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娜

摘 要:研究發現,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都是影響審計師出具審計意見的重要因素。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越高,隨著公司兩種方式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大,出具更差類型審計意見的概率越高。
關鍵詞:審計意見;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5-0042-04
一、引言
盈余管理包括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會計選擇盈余管理通過會計方法(政策、估計等)的選擇實現盈余管理。 真實活動盈余管理通過構造真實的交易活動,實現盈余管理。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受制于以前各期應計水平的高低,較易被察覺。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與之相比更不易被察覺,空間更大,但具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將直接造成公司價值的減損,不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公司根據自身情況對兩種方式盈余管理進行選擇,隨著會計制度的不斷健全,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的空間越來越小,公司將更傾向于選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 [1] 。已有研究都集中在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并且存在較大分歧,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還尚未涉及。 研究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已有關于審計意見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基本都借鑒Lennox[2] 的方法,將審計意見簡單劃分為標準審計意見和非標準審計意見。 不同類型非標準審計意見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 簡單兩分的方法可能導致信息利用不足, 降低解釋能力。 將審計意見簡單兩分, 只能檢驗盈余管理較高的公司是否具有更高的概率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 不能區分具體的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 無法檢驗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具體類型是否因盈余管理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更高的盈余管理是否更容易被出具更差類型的審計意見。本文在對審計意見細分的基礎上,使用Ordered Logit模型,檢驗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研究審計師是否能夠依據公司的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程度出具不同類型的審計意見。
二、文獻回顧
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關系的研究,迄今為止還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Francis和Krishnan(1999)研究發現應計利潤越高的公司,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越大[3] 。Bartov等(2000)認為當審計市場有效時,審計師應該能夠識別公司的盈余管理 [4] 。Johl等(2007)研究發現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也越高 [5] 。與以上研究結論相反,Butler(2004)研究發現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原因在于公司持續經營的不確定性,而與公司的盈余管理無關 [6] 。
國內盈余管理和審計意見的研究同樣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李維安、王新漢(2004)研究發現通過非經營性活動進行的盈余管理越多的公司,收到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越大 [7] 。余怒濤、沈中華等(2008)認為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公司,盈余質量更差,年報披露及時性更低 [8] 。劉繼紅(2009)認為審計師能夠識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可以為投資者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9] 。薄仙慧、吳聯生(2011)得出與以上研究截然相反的結論,信息風險能夠增加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盈余管理與非標準審計意見不具有顯著的關聯 [10] 。
由此可見,國內外學術界對盈余管理能否影響審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尚未得出一致的結論,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還沒有涉及,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的檢驗。已有研究多是將審計意見簡單劃分為標準審計意見和非標準審計意見,可能導致信息損失。本文嘗試在遵循審計意見自然分類的基礎上,研究會計選擇和真實活動兩種方式的盈余管理能否影響審計意見,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新的經驗證據。
三、理論分析及研究假設
我國資本市場IPO、再融資、報牌、退市等對公司盈余數量都有嚴格要求,管理層可能出于紅利計劃、政治成本和債務契約等進行盈余管理。審計師是具有相關知識、經驗的專業人員,應該能夠合理分析公司的盈余情況,運用自己的專業判斷,形成審計意見。 由于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的依據主要來源于上市公司報告的會計盈余信息,盈余管理增大了對投資者行為的誤導程度,因此作為會計信息保險人的注冊會計師將面臨更大的訴訟風險,高質量的審計師應當能夠識別這種風險的程度,并且通過審計意見來減少這種風險。公司的會計選擇盈余管理越大,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越高,隨著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審計師越可能出具更差類型的審計意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1:
H1a: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越高。
H1b: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審計師越可能出具更差類型的審計意見。
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最早由Schipper(1989)提出,由于難以度量, 多年來沒有取得較大進展, 直到Roychowdury(2006)的研究才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真實活動盈余管理通過刻意籌劃的真實活動來達到公司期望的目標水平。Roychowdury(2006) [1] 認為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包括三部分:銷售操控、生產成本操控和酌量性費用操控。 銷售操控是通過放寬信貸條件、 加大商業折扣等方式實現銷售收入在短時間內的大量增加。生產操控是通過大規模、超常規的生產,降低單位固定成本,達到降低單位成本的目的,進而提高當期盈余。當單位生產成本較少、可以抵消存貨持有成本時,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此時公司的生產成本將高于預期水平。 酌量性費用操控是通過減少獲利周期長的費用(廣告費、研發費等)支出,提高當期盈余。當費用不能立即帶來當期收入時,采用這種減少費用的方式進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可能導致公司的實際酌量性費用低于預期值。 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將改變公司的盈余數據,扭曲公司的財務信息。由于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將給公司帶來實質性的傷害, 采用這種方法的公司可能由于使用其他方法受到限制或經營處于異常狀態,具有較高的審計風險,審計師可能出具更差的審計意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2:
H2a: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越高。
H2b: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審計師越可能出具更差類型的審計意見。
四、研究設計
(一)審計意見的度量
已有相關研究大多將審計意見劃分為標準審計意見和非標準審計意見, 這樣的簡單劃分可能造成信息的損失。為檢驗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本文首先按照傳統方法度量審計意見,定義非標準審計意見為1,標準審計意見為0;再按照審計意見自然分類,定義無法發表意見為3,保留意見(含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為2,無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為1,標準無保留意見為0。由于被出具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的公司僅有13家,將該類審計意見與保留審計意見合并。
