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亮 肖德輝
摘要: 作者運用問卷調查、文獻資料和現場統計等方法,對8所普通高等院校106名網球代表隊學生的運動損傷情況進行調查并做綜合分析,結果表明:普通高校網球代表隊學生的運動性損傷發生率很高,且與技術動作錯誤和準備活動不充分有很大的關系。網球運動損傷的好發部位有腕、膝、踝、肘等部位,損傷的類型以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為主。同時,它的發生與訓練、比賽的時間、季節、場地有著一定的關系。
關鍵詞: 普通高校運動損傷網球訓練隊
江西省普通高校現已有網球場200多片,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網球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網球運動。隨著省大學生運動會、江西省省運會等大型網球比賽項目的開展,很多熱愛網球的學生參與其中。但是因為網球技術動作比較復雜,對參加者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所以在網球運動中損傷發生率較高,運動員常常會受到傷病的困擾。損傷的發生不僅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而且會加重學生對網球訓練的心理負擔,不利于教學訓練工作的順利開展[3]。為此,筆者試圖通過江西省普通高校網球球代表隊學生運動損傷現狀的調查,了解和認識我國普通高校網球運動損傷的特點和規律, 對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損傷后的康復和網球這項運動的開展和普及都有現實意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0年參加第十三屆江西省運動會高校組網球比賽的8所本科組高校乙組 (非特招隊員)共106名運動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從圖書館、資料室及網絡查閱大量有關教學干預及運動損傷方面的資料,并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進行整理、概括和分析。
1.2.2問卷調查法:對2010年參加第十三屆江西省運動會高校組網球比賽的8代表隊的男、女106名運動員發放調查問卷,收回102份,有效回收率為96.2%。
1.2.3邏輯歸納法:對以往的相關研究結果進行歸納總結。
1.2.4數理統計法:運用簡單的數理統計方法對以往相關研究結果進行數理統計。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受傷人數和百分率(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筆者所調查的102名對象中,僅有16名隊員沒有受過傷,其中男生11名,女生5名,其余受試者均有過不同程度的損傷病史,即受傷的百率達到84.3%。
2.2對運動損傷部位和種類的統計結果(表2)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網球運動常見損傷部位主要體現在肩關節、腕關節、踝關節、腕、膝關節和手等部位;其中肩關節(肌肉拉傷)損傷占4.6%,腕關節(關節扭傷)損傷占10.5%,這主要是由揮拍和擊球發力不當引起的;其次踝關節(關節扭傷)損傷占11.6%,膝關節損傷占9.3%,大小腿(肌肉拉傷)占12.8%,這主要是由于移動中重復使用蹬跨步、突然起動、制動及變向等步法造成的;手(起水泡)損傷占29.1%,這主要是由于擊球中握拍太死太緊,不經常換握造成的。另外,腰部損傷(肌肉拉傷)也是一項比較常見的損傷,占10.5%,腰部損傷主要是輕微拉傷和慢性勞損。肘關節(網球肘)損傷占11.6%,肘關節的損傷主要是技術動作不規范造成的。
2.3造成損傷的原因
通過表3我們可以看出,造成網球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有:技術動作不規范、準備活動不充分、場地器材不當和訓練比賽的時間、季節等。其中,技術動作不規范造成的損傷占26.8%,身體疲勞造成的損傷占12.8%,場地器材差造成的損傷占10.5%,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損傷占22.1%。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技術動作不規范和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運動損傷的比例比較大。
2.3.1技術動作錯誤。
技術動作不規范表現在握拍和正反手擊球上,正、反手握拍不合理易導致手指、手腕的損傷,尤其是正手擊上旋求和高壓球的時候,由于力量較大,速度快,加上前臂的內旋和外旋,如握拍不合理就會導致動違背骨骼、肌肉的生理運動規律,導致腕、指、尺橈骨及其韌帶的運動損傷。動作結構不正確,會引起與解剖結構的矛盾,這樣會加大關節和肌肉的負擔,導致損傷。因此動作技術的規范化十分必要,這對更快地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創造優異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預防損傷的重要手段[5]。
2.3.2準備活動不充分。
準備活動不充分時肌肉的生理機能沒有達到大強度運動所需的狀態,中樞神經系統不興奮,能量代謝慢,生理惰性大,極易造成損傷。此外,當身體處于過度疲勞或是過度緊張的時候,技術動作容易變形,肌肉控制能力下降,機體承受運動的能力也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劇烈的運動也極易造成運動損傷。學生不重視學習必需的體育生物科學知識,對準備活動的必要性和意義認識不夠,若再加上季節氣溫的變化,且不按教師的要求去做,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率的增加。
2.3.3場地和其他方面造成的損傷。
