看,本科以上不存在,所以只能是高職高專。由于我國大眾化教育的迅猛發展,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每年都在增加,所以高職高專的學生來源學習能力會越來越差,以后可能會更差。要改變現在的發展趨勢不太可能,所以我們現在的學生定位就只能這樣。我們只能對職業學生重新定位,引用一個院長的話,即“知識夠用就行,技能真正掌握”。定位不能太高,原因是學生來源問題,我們現在教育的學生是“好學的人學習智力不強,智力好的人不好學習”。所以,對這樣的學生如何教育、教學,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教學是需要變革的,某位老師剛從事教師工作的時候非常用心地教課。有一次他把某一節課準備得非常充分,上課完了后,也覺得自己講得非常好。但是,當他詢問學生的時候,傻了——都沒有聽懂,從此力求改變教學方法。按照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培養現在的職業學生,可以說非常不符合教學規律,這樣的教學已經滿足不了現在學生學習的需要了,也就使學生越來越不愿意聽課,上課不睡覺就已經不錯了。教學“變革”是必須的,認識學生,了解并理解他們學習的現狀,針對實際情況,研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三、教師聘任問題
現在各職業院校都在非常用心地聘請高職稱、高學歷的人才擔任教師工作,而且會給予相應的待遇,甚至開出很多優惠條件。相信每所院校都已經有非常好的招聘辦法和相關的政策,也常聽學院高層領導提出對人才的渴望,甚至要增加某某方面人才的待遇。這使職業教師流動非常頻繁,也就是哪里待遇好,人往哪里去。
但是,按照現在的實際情況,就算有學院招到一些高級人才(博士、教授),而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卻沒有根本性的轉變。國家的教育改革應該說是比較慢的。尤其是職稱評定上,在教育界也許職稱評定和教學能力沒有實際關系,也就是說高級人才未見得教學水平高。還有幾個問題值得考慮:到底什么樣的人是最適合擔任職業教育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學院愿意給予什么樣的待遇?
教育界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且在使用和聘任人才方面也經常有宣傳、報道職業教育的人才取向問題,現在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做”。
四、課程設計問題
學生在學校能學到有價值的知識,除了擁有合適的教師,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因為學生幾年所有的教學活動完全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所以,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決定著學生的質量。
課程設計是一門學問,它反映設計者的理念、思想,以及他對這個專業的真正認識。現在每個專業都有許多專業課程選擇,但是選什么樣的課程?是否必須選本專業的課程?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如果完全由你設計某專業的課程,那么你會怎樣設計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有幾個問題值得考慮:(1)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什么?(2)和核心課程相匹配的其他專業課程是什么?(3)能夠提高學生相關素質的相關專業課程是什么?(4)基礎課中哪些課程是有用的?如果要取消某一門課程行不行;(5)對于某一門課程,教師能教好嗎?學生能學好嗎?如果不可能學好又沒有實際意義,那么敢不敢刪掉這門課程?(6)這些課程有合適的老師上嗎?如果沒有,而又需要上,那么敢不敢更換其他專業相關的課程,最后也能達到效果?(7)我們的思路能否再廣泛一點、大膽一點,甚至把實訓按照正常上課時間安排在方案當中?(8)人才培養方案是死的嗎?如果在執行過程中,有人發現有不合適的問題,能修改嗎?
五、學生實訓問題
1.學生技能從哪里來
沒有人會否認,學生的技能只能從實訓中來。現在的學生獲得技能的途徑大致有這么幾條:(1)學校專門的實訓場和專門的實訓教師,如某學校汽車修理實訓場;(2)理論教學中的實踐活動;(3)學校推廣的企業實訓;(4)學生提前就業的工作訓練。
現在職業教育非常看重而且大力推廣的是校企合作,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把精力投入建設實訓基地方面。很多學校找企業簽訂學生實訓協議,而大多數協議是由于一些私人關系確定的,沒有真正的實訓計劃和實習方案。協議簽訂的多,而真正有學生實訓的少。校企合作是有前景的,但由于社會原因,以及企業面臨的壓力,大多數校企合作只是掛著空名而已,或者企業招聘一些廉價勞動力而已。另外,就算在企業得到實習機會的,也只能是做某一項或者幾項簡單的工作,時間短得只能是走馬觀花,離學生所應該掌握的真正技能差得很遠。
2.本科、職業院校、技校實訓比較。
本科、職業院校和技校都有各自的培養目標,所以在實訓方面也會各自不同。
本科學生,由于培養的目標是學術方面要求更高一些,因此學生實訓大多時間比較短,有的學校會為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而設計一些實訓室。就算學生到企業實習,也大都是為了寫論文或報告,所以走馬觀花似的實習在所難免。
技校學生本來就是培養干活的技術工人,學會干活是他的本分,所以他們所學和所做的大都是單項的技能工作。在企業實踐方面,學校會安排半年甚至更多時間工作,有的需要自己出一部分培訓費,實習完后基本上就業了。
職業院校應該是什么樣的?如果到企業短暫實習一段時間,和本科學生沒有什么大的區別,那么也只是走馬觀花而已。如果用半年或更長時間在企業進行一些單項或幾項工作,那么和技校沒有什么區別,只能是技術工人的水平,而且干不上多久,學生就會跑回家。因為這和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不一致,也達不到現場管理者的實際技術水平。
所以,職業院校的實訓核心問題應該是在哪里的問題?應該立足于校內,而不是在校外。就像培養一名特種兵,只有在學校經過多項目的實際訓練,才能在短期內完成。如果在企業,也許就需要很多年,而且不一定能達到要求。就像培養一名車輛修理工程師,也只有在學校對車輛每一個設備、每一個問題進行系統訓練,才能夠在短期內完成任務。如果在修理廠,也許當幾年的學徒工也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因為在企業不存在系統訓練,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一次可能僅僅是某一個問題,甚至會經常出現相同的問題。
3.實訓室的建設問題。
現在許多職業院校認識到實訓室的建設問題,而且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實訓室建設。但是實訓室到底應該怎么建?建完以后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實訓?這是一個課題。
我見過一個系主任,學校投資300萬,讓他建造一個物流實訓室。他很苦惱,原因是不知道該建什么,學校什么高級人才都有,就是沒有懂建實訓室方面的人才。
我以前所在的一所學校也建過一個物流實訓室,設備該有的都有了,可是學生只能在那里參觀,做不了任何事。因為實訓室只是設備,沒有和實訓結合起來。現在還叫實訓室,只是沒有真正的實訓。
所以,建造實訓室,必須和實訓緊密結合起來,如果不能滿足學生實訓的實訓室,還能稱之為實訓室嗎?職業院校的學生應該把大部分時間放到實訓室的訓練中,只有通過系統的訓練,在單項目基礎上進行多項目的組合訓練,能夠學好了,才能具備現場管理者的技能。
參考文獻:
[1]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馬慶發.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三大思考[J].職教論壇,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