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明
摘要:隨著人民銀行縣支行履職環境的變化,傳統的經辦——復核制模式已不能適應需要。本文以人民銀行黃岡市轄內9個縣支行為例,分析了在人民銀行縣支行實行綜合柜員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而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制度業務設計方案。
關鍵詞:人民銀行 綜合柜員制 研究
一、人民銀行綜合柜員制的涵義與特點
所謂人民銀行綜合柜員制是借鑒商業銀行柜員制管理模式,通過崗位重組、業務整合、流程再造、風險防范等措施,實現業務流程簡化、資源利用最優化、工作效率最大化的一種勞動組合形式。其主要特點是:核算前后臺分離、崗位設置集中、業務流程簡化。
二、人民銀行縣支行實行綜合柜員制的必要性
(一)實行綜合柜員制是緩解縣支行人員日趨減少、老化與履職要求日益提高的矛盾的需要
一方面,由于受行員招錄政策的影響,人民銀行縣支行人員數量逐年減少,人員年齡日趨老化。以黃岡市轄內9個縣支行為例,截至2012年12月末,平均每個支行29人,人均年齡45.7歲;并且未來5年平均每個支行有4至5名職工退休,縣支行人力資源日趨減少。另一方面,受現有內控制度的限制,目前各支行崗位設置多而且復雜,操作系統多且不兼容。據統計目前支行會計、國庫、發行三個部門共設置崗位33個,業務系統多達39個。從事綜合業務操作的人員占全行人員的60%以上,導致支行在人員使用上捉襟見肘,不利于履行金融調研、金融管理等其他職責。
(二)實行綜合柜員制是均衡縣支行綜合業務部門各崗位業務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隨著人民銀行會計大小額支付系統的上線,縣級人民銀行會計核算業務量明顯下降,國庫業務量明顯增加。據統計,黃岡轄內各支行的會計業務量日均為10筆左右,國庫業務量日均為150筆左右,各崗位間業務量明顯不均衡。另一方面,縣支行現行的核算體制過于突出對業務過程的控制,控制環節越多,辦理業務的時間就越長,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三)實行綜合柜員制是減少縣支行業務風險點、防范會計風險的需要
防范和控制風險是一切會計業務的根本。由于現行的業務流程復雜,迫于風險控制的需要,在實現相互制約的同時也形成了相互依賴;加上各崗位的責、權、利不夠明確,相互制約的設計有可能成為相互推卸責任的理由,因此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四)實行綜合柜員制是縣支行適應ACS系統推廣應用的需要
按照上級行戰略部署,便捷高效的新一代人民銀行會計核算系統ACS即將上線,ACS推廣應用的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是要規范和簡化現有的業務流程;二是要培養一批熟悉會計、國庫和發行業務的復合型人才。綜合柜員制的實行將使縣支行的流程更加簡化,柜員的工作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可為ACS的推廣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人民銀行縣支行實行綜合柜員制的可行性分析
(一)縣支行綜合業務部門的業務特點適合實行綜合柜員制。人民銀行會計核算業務具備了以下特點:一是服務對象的固定性,客戶性質比較單純。二是業務相對簡單,易于控制和監督。這兩點都符合綜合柜員制對服務對象及業務性質的要求。
(二)縣支行能夠為綜合柜員制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自縣支行設立至今,經過二十多年的歷練,人民銀行各縣支行培養了一大批會計、國庫、發行一線業務工作人員,他們大多具備較強的政治素質、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能為綜合柜員制的實行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
(三)縣支行能夠為綜合柜員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
1、具有較為安全的系統、設備運行環境。人民銀行縣支行會計核算系統先后經歷了會計核算系統、會計四集中系統、會計核算大、小額支付系統等四個階段,系統功能日趨完善;另外,經過多年的投入,系統運行環境也得到很大完善。如:網絡安全、技術支持、不間斷電源、突發故障排除等外部條件較為成熟。
2、具有完備的適時監控系統。出于安全考慮,人民銀行系統已統一安裝了適時監控系統,用于對會計、國庫、發行、金庫等重要崗位和部門的實時監控。
3、具有準確高效的會計核算對賬系統。2009年,人民銀行會計核算對賬系統在縣支行正式運行后,通過與每日定時對賬,能夠及時發現未達賬項,有效防范資金風險。
四、人民銀行縣支行實行綜合柜員制的具體思路
(一)確定業務范圍
從有效防范風險、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發,將縣支行業務關聯度較高的會計、國庫和發行三部門融為一體,一并納入綜合柜員制實行范圍。
(二)完善制度框架
取消現行會計制度中對“資金流入業務前臺業務必須雙人經辦”的強制性規定;修改崗位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的相關配套制度規定;設立“以事權劃分及權責分離為基本框架”的綜合柜員制度。重新建立以綜合柜員制為核心的內控制度和會計核算體系,主要內容包括:(1)合理界定各柜員的職責范圍,在明確事權分離、完善審批授權制度的前提下,設定柜員業務處理權限。(2)建立以會計主管事前審簽、事中授權和跨部門監督為核心的業務監督體系。(3)強化業務交接、崗位輪換和強制休假等內部控制體系。
(三)重建崗位設置
本著“有利于分工協作、有利于風險控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在縣支行會計、國庫、發行三個部門實行綜合柜員制需設置以下崗位:股長(會計主管)崗、綜合柜員Ⅰ、綜合柜員Ⅱ、綜合柜員Ⅲ、業務綜合崗、綜合管理崗、管庫員崗Ⅰ、管庫員崗Ⅱ,共8個,具體崗位職責及內容。
(四)再造業務流程
針對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業務采取不同的處理流程:即對資金流入業務,采取“柜員受理柜面業務——會計主管事前審簽相關票據憑證——柜員處理賬務”的業務流程(即“一手清”);對資金流出業務,采取“柜員受理柜面業務——會計主管事前審簽相關票據憑證——柜員處理賬務——換柜員進行復核”的業務流程。
例如,辦理1筆財務報賬業務,在經辦復核模式下要經過10道流程(如圖1),需要8人往返于財務系統、會計核算系統、憑證影像傳輸系統等3臺(套)計算機系統中輪流操作,前后耗時至少1個小時。
而實行綜合柜員制后簡化為7道流程,3人各自在1臺計算機上即可完成操作,前后耗時約30分鐘。另據測算,辦理1筆商業銀行出入庫記賬業務平均時間由原來的5分鐘縮短為現在的2分鐘。
(五)整合系統資源
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操作人員只用一臺計算機,就能分別登錄ABS、TCBS、貨幣金銀管理信息系統、統計、賬戶、財務等業務系統,避免業務人員在多臺計算機、多個業務系統之間頻繁切換,提高工作效率。
(六)強化風險控制
一是強化崗位管理。建立崗位分工、制約的管理制度,加強對人員、賬務及重要會計物品的管理,以便崗位間相互制約機制得到有效落實。二是加強權限管理。合理劃分會計主管、綜合柜員、綜合管理員、管庫員的崗位職責和權限。建立合理的分權、授權機制,加強授權管理。三是加強業務的事后監督。建立“一體化監督模式”,將事后監督業務從綜合業務股中獨立出來,其支行監督業務作為中心支行事后監督中心向縣支行的延伸、直接對本行行長負責,業務上接受中心支行事后監督中心的指導,切實履行憑證影像真實性審核和國庫業務、發行業務的事后監督職能,強化業務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1]張靜.中國金融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2]許端端.基于單證中心系統的國際結算業務模式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9
[3]許利民.農村信用社推行綜合柜員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