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恰當的情境能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智力情緒,為一節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基本方式。總結、反思,相互補充可以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學習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升華、遷移,走向社會能夠深化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是教學過程中落實“三維”目標的關鍵,講授和演示實驗仍是物理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關鍵詞: 物理課堂教學生命活力打造方法
1.創設情境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和激勵、喚醒學生智力情緒的重要途徑。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上課伊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心理準備難免不充分,師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心理距離,這是不爭的事實。教師必須注意創設情境的藝術,通過恰當的情境來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智力和情緒。
新穎別致的情景藝術如同徐徐拉開的舞臺大幕,讓學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場景;又如樂章的序曲,先入為主,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又像打開的殿堂大門,引導著學生登堂入室。成功的情景是一種創造,是教師教學智慧的結晶,它為一節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雖然已經實施了十年,但是物理教學中長期存在的“有思維無智慧、有活動無激情”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在教學時沒有把生活(包括自然)中鮮活的物理事實引入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激情來自于對事實的感受和體驗,來自于對問題的敏感和好奇。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學必須從學生生活中、自然中、社會中的現象和事實開始,即“從生活走向物理”。
利用與本課內容密切相關的生動具體的事例和實驗、有趣味的游戲活動、妙趣橫生的新奇小故事、優美的視頻資料所創設的情境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動機,啟迪智慧,還能增添學習的樂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始于疑而成于思。各種形式的情景把學生帶進了物理世界,進一步探索物理的奧秘需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獨立思考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避免人云亦云的盲從,有利于形成學生獨立的人格。
義務教育物理教學離不開概念、規律的內容,因為它們是物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了這些知識能夠更好地學習物理和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但是,形成概念和規律的過程和方法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這些過程和方法不僅對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和認識物理規律來說很重要,而且具有更為廣泛的遷移價值。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來說,過程和方法比知識和結論更為重要。在今后的生活、工作環境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模式和方法與實驗的過程和方法有許多共通之處。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方法,對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獨立思考是學生成人的基礎,合作則是學生未來成就事業的保證。小到課堂上的一個物理實驗,大到社會上完成某項工作任務無不需要與他人的合作。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事事處于中心地位,合作意識是當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尤其需要增強的意識之一。
交流包括生生之間及生師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課堂內容,得到新的發展,達到共享、共識、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3.總結、反思、評價、建構,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建構而不是去復制知識是作為學生學習引導者的教師的主要責任。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和反思,通過簡明扼要的歸納與概括更好地抓住重點,在頭腦中構建出一定的知識結構,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總結、反思,相互補充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學習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另外,學生在總結、反思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新的問題需要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無疑對激活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意識、產生新的求知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總結、反思、評價、建構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機會,使每個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都得到發掘是物理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師在總結、反思、評價、建構的環節中對于那些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構建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系,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發展性評價與甄別性評價相結合是物理課程的又一基本理念。對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和物理教學的改革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4.升華、遷移,從物理走向社會,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個人的素質最終體現在他所展示出來的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對促進社會發展的創造能力之中。升華、遷移,從物理走向社會使學生深化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是教學過程中落實“三維”目標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從物理走向社會”課程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升華、遷移,走向社會的問題設置應凸顯“因材施教”的特點,圍繞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鞏固學習興趣、提升科學素養進行。由于學生各方面差異的存在,升華、遷移必須打破“一刀切”的模式,給學生適當的自由度。例如實行分層訓練可以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成功后的愉悅體驗。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是一門最具有開放性、最容易與生活和社會發生聯系的學科,現實生活和社會到處都蘊含著物理知識。如果學生所學的知識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則對學生的心智發展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和社會聯系起來,使物理知識成為學生個人經驗的一部分,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應注重與生活、生產實際及時代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技術應用帶來的社會進步和問題,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正確的世界觀的關鍵環節。物理教學只有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從物理走向社會,把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學生才能真正學好物理。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地領會物理知識,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習熱情,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5.教師講授、演示實驗,物理課堂教學中不應忽視的要素。
講授仍是生命力課堂的重要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精彩的講授能夠凸顯教師的教學藝術與水平,還能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在應該講授的地方要理直氣壯地講,講重點、難點、關鍵點,講過程與方法,講情感、態度、價值觀,力求做到語言精彩、重點精確、關鍵精當、節奏精美。
實驗不僅是科學理論的基礎,而且是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同時,不能忽視演示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由于演示實驗的真實、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給學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喚起好奇心,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觀察演示實驗中獲取深刻的感性認識。演示實驗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不僅提供了學生展示實驗技能的機會,而且能使學生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對于培養觀察能力、加深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領悟物理思想、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喚起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解釋分析,發展實驗成果,優化實驗過程,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梅忠義,朱長華,李群,李寶玲.初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實驗研究[J].淮北煤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3(1):85-8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莊英莉,王克峰,主編.有效上課——問題.探究.對策.初中物理[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4]許志,編著.上好課:問題與對策·初中物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