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軍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教師和學生)的教育價值需求。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被賦予了新的理念,即要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充滿個性和富有成效地進行學習。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是提高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教學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個性都處于變化之中的個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能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總是希望學生了解更多,生怕學生不懂而講授過多,擠占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消化吸收的時間,使學生獲益較少,效率低下。為此,要提高課題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在教學過程中“說教者”的形象和“灌輸者”的地位,樹立平等的師生觀,在課堂上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主動的、活躍的、發展的學習主體。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是一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提高課堂實效,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練習,優化板書設計等。只有優化課堂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手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課程標準設定的目標而采取的一定方法。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實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2.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身臨其境,即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激發學生求知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情境創設主要通過設疑進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于關鍵處設疑,使學生或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解答,或從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產生矛盾,激發思維的欲望。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探索的實踐中產生成功的喜悅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識,而且學生能從中鍛煉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要注意的是,設疑要合理、恰當,不能牽強附會。
2.2案例教學法。這種方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精挑科學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能力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把視覺材料展現在學生面前,將書本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并利用理論分析說明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相對深刻。案例教學一般有“課前準備—學生了解基本的政治理論知識—教師提出議題—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交流—教師總結—課后反饋”等環節。這種方法讓學生居于主體的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由原先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但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需要精選,必須契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
2.3體驗教學法。實踐體驗注重的是學生的身心參與,這種方法能開展更多的隱性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豐富的收獲。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
3.認真審題,把握解題技巧。
在平時評卷中經常發現答案提取的信息缺失或不完整、原理簡單堆砌、重復啰唆、書寫凌亂、甚至答非所問的現象。這要求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應有的放矢,掌握解題的技巧。解題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是審題。思想政治試題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性試題,都有一個立意中心,審題時應先把握住這個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簡單辦法是對材料進行提煉,找出“誰在什么條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確可減少答題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針對性。對選擇題來說,審清題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錯誤、無關或重復性題肢,將剩下的題肢與題干條件認真對應,慎重比較后做出選擇。解答主觀題,在審清材料的同時,還須明確:(1)問題的規定性和要求,共有多少個問,限定在哪個范圍內;(2)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背景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關鍵詞;(3)結合材料及問題,尋找所需知識的切入點,是考什么知識點;(4)把理論知識及內容結合材料進行分析或歸納(怎樣體現)、或演繹(怎樣進行)。
4.教師要樹立新的教材觀。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不再過于追求學科本身的完備和高深,而是把怎樣促進學生的自身發展和怎樣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根本理念。即把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怎樣使學生學會使用教材,學會怎樣學習,從而賦予教材更豐富的價值和意義。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打破了全國統一教材、統一課程的局面。壟斷教材編寫與出版的壁壘被打破,各種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新教材層出不窮,令人耳目一新。它們給教師帶來了新的視角、理念和方法,為他們創造性地發揮才能提供了空間。
但是,新課程的實施、教材選擇的多樣化和教材本身出現的問題,也給廣大教師帶來了許多困惑。對廣大教師來說,如何盡快適應新理念下的教學工作,盡快轉變傳統的“教書先生”的角色,顯得至關重要。
5.長期堅持“新聞發布”、“新聞分析”,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品質。
思想品德課長期堅持“新聞發布”、“新聞分析”,每節課開設3—5分鐘時事報道,放手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或探討人生、針砭時弊,或關注生活、放眼世界,都給每個人以深深的啟迪與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品質。新聞是一本活著的書,是一道日新月異、風起云涌的風景線,思想政治教師要不斷地研究新現象、新問題,從而不自滿、不懈怠,促進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