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滬生
當前,新一輪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正在加速,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大趨勢,有效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永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契機和現實需要。特別是2011年10月份,湘南地區獲批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給永州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永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將通過三到五年努力,把永州建設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產業轉移的示范區、對接東盟的橋頭堡和區域發展的增長極。農村信用社(以下簡稱“農信社”)作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金融主力軍,也應當在找準自身定位的同時,在支持承接產業轉移中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一、承接產業轉移需要農信社的大力支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承接產業轉移的實際就是資金在各產業、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運動,可以說,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承接產業轉移的發展,金融對承接產業轉移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承接產業轉移需要農信社的支持。一方面,從以往承接產業轉移的經驗看,承接產業轉移前期建設資金較為缺乏,單靠政府支持和直接融資遠不能滿足承接產業轉移的巨額資金需求,這需要農信社加大信貸投入力度支持承接產業轉移。另一方面,承接產業轉移企業,特別是加工貿易型企業,與外界資金聯系頻繁、密切,對結算方式和渠道要求比較高,需要就近方便、安全快捷的結算服務,而農信社點多面廣的優勢正好可以為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服務。
(二)農信社能夠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發展。以永州為例,農信社是全市資金實力最為雄厚的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量和增量均居全市金融機構之首。但截至2011年底,該社可用資金高達79.77億元,貸存比只有65.03%,信貸投放的空間還很大,可以為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幫助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解決固定資產投資、生產建設和銷售流通過程中的資金短缺問題,促進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良性運作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農信社的信貸機制、服務和產品創新力度不斷加大,能夠開展項目貸款和社團貸款,可以為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服務,能有效滿足多層次的信貸需求。其次,農信社網點覆蓋廣、結算渠道暢通,可以為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提供優質、高效、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務,大幅度提高承接產業轉移的資金使用效率。同時,農信社還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提供市場動向、產業政策等情報,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信息支持。
二、農信社支持承接產業轉移中阻礙因素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永州農信社為部分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提供了有力的信貸支持,但力度和深度不夠,整體效果欠佳,還需進一步提高。
(一)信貸支持與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和貢獻不匹配。自2008年以來,全市新開發工業園區面積140.8平方公里,興建標準廠房455.2萬平方米,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089個,承接轉移企業2000多家,初步形成了先進機械制造、外向型加工貿易、礦產資源深加工、生物制藥、電子設備等產業集群。全市承接產業轉移對地方GDP貢獻率超過了40%,提供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占同期全市社會就業的70%以上。但從農村信用社信貸投放的情況來看,該社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貸款余額只有2.39億元,僅占各項貸款總額的1.73%,支持力度明顯偏低,且主要投向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貸款增速也相對緩慢,低于貸款平均增速近10個百分點。
(二)信貸政策與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目標不匹配。永州市第四次黨代會明確未來五年必須堅持以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為總抓手,積極產業沿海產業轉移,對接東盟,重點推動產業承接從小項目向大項目轉變、從單個企業向整個產業鏈轉變、從勞動密集和資源加工型產業向新型產業轉變,整個發展目標設計農產品加工鏈的內容不多,這與農村信用社信貸支持重點為農業、農村、農民聯系不夠緊密,受信貸規模和農業貸款占比控制,農村信用社信貸資源不能向承接產業轉移企業實行重點傾斜。
(三)信貸要求與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自身條件不匹配。一是承接產業轉移企業可供抵押擔保物較少,而當前農村信用社的信貸品種有限,企業貸款主要以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和動產抵押為主。二是大多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能夠提供的財務數據和相關統計資料達不到評級授信的要求。三是部分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規模較少,自身資金實力不足,產品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低,達不到農村信用社貸款條件。四是少部分企業逃廢債務,惡意拖欠農村信用社貸款等行為,嚴重影響了農村信用社信貸投放積極性。五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承接產業轉移企業的影響較大。受2008年下半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波及,當前企業融資成本提高,經營困難,導致部分企業投資下降或再融資規模下降,部分企業甚至撤走,這也在很到程度上影響了農信社的信貸投放。
(四)信貸創新與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融資要求不匹配。當前,農村信用社信貸機制、產品創新不足,工作中心仍然放在傳統的貸款業務上,在開展票據、貼現、轉貼現、債卷等融資方式上存在不足。與此同時,大部分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資金渠道也較為單一,對社會資本的吸納能力不強,公開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等融資業務發展緩慢,無法從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獲取所需資金。
