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廣在3月8日的《特區青年報》上介紹說,移居澳大利亞數年,親戚咀嚼出了這個城市的文明和幽默的味道。在消防隊伍駐地,豎牌上的標語顯得很生活化,如“炒菜時不要離開爐灶”。高壓線、變壓器上的“危險”標示。除了畫出閃電的符號,還在閃電中畫了一個鮮紅的人被擊倒在地。“那倒下的姿勢觸目驚心”。在動物園,看不到“禁止攀爬”的牌子,在關老虎的籠子旁邊,擺放著一只被老虎咬下藍色皮球,再配一段“玩耍還是像這只球一樣!”的文字。澳大利亞公路橋梁的限高標志到“小數點后面兩位”,這些標志是設在100米外的,讓駕駛員有足夠的反應時間。有一次。親戚去醫院看病,護士讓他去廁所取尿樣化驗,在這個普通的廁所,墻上用好幾種語言貼著如何取樣,有一種是中文:1,把內褲拉低。洗手,然后把手抹干。2-用化驗所提供的毛巾把私處洗凈。女士們,清潔私處時,必須由前面洗到后面。3,開始把小便排進廁所,不要讓小便中斷;在小便還在便出時,用指定的容器,把小便搜集下來;在小便停止前,把容器拿去。4,蓋緊容器,切勿用手指觸摸容器的邊緣或里面。親戚感嘆道:“活到50歲了,才有人告訴我化驗尿時怎么脫褲子,怎樣排尿,還是外國人告訴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