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映霞
一、“綠色教育”提出的背景
1.教育功利主義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調節的自發性使得教育觀念、方法等也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盡管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中出現了許多與此背道而馳的問題:有些地方考核只要成績,評價只看分數,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使得教師不顧實際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也難以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忽視對自身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出現許多社會問題。正是由于這種教育功利主義的影響,使一部分人不按規律辦事,揠苗助長,致使觀念、品格、思想等逐漸“淡漠化”,走向學生生活的邊緣。
2.教師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某些教師自以為是,缺乏思想,沒有創新,把學生當成生產分數的機器,為自己爭得榮譽的工具。他們只是簡單地重復著備課—上課—作業等勞動,在麻木中度過每一天,而不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學、好學、愛學、學好。如果中國的教育只是為了滿足這種追求,就永遠不能實現教育目的,教育也會失去自我,沒有方向。
3.教育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問題。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股風氣,哪個學校,哪個地方的學生考的名牌大學多,大家就都一窩蜂地跑去學習,并將別人的一套搬回來照用。他們不從深層次上思考別人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不思考成績背后的人文精神,眼睛只是盯著分數,然后如法炮制。管理部門給學校劃任務,學校給教師劃任務,成績要達到上級部門或學校所定的目標。這樣的教育管理模式勢必造成教育只重分數而使得心靈之地走向荒漠化。
綠色教育正是針對上述問題而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思想方式和工作狀態。
二、綠色教育的內涵
“綠色教育”依托教師的高尚人格,要求教師遵循學生生命成長的規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引導學生,使其心靈之翅自由飛翔,是一種回歸自然的教育。因而,綠色教育不僅是一種思想觀念和教育方法,更是教育者的一種科學的人生的思想方式與工作狀態。綠色教育教學生成人,成才,成功,承認全面性和差異性,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它要求學生在心靈、靈魂、智慧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自省,是對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新的詮釋。
對每個學生來說,綠色教育是一般發展和特殊發展的統一;對于群體來說,是共同發展和差異發展的協調。綠色教育作為實現教育價值的一種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填補了學校教育的空白,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綠色教育遵循對立統一的觀點,要求學生在寬容中學會忍讓,在失敗中看到希望,在贊揚中看到欣賞,在學習中享受到樂趣。
三、綠色教育的特征
1.綠色教育具有自然美。綠色是生命象征,蘊涵著生命之美,張揚著生命之魅力。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使生命更美,使人活得更有意義。綠色教育教育學生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自己,把握自己,超越自己,要求學生體驗自然而然的美和人生的幸福。它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動力。對于教育者來說,“綠色教育”要求他們拋棄教育理念和行為中的沙礫,以自然的心態、無污染的心態教育學生,而不帶任何功利主義色彩。所以,綠色教育提倡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美,是一種不染雜質的純潔美。
2.綠色教育具有和諧美。以往的教育更注重學生接受教師現成的觀點,不發現學生的思想特質,不注重發揮學生的潛能。綠色教育注重對學生的尊重,相信學生,理解學生,解放學生,也相信和解放了教育者。綠色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和生活,引導他們培養自信、自學、自強、自奮的精神,創造和諧的、溫和的教育學生的環境。它主張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有疏有密,適時地調整課堂教學節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綠色教育注重人文美。綠色教育把人性作為教育的起點和立身之本。認為挖掘人性美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主張用人性的思想和方法開展教育教學,以人為教育動力的源泉。未來世界充滿著殘酷的競爭和激烈的挑戰。個人要想正確地把握自己,緊跟時代步伐,立于不敗之地,具有健全的人格是一個關鍵因素,綠色教育正是基于這一點,提出實現人格影響和人性教育的融合,幫助學生純潔心靈,升華人性。
四、綠色教育的意義
1.綠色教育從人的心靈出發,通過自然作用、人格影響達到心靈的升華。它引導學生走向成長之路,著眼于培養學生的信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創新能力,注重人性之美,通過人性、人格的影響塑造具有優秀人格的學生。
2.它著眼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使德育人性化,使學生的思想、心靈回歸大自然,弘揚一種自然的和諧精神。
3.綠色教育創造一種充滿趣味寬松的學習氛圍,主張表揚性、鼓勵性教育,它用響亮的口號激勵學生,而不是簡單地批評學生;它力求發掘每個學生的特長與潛能,使他們都能看到閃光點,并以此為基點確立人生目標,而孜孜以求;它把知識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增強心理的自我調控能力,使他們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的人。
五、綠色教育的實現途徑
1.轉變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育理念的轉變是實現綠色教育的首要問題,綠色教育要求排除教育功利主義的思想,真正從教育本身出發從事教育,而不單純為了分數為了升學率而從事教育教學,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2.改變學習方法。如何學習的問題就是如何和周圍學生建立和諧自然的關系問題,是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是學生能否擁有美麗人生、美好未來的關鍵。綠色教育著眼于學生心靈的多元化,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有效學習。要改變傳統“填鴨式”和現在打著“素質教育”幌子的各種教學模式,尊重學生主體,激發學生活力,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搞“一刀切”。
3.變革師生關系。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師道尊嚴,師生之間似乎隔著一道鴻溝,老師走不進學生的心靈,學生也不了解老師的意圖,這就阻礙了師生心靈的融合。綠色教育確立了人格影響的主導地位,以人性化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寓認知于情感交流之中。它要求師生敞開心靈,打破界限,共同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在心與心的交流與感化中實現良性互動,達到和諧。
4.調整教育教學的節奏。綠色教育認為生命體力與心靈的悟性之間是一種和諧的生態律動,只有在和諧中才能激活潛能,改造思想,形成認知。要勞逸結合,動靜相宜,疏密有致,而不像急匆匆的趕路人或慢悠悠的散步人。
5.建構優美的人文教學環境。教學環境的優劣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綠色教育要求構建校園的園林式文化,教室的創新式文化,宿舍的家居式文化。整個教學環境的創設要體現自然的教育教學意圖,使學生在優美的充滿人文精神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