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古縣概況
古縣位于山西省南部,隸屬于臨汾市。由于晉南是中國文明發祥地之一,古縣方言與晉語有源流關系,又由于地域、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影響,長期處于山西晉語和河南、陜西中原官話中間地帶的古縣方言,與晉方言和中原官話都有共同的一致性,也都有一些很明顯的差異。
(二)合音詞概述
合音詞是指相連的兩個單音節詞由于受語流音變的影響,合成一個單音節詞。一般合音詞的讀音是取前一個詞(字)音節的聲母和音調,后一個詞(字)音節的韻母拼合而成。這一方法類似于反切式語音拼合,古縣方言中的合音詞一部分符合這一規律,另一部分則有其特有的拼合規律。另外,這些合音詞除了幾個與普通話相同的可以在普通話里找到音義相應的字外,其他由當地方言詞合音構成的合音詞無字可表。對于這部分詞本文用同音字代替,若在普通話中找不到發音相同的字則用“□”表示,并標注方音的國際音標和調值,以便更準確地標注出合音詞的地道讀音。
二、合音詞分類
古縣方言中的合音詞共有19個,集中在代詞和量詞上,形容詞也有所涉及。其中量詞“倆”“仨”、代詞“啥”“咋”與普通話相同,在此不做贅述。下面我們對古縣方言的合音詞進行描寫與對比。
(一)合音人稱代詞
1.□[?u?41]
“□[?u?41]為”為“我家”的合音,第一人稱單數的讀音為[??],“家”的讀音為[t?i?],[?u?]就是[??+t?i?]的合音形式。“我家”在這里表示“我們”的意思,這里的“家”的功能與普通話中的“們”相同。
1)基本用法
“□[?u?41]”在古縣方言中的基本用法與“我們”相同,表示第一人稱復數的排除式,在句中可作主語、賓語、定語。例如:
(1)□[?u?41]今兒個不上學,放假了。(我們今天不上學,放假了。)
2)“□[?u?41]”作定語時,修飾有家族關系的親屬或有社會關系的人或單位,這時不管是單數還是復數,都用“□[?u?41]”,不用“我”,且不加結構助詞“的”。例如:
(2)——將才過去的是誰呢?(剛才走過去的是誰呢?)
——□[?u?41]妹子。(我妹妹。)
2.□[ny?41]
“□[ny?41]”為“你家”的合音,第二人稱單數的讀音為[ni],“家”的讀音為[t?i?],按說[ni+t?i?]的合音形式應該為[ni?],但在古縣方言中第二人稱的復數發音實際為[ny?41],至于如何從[ni?]流變[ny?]還有待考證。
1)基本用法
“□[ny?41]”在古縣方言中的基本用法是表示第二人稱復數,作句子的主語、賓語、定語成分。例如:
(3)□[ny?41]是從哪搭過來地呢?(你們是從哪兒過來的?)
2)“□[ny?41]”作定語時,修飾有家族關系的親屬或有社會關系的人或單位,不管是單數還是復數,都用“□[ny?41]”,不用“你”,且不加結構助詞“的”。例如:
(4)□[ny?41]哥哥不是老師么?(你哥哥不是老師嗎?)
(二)合音指示代詞
1.□[t??n24]
“□[t??n24]”是“這么”的合音,方言中“這”的讀音為[t?e],“么”的讀音為[me],在連讀的過程中,“么”的韻母[e]失去,于是聲母[m]與“這”相拼合,加之口語中的發音便利原則和簡明經濟原則,漸漸流變成[t??n]這個合音。
1)基本用法
“□[t??n24]”與普通話的“這么”“這樣”意思相當,在句中可作主語、謂語、賓語,也可作狀語修飾謂語詞性成分。其用法如下:
(5)這娃老是□[t??n24]抓筷子哩。(這個孩子總是這樣拿筷子。)
2)“□[t??n24]”與普通話的“這樣”“這么”在用法上也存在不同。普通話的“這樣”可以修飾名詞。例如“我媽媽就是這樣的人。”在古縣話中則不能說:
(6)* [??41]媽就是□[t??n24]的人。
2.□[v?n24]
□[v?n24]”是“兀么”的合音,“兀”在古縣方言中的讀音為[v?41],“兀”在現代漢語方言中大多是遠指代詞,指“那”“那里”,“么”的讀音為[me],在口語中合音流變為[v?n24]。“□[v?n24]”與普通話的“那么”“那樣”意思相當,用法有相同之處:在句中可作主語、謂語、賓語,也可作狀語修飾謂語詞性成分。不同之處與“□[t??n24]”和普通話的區別類似,不可直接修飾名詞與數量名結構(參見“□[t??n24]”部分)。
(三)合音數量詞
古縣方言中的合音數量詞主要是量詞為“個”的數量短語,“個”在古縣話中的發音為[uai33],除去與普通話相同的“倆”,古縣方言中還有九個:耶[i?24]、桑[s??41]、澀[s?41]、□[v?33]、略[ly?41]、切[t??i?41]、□[pa33]、設[?i?13]、節[t?i?13],分別是數量短語一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十個、幾個的合音詞,在句中可作賓語、定語和狀語。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通話中不能用“個”修飾的名詞,在古縣方言中可直接使用以上合音數量詞修飾。例如:
(7)你這里頭澀[s?41]燈全壞了。(你這屋里四盞燈全壞了。)
(四)合音形容詞
古縣方言中的合音形容詞目前為止只發現一個“咧[li?41]”,為“厲害”的合音。“厲”的發音為[li],“害”的發音為[xai],在連讀過程中,“害”的聲母[x]失去,加之口語中的發音便利原則,其復韻母[ai]簡化為[?]后與前字的音節相拼,構成合音詞[li?41]。“咧[li?41]”的基本意義與普通話中的“厲害”相同,包括“難以對付或忍受;劇烈;兇猛”等幾個意思,詞性為形容詞,在句中可作狀語、補語。例如:
(8)□[?u?41]數學老師脾氣不好,可咧[li?41]哩。(我們數學老師脾氣不好,很厲害。)
但是,“咧[li?41]”在古縣方言中不作前置定語,如普通話可以說:那個人是個厲害角色。而古縣話不說:
(9)*兀人是個咧[li?41]角色。
這種情況下,不使用“咧[li?41]”,而用雙音節的“厲害”,因此古縣話要說:兀人是個厲害角色。
三、結語
合音詞現象在上古時期就已出現,早在先秦時期,雅言與方言之間、不同地域方言之間和同一地域的內部方言之間就存在一部分聯綿詞和與其相關的單音節詞間的互變構詞。時至今日,古縣方言中出現的合音詞在普通話中往往有與之相對應的雙音節詞,由此可見,互變構詞法在今天的方言系統交流融合中仍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范慧琴.定襄方言語法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7.
[2]喬全生.晉方言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宋秀齡.汾陽方言的人稱代詞[J].語文研究,1992,(1).
[4]張惠英.漢語方言代詞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劉睿玲遼寧大連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