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敏
臨床醫學的教學應該體現醫學教育的特點,因為醫學教育的專業性很強,應該區別于其他專業以及其他學科,其教學包括:公共基礎課、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醫學臨床課。在醫學教學中,由于絕大多數學生從初中或高中直接過渡到醫學專業的學習,在開始的時候有很大困難,因此把該門科學的內容加以適當的選擇、合理的組織,使之適合于醫學生的接受水平是每個教師根本的職責。我結合多年的醫學教學經驗,總結出了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搞好醫學教學工作的一些方法和體會。
1.醫學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具備較高的素質。
托爾斯泰說:“如果教師愛自己的事業的話,那他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教師能夠把愛事業和愛學生結合起來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了。”醫學院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職業道德,并且熱愛醫學事業,其次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扎實的臨床技能、一定的臨床經驗,追蹤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廣泛涉及人文學科知識,要像一塊有力的磁石,把學生吸引到身邊,這樣,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
古語云:“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每個教師的言行都成為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樣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學活動預期的滿意效果。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育工作對教師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宗旨。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懷寬廣,擁有高尚的學風和教風;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擁有高尚的醫德和醫風,“身教重于言教”,培育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
2.營造活躍平等的課堂氣氛。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以教書為目的、絕對的權威,學生則是被動接受學習,填鴨式地接受,這樣的后果就是醫學生在剛剛開始醫學學習生涯的時候就失去了學習興趣,感到醫學知識枯燥無味,給后來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現代課堂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課堂氣氛是教學順利實施的關鍵,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實現動態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交流包括態度、知識、情感、興趣、生活觀、價值觀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一生熱愛醫學事業,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互動中一個永恒的話題。
師生在課堂上進行信息交流,能增強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機會,加強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拉近使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愿意說,教師愿意聽,情感融洽,志趣相投,彼此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空間,營造師生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
3.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現在的醫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順境中長大。醫學行業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的行業,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為人服務的行業,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會遇到很多逆境,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加強鍛煉,培養良好的性格、堅強的意志,以增強對挫折的容忍力是極為重要的。
舉個例子,為讓學生在學習、操作、實驗等方面有意識地接受“挫折教育”,開始的時候我們要求他們在老師指導下順利完成任務;后來要求他們獨立操作,熟練完成;最后不但準確無誤地完成,而且敘述出其中的原理。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完成起來很不容易,特別是能達到優秀者。對于優秀的學生,給予加分獎勵。
以上措施使他們懂得生活中總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隨時可能遇到挫折,應該學會與困難作斗爭的本領,勇敢地克服困難。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意志堅強起來。
4.進行形態課堂教學
根據對中專教材的分析,35%—45%的內容屬于或涉及形態學范疇,這類內容大多是日后臨床常見的醫學知識,掌握的情況,對于基礎的構建尤其重要,所以,為了將知識更好地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形態學課堂教學是一條非常好的教學途徑。
4.1開展多媒體(錄像、課件、幻燈)試聽教學。
優點: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將抽象、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易于理解;使一些在初學者難以想象、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化地顯示出來;增大了信息量,有效擴展了課時容量;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鞏固了教學內容,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寓學于樂。例如,在講肺炎病理改變有“紅色肝變期”和“灰色肝變期”時,我們就把這兩個期的顯微鏡下的病理切片圖顯示出來,學生一目了然,在過去,單純靠講解和想象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