(二)盈余管理的度量
1. 會計選擇盈余管理
本文借鑒基本瓊斯模型,對樣本公司進行分行業回歸,計算會計選擇盈余管理。
其中,NDAi表示i公司的總應計利潤,等于營業利潤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之差;?駐SALESi為i公司銷售收入的變動額;PPEi為i公司固定資產凈值; Ai,t-1為i公司在第t-1年的資產總額。對樣本公司進行回歸分析,得到殘差的絕對值,即為會計選擇盈余管理DNDAi。
2. 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包括銷售操控、生產操控和酌量性費用操控。本文借鑒Roychowdhury(2006)以及李增福等(2010) 的研究,選取指標對以上三種操控行為進行度量,得出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1)經營現金流量模型
借鑒Roychowdhury(2006)的研究,對樣本公司進行回歸分析,得出期望經營現金流量估計模型:
其中,CFOi為i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對(2)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殘差,即為公司的操控性經營現金流量DCFOi。
(2)生產成本模型
Roychowdhury(2006)在分析公司成本構成的基礎上構建模型,計算操控性生產成本。
其中,PRODi為i公司的生產成本,即銷售成本與存貨變動之和。對(3)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殘差,即為公司的操控性生產成本DPRODi。
(3)酌量性費用模型
酌量性費用包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對樣本進行回歸得出期望酌量性費用估計模型:
其中,DISEXPi為酌量性費用,即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對(4)式進行回歸分析的殘差,即為公司的操控性酌量費用DDISEXPi。
(4)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總額模型
根據前述分析,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等于操控性生產成本減去操控性經營現金流量,再減去操控性酌量費用,并取絕對值,即:
DREMi=DPRODi-DCFOi-DDISEXPi(5)
(三)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的關系模型
為檢驗審計師能否識別公司的盈余管理,對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為出具不同類型的審計意見,本文構建模型:
五、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一)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2007~2009年深滬兩市主板A股非金融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由于研究中需要連續3年的數據,我們剔出了連續上市不足3年的公司和數據缺失的公司, 最后得到5089家樣本公司,上市公司數據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
(二)描述性統計
樣本公司中獲得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公司4673家,無保留意見加事項段301家,保留意見62家(其中保留意見加事項段13家),無法發表意見的公司53家,否定意見0家,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見表2。
(三)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分析
為檢驗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本文首先采用傳統方法,按照是否為標準審計意見,對審計意見進行分類,采用logit回歸模型,研究高盈余管理程度的公司,審計師是否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越大(模型6、模型7),回歸結果見表3。
由表3的回歸結果可知,按照是否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傳統度量方法度量的審計意見與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顯著,且符號與預期一致。具體來說,審計意見與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在1%水平顯著),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在1%水平顯著)。結果表明隨著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明顯增大,假設H1a和假設H1b得到驗證。
本文進一步按照自然分類法對審計意見進行度量,由于該方法下審計意見是取值為3、2、1、0的有序變量,故本文選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別研究隨著兩種方式盈余管理程度的提高,對審計師出具審計意見類型的影響,回歸結果見表4。
由表4的回歸結果可知, 審計意見與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顯著, 且符號與預期一致。具體來說,審計意見與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在1%水平顯著),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在5%水平顯著)。結果表明隨著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審計師出具更差審計意見的概率明顯增大,假設H2a和假設H2b得到驗證。
六、結論
本文選取2007~2009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 分別采用傳統度量方法和自然分類方法度量審計意見, 研究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研究發現,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能夠影響審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越高, 隨著公司兩種方式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大,出具更差類型審計意見的概率越高。本文的研究一方面為盈余管理能否影響審計意見的爭論提供了經驗證據;另一方面,拓寬了盈余管理的范疇,在更全面度量盈余管理的基礎上, 發現不僅會計選擇盈余管理能夠影響審計意見, 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也能夠影響審計意見。 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是影響審計師出具審計意見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Roychowdhury,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2]Lennox. C. Do companies successful engage in opinion——shopping? Evidence from UK[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321-337.
[3]Francis,J. R. and J. Krishnan. Accounting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9,16:135-165.
[4]Bartov,E,F. Gul,J. Tsui,. Discretinary-Accruals Models and Audit Qualific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0,30(3):421-452.
[5]Johl,S. ,Jubb,C,K. Houghton. Earning Management and the Audit Opinion:Evidence from Malaysia[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7,22:688-715.
[6]Butler,M.,A. Leone,M. Willenbor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uditor Reporting and Its Associaton with Abnormal Accrua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7:139-165.
[7]李維安,王新漢,王威. 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非盈余性收益的分析[J]. 財經研究,2004(11):126-135.
[8]余怒濤,沈中華,黃登仕. 審計意見和年報披露會影響盈余質量嗎?[J]. 審計研究,2008(3):55-63.
[9]劉繼紅. 國有股權、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J]. 審計研究 ,2009(2):32-39.
[10]薄仙慧,吳聯生. 盈余管理、信息風險與審計意見[J]. 審計研究,2011(1):90-97.
(責任編輯、校對:龍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