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長笛“伯爵”格拉夫

2012-04-29 00:44:03夏宏
音樂愛好者 2012年5期

夏宏

經常聽音樂會或唱片的樂迷們大多對所要欣賞的表演藝術家心里都有一本譜。就一般欣賞的經驗而論,大約聲樂聽意大利人的,弦樂聽俄羅斯或猶太裔演奏家的,其藝術含量總不至于差到哪兒去。至于說到長笛么,似乎從這個角度去衡量其演奏家水平的人要少得多。如今的一流交響樂團里總少不了擁有一兩位女長笛手,她們大都長發垂肩,雍容端莊,金色的頭發與手中金光閃閃的長笛交相輝映,成為交響樂演奏中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其實,世界上最杰出的長笛演奏家基本上還都是男性。而在那些頂級的長笛演奏大師里,如果考量其學派淵源,又當以法國人居首。故而可以說,長笛聽法國人的同樣保險系數相當高。

在音樂史上,法國長笛學派可謂是蜚聲樂壇。法國之所以成為長笛大師輩出的發祥之地大致與以下這兩位著名的人物有著莫大的關系。第一位是呂利。盡管呂利是出生于文藝復興之鄉佛羅倫薩的意大利人,但他十四歲就到了法國,得到有“太陽王”之稱的路易十四的賞識,成為宮廷樂長。他一手奠定了法國歌劇和芭蕾的誕生和成長。正是他首次倡導在樂隊中使用長笛,因而激發起了法國人比其他歐洲人更大的學習、演奏這種樂器的興趣,久而久之,成為強項。而第二位與長笛發展密切相關的人物許多人也許做夢都想不到,他竟是皮埃爾·博馬舍(Pierre Beaumarchais,1732-1799)。不錯,正是那位曾以創作了戲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和《費加羅的婚禮》,后來分別被羅西尼和莫扎特譜寫成不朽歌劇的那位法國劇作家!事實上,博馬舍稱得上是法國歷史上一位堪與達芬奇相媲美的“百科全書”式的偉人,他不僅是杰出的劇作家,還是一位發明家、鐘表匠、福爾摩斯式的偵探、軍火商,還是分別參加過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兩場大革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然,與我們論述有關的他還是一位音樂家,藝術造詣相當高超,其中尤以吹得一口好長笛、彈得一手好豎琴而負盛名。當時的法王路易十五(路易十四的曾孫)慕名將他召入宮中,任命他為家庭樂師,負責自己四個女兒的音樂教育,后來他又成了整個皇室家族的音樂顧問。很顯然,博馬舍的得寵使得長笛演奏的風氣從十七世紀延續到十九世紀,法國人喜愛長笛,并擅長吹奏長笛的傳統就這樣被保持并發揚起來,為二十世紀法國長笛學派的正式登臺亮相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藝術積淀。

法國長笛學派往往也涵蓋了它的鄰國瑞士,因為舉凡當代最著名的幾位瑞士長笛大師無一例外,都有在法國長笛學派的搖籃——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深造的經歷。說到瑞士的長笛演奏名宿,首當其沖的就是兩位如今皆已八十開外的泰斗級大師:奧萊列·尼科萊(Aurele Nicolet)與彼得-盧卡斯·格拉夫(Peter-Lucas Graf)了。他們以其長期的舞臺實踐和藝術成就,為光大和弘揚法國長笛學派再增添了自己的一份榮耀。

彼得-盧卡斯·格拉夫

彼得-盧卡斯·格拉夫比奧萊列·尼科萊小三歲,于1929年1月5日出生。他的成長經歷可以說是照著尼科萊的道路亦步亦趨地走來的,甚至可以說幾乎就是尼科萊的翻版。然而,藝術的多樣性和人生的豐富性就在于幾乎在每一個可對比的細節上,格拉夫又恰恰成為了尼科萊的一個參照的標準,令人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這種現象是頗值得探尋一番的。