三、農信社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的具體措施和相關建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支持有效程度決定了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對促進承接產業轉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全市金融機構中資金實力最為雄厚的農村信用社,在推進永州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過程中,應該大有作為。
(一)深化改革,健全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服務體系。一是加快推進農村信用社股份制、商業化的改革進程,支持有條件的縣級聯社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同時,整合城區農村信用社資源,組建城區農村商業銀行,增強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農村商業銀行的體制優勢支持承接產業轉移。二是圍繞產業園區完善網點建設。對政策扶持力度和發展潛力較大且周邊金融網點較少的園區,農村信用社要抓住機遇,加快網點建設,配備高素質的人才,完善服務功能,推進產業園區建設,為園區內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提供優質、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三是促進擔保機構和中介機構的發展。農村信用社要主動加強與擔保機構的聯系,與實力強、信譽好的擔保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切實推進業務發展,解決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強對會計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等中介機構的監督,督促其健康發展,提高其風險過濾等功能,對不負責任的、存在欺詐行為的中介機構給予信用制裁,提高擔保機構和中介機構對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的貢獻度。
(二)加快創新,提升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服務水平。一是要創新模式。要針對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與本地其他企業不同,大多是新設企業、“老板”都不是本地人、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資產等情況,傳統的信貸模式很難適用。因此,要大力支持承接產業轉移,就必須創新模式,將重點放在對“三品”(人品、產品、抵押品)等的考察,并適當降低抵押品的權重,重點關注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發展前景。二是要創新產品。要在風險可控、成本可算、利潤可獲、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結合實際創新信貸產品,依法開展權屬清晰、風險可控的大型機械設備抵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中小企業聯保貸款等品種。可以采取產業鏈企業互保、訂單、原材料、庫存商品、應收賬款、專利等靈活有效的抵押擔保方式。積極開展票據、貼現、轉貼現、債卷等融資方式,滿足不同層次的金融需求。三是要創新服務。要根據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簡化或再造操作流程,開辟信貸支持“綠色通道”,著力解決企業資金需求“急、頻、快”的問題,組織信貸人員深入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走訪、調研,組織召開銀企座談會,搭建銀企合作新平臺。
(三)突出重點,確保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服務效果。農信社制定信貸政策的時候,要在貫徹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接到結合點,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的研究,要在滿足“三農”有效信貸需求的基礎上,將信貸資金向承接產業轉移傾斜,積極支持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把握發展機遇,突出重點,將有限的信貸資源用在“刀刃”上,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是突出支持農產品加工,承接高效農業項目,促進農業產業的升級,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增加農民收入。永州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很高。因此要重點支持承接農林產品加工業,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打好綠色永州牌。二是突出支持傳統優勢產業,如支持食品加工、錳礦加工、制衣制鞋、玩具等產業的承接,提高傳統產業的產品質量、生產效益和節能降耗水平。建立淘汰產業退出機制,對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出現的重復建設、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實行有限支持和不予支持的區別政策。三是突出支持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環保節能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承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四)多方聯動,營造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服務環境。一是要暢通承接產業轉移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承接產業轉移企業在國(境)內外上市融資,優先支持承接產業轉移企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和短期融資券等方式籌集資金,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二是要完善信用資料數據庫建設,最大限度地收集企業經營、財務、現金流量等信息,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為農信社和承接產業轉移企業雙方提供信息平臺。三是要維護農信社在支持承接產業轉移中的合法權益。要加快體制機制建設,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調整和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易主體之間債權債務的法律關系,切實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對惡意逃廢農信社債務的行為要給予嚴厲打擊和制裁,為農信社與承接產業轉移企業的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信用環境,為銀企合作、銀政合作打下良好基礎。四是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鼓勵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為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破解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抵押難”、“貸款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