據調查,我省普通高校網球隊基本都在室外場地訓練。長期在太陽暴曬,再加上室外場地地面均有水泥和瀝青組成,地面硬,緩沖差,使身體,尤其是下肢各關節長期處在疲勞工作的狀態中,日積月累將形成慢性損傷。運動損傷的發生率與季節有一定的關系。冬季損傷的發生率最高,這是由肌肉粘滯性所造成的,冬季氣溫較低,肌肉粘滯性增大,內阻加大,如果準備活動不充分,體溫上升不夠,肌肉在收縮時間內摩擦力較大,就會加大損傷的可能性。
2.4網球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2.4.1正確規范運用網球動作。
學習規范的技術動作對避免運動損傷有重要作用,正確規范的技術動作可以有效地減少關節磨損、韌帶拉傷,良好的發力動作可以有效地避免肌肉和關節韌帶的拉傷,合理的步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腳踝、大腿肌肉損傷和腰背部拉傷。
2.4.2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避免運動損傷的有力保障。身體局部力量的發展對身體各部位的保護非常重要,如腳部力量的發展可以有效地避免腳踝的損傷,手臂手腕力量的發展可以有效地避免手腕的損傷等。
2.4.3充分的準備活動是避免受傷的前提。
網球運動強度較大,技術要求也較高,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以便將身體的興奮點調節到最適宜的狀態,使肌體各部的機能活動加強[2]。特別是幾個容易出現損傷的部位,手腕、肩關節、腰部、踝關節、大小腿等部位。一般準備活動在15~20min,但在秋冬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人的關節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就更應該做好準備工作。在身體做準備活動時,心理也要做準備活動,進入運動的準備階段,身體和思想都做好準備活動,是避免網球訓練中受傷的首要問題。
2.4.4安全教育,控制運動負荷。
網球運動的教學與訓練都應合理安排運動量,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和訓練。如果訓練密度和強度增加太快,就會使學生身體超負荷,局部負擔量過大,造成身體疲勞,從而發生損傷。教練是訓練的組織者,應該充分認識網球運動損傷的原因和預防損傷的措施及重要意義,訓練前耐心地向學生說明訓練目的、任務、要領和注意事項;訓練中及時了解學生體能情況,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還應講授預防運動損傷的知識及處理方法;訓練后安排放松練習,使隊員掌握一定的運動損傷的預見及預防知識,為隊員健康地從事網球運動奠定基礎[6]。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普通高校網球代表隊學生的運動性損傷發生率很高,且與技術動作錯誤和準備活動不充分有很大的關系。
3.1.2網球運動損傷的好發部位有腕、膝、踝、肘等部位,損傷的類型以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為主。
3.1.3運動損傷的發生與訓練、比賽時間、季節、場地有一定的關系。其中訓練的基本部分,冬季、室外硬地是引起損傷的重要因素。
3.1.4普通高校排球代表隊學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以技術動作錯誤和準備活動不充分為多。
3.2建議
3.2.1網球訓練隊運動員訓練時應了解自己的情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
3.2.2隊員應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和運動技術,防止局部負擔過重。在運動訓練中,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運動損傷最為多見。因此,加強易傷部位的肌肉力量練習,對于防止損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2.3運動前要做足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可以升高體溫,降低肌肉的粘滯度,放松肌肉,使肌肉達到運動所需的狀態。不可不做準備活動直接參與大運動量活動。
3.2.4正確掌握和運用擊球技術,教練在指導技術動作的過程中應重點強調技術動作的正確性。球員在訓練或比賽中,認真判斷,思想集中,密切注意球的運行路線和方向,選擇合理的擊球方式。
3.2.5注意檢查場地設施及器材用具。在有病或病后尚未痊愈、情緒激動的情況下,要盡量避免運動過量。要認真對待各種細微損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3.2.6準備活動,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運動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盡量使技術動作規范化等是預防運動損傷的有力措施。
參考文獻:
[1]包銀圖,鞏德昌.淺談準備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J].體育世界,2007(5):30-32.
[2]江明非.網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手段[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01):138-139.
[3]欒麗霞,徐翔峰.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6):92-95.
[4]王楷槿.關于網球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教書育人?高校論壇,2007(21):94-96.
本文受江西省體育局課題(江西省普通高校網球運動的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1028)和吉安市科技局2011年度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吉安市網球運動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