眾所周知,瑞士毗鄰德、法兩個大國,由操德語的德裔(其祖先為日耳曼族的阿爾曼人)和操法語的法裔(其祖先為高盧族的勃艮第人)組成了這個國家的基本居民。僅從名字上判斷,尼科萊這個姓氏顯然來自法裔家庭,而格拉夫這個姓氏則帶有典型的德式特征。這也構成了這兩位同時代的長笛大師與生俱來的第一個不同,盡管他們都出生于位于德語區的蘇黎世。格拉夫自小就學習音樂,先習鋼琴,后學小提琴,從九歲開始接受長笛演奏的教育。憶及他一生中與長笛的不解之緣,格拉夫幽默地說那完全是童年時代一位爭強好勝的孩子嫉妒的結果:“那年,我看到我的一個同學的父親買了一支長笛送給他,這招致了我的羨慕。要知道在我們那個年代,那可是一件非常貴重的禮物啊。于是我也不甘示弱,硬是纏著我父親也給我買了一支。當初,就是為了憋這口氣,誰知卻使我再也離不開這件樂器了。”格拉夫最初的老師叫瑪格麗特·依斯勒。這位長笛女教師將小格拉夫引入了長笛演奏的藝術之門。稍后他就開始師從著名的演奏家兼教育家安德列·沃內。

安德列·沃內(Andre Jaunet,1911-1988)是法國長笛樂派宗師,是有“現代長笛之父”之稱的馬塞爾·莫伊茲(Marcel Moyse,1889-1984)在巴黎音樂學院的學生。后來沃內還師從另一位長笛大師菲利普·高貝爾(Philippe Gaubert,1879-1941)。盡管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法國人,但卻將其演奏與教育事業的大半生都奉獻給了鄰國瑞士。他曾相繼在瑞士的溫特圖爾管弦樂團、伯爾尼交響樂團任長笛首席,自移居蘇黎世后更是從1938到1978年的整整四十年內出任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長笛首席,并在蘇黎世音樂學院和蘇黎世高等藝術學院任教。他在長笛教學領域的成就也業績斐然,當今長笛的瑞士三杰:尼科萊、格拉夫和帕胡德皆出自其門下。正是在沃內那兒,格拉夫體味到法國長笛學派的博大精深,萌發了去法國“取真經”、進一步探求藝術真諦的念頭。

1947年,十八歲的格拉夫經過嚴格而激烈的入學考試,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在這所舉世聞名的學院里,他有幸師從莫伊茲以及另一位名師羅熱·柯泰(Roger Cortet, 1910-1978)。關于在巴黎的這段學習經歷,格拉夫在2001年回憶道:“對于我的長笛技巧,使我受惠最多、并受益終生的就是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的日子。它使我真正確立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長笛不朽魅力的迷戀。”在兩位名師的指導下,他熟練地掌握了法國學派的理念精要與一切技藝,并開始應邀出席音樂會的演奏。在巴黎求學期間,他還結識了一位年青的法國同行,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心,他就是讓-皮埃爾·郎帕爾(Jean-Pierre Rampal,1922-2000)。他們互相切磋交流,格拉夫從這位比自己年長七歲的同門師兄(郎帕爾也是莫伊茲的弟子)那里得到了更多的教益,技藝得以進一步提高。作為莫伊茲班上最出色的學生,格拉夫1949年以學院最高獎的優異成績畢業。不過,他沒有離開學校,因為這時他又獲得了跟隨指揮家尤金·比戈(Eugenie Bigot)上指揮班的機會,并在一年后獲得了指揮的文憑。踏上社會后,他即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職業演奏生涯。

1950年,時年二十一歲的格拉夫被瑞士溫特圖爾管弦樂團任命為樂團歷史上最年輕的長笛首席。有意思的是:這個首席的職位卻是尼科萊“讓”給他的。原來尼科萊在1948年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上榮獲金獎后人氣飆升,演奏事業日益旺盛。他的演奏博得了指揮大師福特文格勒的賞識,他力邀尼科萊加盟由他擔任首席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出任長笛首席。面對樂壇豪門伸出的橄欖枝,尼科萊自然不會猶豫,于是他向溫特圖爾請辭,留下了樂團長笛首席的空缺。溫特圖爾管弦樂團的名氣雖不及蘇黎世音樂廳和瑞士羅曼德兩大交響樂團,卻也是一支素負聲譽的歐洲樂團。在溫特圖爾,格拉夫過人的藝術才華得到了最初的呈現。

