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蘭
摘要: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然而,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來受到融資問題的制約,資金缺口大、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等等,都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種種障礙。本文從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特點出發,分析了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未來中小企業融資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無論是在歐美發達國家,還是在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在一國的國民經濟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創造GDP、提供就業機會、調整產業結構等推動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已使其從社會經濟的輔助力量轉變為國家經濟的支柱力量。但近年來,受融資問題的困擾,中小企業的發展勢頭卻在不斷的放緩,資金缺口已成為中小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大瓶頸。本文擬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相關探討,對于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效率,解決融資難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企業規模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其在國民經濟、創造就業機會以及推動技術創新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近年來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也推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但當前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更多的是依賴自身積累和內源融資,這樣的融資模式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融資方式及融資規模既與企業自身發展相關,如企業規模、信用、經營績效、企業家領導風格等,又受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政府金融政策、法律政策、資本市場環境以及投資者環境等。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主要體現在:(1)由于一般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都較小,單筆資金需求不大,且由于經營方式的靈活性和資金周轉的快速性,其融資需求呈現“少、急、短、頻”的特征,資金的籌措更多的是用于應付臨時性需求;(2)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單一,內源融資是中小企業的首選融資方式,但單靠這部分資金通常很難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而在外源融資方面,中小企業大多缺乏直接的融資渠道,其更多的是傾向于債務融資,金融機構融資仍屬于我國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而間接融資,如商業信貸的發展規模仍十分有限;(3)對民間借貸等非正規融資渠道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中小企業通常受信用記錄和經營信息相對封閉的影響,其從銀行獲得貸款的難度一般較大大,且審批復雜、耗時長,這也就使得中小企業轉向民間借貸等非正規融資渠道,這種融資具有手續簡便,符合應激性融資需求,但卻損害了金融秩序,且融資成本一般都較高。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原因分析
為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如建立地方商業銀行,鼓勵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建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系統和信用擔保體系等,雖然在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現有資金仍無法滿足一些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即現有政策和法規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內部原因分析
從中小企業內部來看,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相對于大企業,中小企業大都缺乏規范的企業制度,大部分中小企業組織形式仍實行單一業主制、合伙制或是家族式企業制度,企業資金來源更多的是靠自主積累,企業管理難以形成規范,存在信用問題,限制了企業融資規模;二是中小企業在經營模式和內部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戰略管理意識,產業低度化、分散化,技術落后,缺乏創新能力,分工不明確,缺乏完善的財會制度等,這些都大大制約了企業融資能力的發揮;三是信用等級偏低,受經營規模和流動資金的影響,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都比較低,導致這部分企業被銀行的信貸支持拒之門外,同時受機會主義誘因的影響,中小企業失信行為較為嚴重,如合同履約率低、虛假信息披露、賴賬等,這也大大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也就進一步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
2.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外部原因分析
我國政府財政稅收行為、金融制度以及信用擔保體系等都是影響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主要因素。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我國缺乏完善的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保障體系,法律法規不完善,金融服務機構和信用擔保制度不健全,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的實際需求,同時我國目前央行的利率和收費規定阻礙了中小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的積極性;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相對于國有企業,中小企業對銀行的貸款規模增長速度慢、數量少,且在相同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貸款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都遠遠高于國有企業,特別是商業銀行,其信貸政策更多的是集中于優質的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在推進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方面仍未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從中小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這類型的機構更傾向于將資金投資到風險系數較低的國有企業中,這也就進一步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3.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形成的根本原因
金融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通常會加劇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其主要表現在:(1)相對于大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中小企業財會信息不夠透明,信息失真現象普遍存在,這也就使得中小企業無法提供足夠的信用證明來獲得外源資本;(2)信息不對稱使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都存在困難,在直接融資上,如股權融資和企業債券融資,由于信息披露和社會公正等成本問題,信息不對稱通常會造成融資渠道不暢,相對于大企業的規模效益,中小企業通常不具備直接融資優勢,在間接融資方面,由于企業制度、經營管理等引發的諸多問題,導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信用不足,金融機構難以對中小企業提供的信息判斷真偽,也就形成了中小企業通過間接融資時必須付出較高的成本。
三、中小企業融資的發展趨勢
1.利用優惠政策促進中小企業能力提升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政府的相關扶持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大,相關優惠政策也會促進中小企業的自我積累。首先,政府將進一步完善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法規體系,改變不同所有制導致不同經濟成分的中小企業在法律和權力上的不對等現象,如出臺《中小企業基本法》,增強企業自我積累的欲望,也減弱投資者對中小企業的排斥,更好地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服務;其次,政府的財政扶持將進一步加強,為使財政扶持更加有效執行,各地區政府設立單一獨立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設立政策性中小企業銀行,相對于專項基金,政策性銀行的金融服務體系更能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好的服務;再次,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中小企業自我積累,如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對金融機構向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合同三年內免征印花稅,將金融企業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延長至2013年底等措施,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的積累能力。
2.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各種金融機構將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是其難以突破融資困境的一大因素,因此大力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已成為當務之急。未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銀行信貸正逐步增長,對于銀行來說,發展中小企業業務是調整資產結構和收入,實現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自2010年末我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以來,銀行正積極地開展中小企業業務,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狀況得到不斷改善。2011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確定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九項金融、財稅政策,其中包括對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拓寬了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渠道。
二是,完善股票市場體系,一方面,強化創業板的融資作用,創業板上市門檻更符合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創業板上市的發行主體面臨的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都較大,其關注更多的是企業的發展前景和成長空間,而不是企業的規模及盈利情況,但與此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以促進創業板市場的規范運行;另一方面,場外交易市場建設加快,能夠在短時間內符合創業板上市標準的中小企業并不多,于是更多的中小企業會在一個標準更低的股權交易市場進行融資,場外交易市場為發展良好但不能進入創業板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融資平臺,在發展層次上,一些融資需求較為迫切的區域可能先建立區域性柜臺市場,再逐步深入以電子商務方式溝通整個場外交易市場。
三是,隨著信用管理機制和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政府進一步放寬對企業債券的發行限制,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也將逐步完善,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門檻較低的債券市場具有可行性,這就意味著信用等級不高、經營風險較大的中小企業也可能成為發債主體。
四是,發展多層次產權交易市場,完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各國經驗表明,風險投資通過對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有諸多好處,如緩解信息不對稱,提供特定的增值服務等,可以促進投資者與企業獲得雙贏,風險投資將是未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我國產權交易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需進一步完善,包括進一步明確產權交易市場定位,明確股權交易的規則和制度,建立全國、區域地方的多層次產權交易市場等,為更多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3.金融服務體系將進一步完善
一方面,政府將進一步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保障體系,如建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落實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保障機制,完善社會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中心,刺激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再次,我國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的不斷發展將進一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建立中小企業互助擔保組織將有助于優化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結構,深化中小企業商業信用,是對銀行信用的一種補充,有助于保障投融資各方的利益,同時未來商業性擔保機構也將進一步擴大和發展,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將進一步吸引民間資本的介入,且政府也要加快民間商業擔保機構市場化的步伐。
總之,資金缺口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走出融資困境是我國中小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中小企業應充分認識自身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題,不斷提升自身整體經營管理能力,合理利用政府政策以及相關金融服務體系,擴大融資渠道,以突破融資困境。
參考文獻:
[1]王振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與前景[J].經濟視角,2010.
[2]蔣巍.浙江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融資前景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
[3]張娜.當前規模緊縮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現狀及未來前景[J].現代經濟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