缺點:課件內容華而不實。例如,一味注重各個內容的動畫及聲音效果,設置“伸縮”、“飛入”、“百葉窗”等動畫效果,出現文本框或藝術字就有“風鈴”、“鼓掌”、“爆炸”等系統自帶聲音效果或截取影片中的聲音,等等。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上面了,只覺得好奇了,而忘記了上課的內容,造成本末倒置、喧賓奪主,對于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的理解卻大打折扣,幾乎沒有什么印象,教學效果無從談起。還有的老師只顧課件的容量,忽略了質量,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水準也下降了。
4.2圖文、圖表式教學。
醫學課程內容多、復雜不易記憶,很多醫學生感覺到理解和記憶困惑,這是他們繼續學習的困難所在。圖表用得最多的是示意圖和統計圖表,教師將復雜的內容歸納、整理,分類,并能進行橫向的相關聯的病例進行比較,使學生感覺條理性強,就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這比傳統的單純靠講解和想象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這個過程是比較費時費力的,很少有現成的東西拿來應用,因此,此項工作體現了教師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學生樂于接受,并且相當一部分學生主動在課堂上畫下來。例如,講解心臟瓣膜病時,我們將肺循環和體循環的模式以圖表的形式介紹給大家,然后據此進行瓣膜病的臨床表現的推斷,最后在依照課本給予糾正,效果非常好,學生樂此不疲。
4.3在課堂上增加繪畫演示。
首先強調一點,這里談到的繪畫演示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的需要在黑板上進行的徒手繪畫,此手段在說明形態、技術細節時可做敘述、教具的補充,可收到方法明確、印象深刻的效果。當然,美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課堂教學中教師適度的當場演示往往能給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
我做過一個對比實驗:在講授《肺結核》一課時,給一個班的學生只講理論不做示范,也沒有在黑板上畫出來,結果下一次課時學生在回答肺結核的好發部位時出現了諸多問題:把握不準確、不完整,很模糊,主題不突出,等等,教學效果很差。給第二個班上課時,我邊講過程邊示范,在黑板上繪畫,及時畫出肺的氣管、支氣管的走向,從繪圖中可以看出上肺的引流較下肺差,學生馬上就會作出反應明白為何肺結核易發生于上肺,結果大多數學生理解了問題的重點、難點、關鍵處的處理方法和要領,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下一次課時學生在回答同樣的問題時比較完整、準確,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還能回答出為什么,不但能夠做到知其然,而且能做到知其所以然。
5.重視實驗教學,不流于形式。
中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從“學會”到“做會”,而實驗室恰恰是理論和實踐的銜接點,強化實驗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升華,學生不但能通過實驗驗證和深化理論知識,而且能通過實驗來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學會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通過學生的親自試驗操作活動,鍛煉他們手腦并用,為他們日后走上社會成為身心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在臨床醫學教學中,醫學生的“三基”教學要一直貫穿始終,“三基”指的是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而且“三基”能力的培養也要伴隨他們醫學生涯的始終。在這里,基本技術是前兩者的具體體現,是日后工作中的實際操作、實實在在的表現,因此,在人力、物質條件等方面要全力保障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不要因為在實驗課上幾個人一組操作、沒有課堂上嚴肅的氛圍而流于形式,使實驗課成了放松、自由的空間,否則,久而久之,學生只是習慣于“會學”,不再習慣于“會做”,這也是現在大多數醫學生的通病,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熱愛實驗課、喜歡動手的能力,為他們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增加展示自己能力的籌碼。
6.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醫學領域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發現的出現,例如分子生物學、基因檢測的應用,人類基因組計劃工程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對疾病有了新的認識,臨床診治過程也有了新的應用。人類疾病種類也日趨增加,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傳染病、外來物種病等,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現有的教科書已很難及時跟上現代醫學的發展,因此必須了解現代醫學發展的動態,積極開展臨床醫學教學。這就要求臨床醫學教研室和教師根據這些變化及時更新授課內容、調整學時安排,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且,由于在教學中添加熱點疾病,學生更易于接受和去主動學習。
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突出的表現是同學們不但有興趣去學習,而且在學習中激發了潛能,各項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了在醫學領域繼續深造的想法,這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穩定協調發展有很大意義。
參考文獻:
[1]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
[2][美]羅恩·克拉克.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中信出版社.
[3]修英霞.略談醫德與醫風.醫學研究與實踐,1996;(5):473.
[4]高瑞駒等.搞好臨床教學的幾點體會.醫學研究與實踐,1996;(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