1953年,二十四歲的格拉夫在慕尼黑參加了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以無可爭辯的成績摘得大賽狀元;而被譽為當代“長笛三大家”的其余兩位郎帕爾和尼科萊則是另一項重要的國際賽事——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的金獎得主。這兩項大賽均以比賽類別之多、歷史之長和水平之高堪稱綜合性的“樂壇奧運會”。格拉夫也由此聲譽鵲起。幾年之后,格拉夫又獲得了英國頒發的科恩獎中的最高獎“巴勃洛克獎”,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于是,他辭去了樂團的工作,專心致志地從事長笛獨奏演出,活躍于世界各國的音樂舞臺上,足跡遍及歐美,北至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南至澳洲和南美,無不受到樂迷們的熱烈歡迎。他的許多演奏經由電臺和電視臺流傳播映后,影響力更是成倍地放大。

也許是“先聲奪人”的效應或“先入為主”的定式使然,比格拉夫先出道的尼科萊曾先后簽約多個著名的唱片公司,在Philip、Decca和Archiv都留下了為數甚多的唱片錄音。相形之下格拉夫甚少在主流唱片公司的目錄上露臉,然而他卻是瑞士本土品牌Claves的中流砥柱。據不完全統計,至今為止格拉夫已為Claves錄制了近三十張長笛唱片,長笛演奏中那些最經典的作品,如巴赫、亨德爾的奏鳴曲、維瓦爾第和莫扎特的協奏曲、貝多芬和斯波爾的長笛三重奏直至近代的普朗克、普羅科菲耶夫的奏鳴曲和若利維與哈恰圖良的協奏曲等應有盡有。若將格拉夫的演奏與尼科萊相比較,盡管兩人同師又同鄉,但各自還是有著鮮明的個性差異。一般認為尼科萊的演奏主觀色彩更強些,他的詮釋顯示出內心強烈的傾訴力,音樂的戲劇張力十足;而格拉夫的演奏則以優美而精確見長,他的詮釋相對更注重客觀感受,音樂明澈而流暢,情感質樸而娓娓動人。有的評論甚至形容他的演奏猶如“賢哲在訴說著動人的故事”。這著實是這兩位長笛大師依據各自的個性和稟賦而自然形成的藝術特色,并無優劣之分。

在格拉夫的錄音里,有一張唱片更值得一提,那就是奠定他藝術事業的成名作:伊貝爾的《長笛協奏曲》(Claves 50-0501)。雅克·伊貝爾是與法國“六人團”同時代的作曲家,因其獲得羅馬大獎去意大利留學因而沒能加入“六人團”的創作行列。他的音樂風格以表現優雅而富詩意的印象派手法見長。他的這首《長笛在協奏曲》堪稱二十世紀同類協奏曲中的翹楚,格拉夫在詮釋這首作品時充分運用了長笛長于表現明快洗練、優美悅耳的音色特點,再加之第一樂章里大段雙吐音的華麗吹奏以及第三樂章里以急板速度奏出的三連音連續運動的疊音主題以及由這個輕盈而華麗的主題衍生出的令人“耳花繚亂”的華彩樂段,都是對演奏者技術和意志的雙重挑戰。格拉夫的演釋顯得如此駕輕就熟,視艱深涉險若等閑,將這首協奏曲表現得既從容不迫又得心應手,成為自莫伊茲之后最具權威性的名演奏版本。1999年,Claves為格拉夫七十大壽特意發行了一張紀念專輯(Claves P 235),格拉夫與豎琴演奏家烏爾蘇拉·霍利格爾(Ursula Holliger,瑞士雙簧管演奏家海因茲·霍利格爾之妻)等瑞士藝術家們合作,演奏了從巴赫、德彪西、伊貝爾到瓦雷茲、貝里奧等穿越時空三百年的長笛經典作品。

與尼科萊更具國際化的藝術生涯不同,格拉夫不僅在唱片錄音方面更青睞于瑞士的本土品牌,而且他的合作伙伴也更多的傾向于自己的瑞士本土老鄉。室內樂是構成格拉夫演奏事業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室內樂演奏中他的合作伙伴除前面提到的霍利格爾夫婦以外,還有大鍵琴演奏家榮格·埃瓦爾德·達勒(Jorg Ewald Dahler,1933- )、吉他演奏家康拉德·拉戈辛(Konrad Ragossing,1932- )以及卡爾米納三重奏(Carmina Trio)等。在這份名單上,還有兩位女性藝術家的名字不可或缺,那就是格拉夫的家庭成員凱瑟琳和阿格萊婭。

凱瑟琳·格拉夫

凱瑟琳·格拉夫(Kathrin Graf)是彼得-盧卡斯·格拉夫的妹妹,她比自己的長兄小十三歲。于1942年2月15日出生。受長兄的影響,她從小就喜愛音樂,天生一副好嗓子,小時候就以聲音脆亮清澈而受人矚目。后來,她進入日內瓦音樂學院接受正規的科班教育,師從西爾維婭·加維勒(Sylvia Gahwiller)。她哥哥在溫特圖爾管弦樂團任長笛首席時,也把她帶到了這個與蘇黎世相鄰的北部城市,凱瑟琳進入溫特圖爾音樂學院繼續學習。她是一位抒情女高音,在校期間就下定決心,今后要成為一位以演唱藝術歌曲和清唱劇為主的歌唱家。為了進一步深造,畢業后她又專程前往德國,去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師從德國抒情女高音歌唱家伊麗莎白·格呂默(Elisabeth Grummer,1911-1986)。

格呂默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夫崛起之前德國最優秀的女高音,她小時就是一名童星,曾在歌德的詩劇《艾格蒙特》里飾演克拉欽一角。后來,年輕的卡拉揚發現了她的演唱才華,鼓勵她去正式地學習聲樂。1942年格呂默出任杜伊斯堡歌劇院的頭牌女高音,二戰期間又出任柏林國家歌劇院的同一職位,紅極一時。只不過后來她的風頭被比她更年輕的施瓦茨科普夫蓋過,才逐漸淡出演出舞臺,轉而從事聲樂教學。在其藝術全盛時期,格呂默以飾演莫扎特、韋伯、瓦格納和理查·施特勞斯歌劇里的抒情角色以及演唱巴赫的《馬太受難曲》和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等大型聲樂作品著稱于世。凱瑟琳跟隨這位當年的名伶學藝,的確受益匪淺,學成歸國后她從家鄉蘇黎世起步,開始了其歌唱事業。

作為一位音樂會演唱家,凱瑟琳·格拉夫的演唱曲目從巴洛克時期巴赫、亨德爾的清唱劇直至現當代的音樂作品都有涉及。她的演唱以情真意摯、聲情并茂而贏得評論界的廣泛好評。1972年,她被瑞士音樂家協會授予“獨唱家獎”。從藝至今,她頻繁地出現在國內各大城市以及電臺、電視臺的節目之中,如今已成為瑞士最負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我手頭就有一款由Claves發行的凱瑟琳·格拉夫的獨唱專輯(Claves CLF 0604-9),它1976年錄制于瑞士的Protestant教堂。在這張純藝術歌曲的專輯中,凱瑟琳在其兄彼得-盧卡斯的長笛以及大提琴、大鍵琴的伴奏下總共錄制了七首作品,有亨德爾的《當見面時我的心靈寶藏》、A.斯卡拉蒂的康塔塔《孤寂的阿梅娜》、拉莫的小詠嘆調《夜鶯戀歌》、巴赫的康塔塔選段《我的靈魂滿足了》、弗蘭克·馬丁的《圣誕頌歌三首》、魯塞爾的《為女高音與長笛所作的詠嘆調兩首》以及拉威爾的《馬達加什之歌》。從以上作品的構成而言,風格涉及巴洛克、印象派與現代,語種則涵蓋德、法、意(這三種語言恰好都是瑞士的官方語言》,可見凱瑟琳所掌握的音樂作品的范疇之廣。

細細品味下來,給人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拉莫、巴赫和拉威爾的三首作品。拉莫的《夜鶯戀歌》以長笛模仿夜鶯的啼啾吟唱并飾以輕盈靈動的顫音加花掀開歌曲的開篇。在此情景襯托下女高音以深情款款的音色唱出。長笛始終伴隨著歌聲亦步亦趨,形影相隨;再加之小提琴、大鍵琴的點綴,一幅恬靜寧謐的夜間勝景躍然于眼前。在這首歌曲中凱瑟琳也用上了花腔的技巧,其圓潤透亮的嗓音與輕盈活潑的長笛聲構成了演釋中的你唱我和,默契呼應。這確是一首神形兼備、給人以賞心悅耳的優美詠嘆調。巴赫的《我的靈魂滿足了》是為女高音、長笛和通奏低音而作,凱瑟琳對它的演釋情真意摯,歌聲中洋溢著宗教的虔誠感與幸福感。她雖是女高音,但中聲區的音色也非常美,潤澤而飽滿,豐沛而厚實。

與以上兩首詠嘆調相比,拉威爾的《馬達加什之歌》則是這位以創作器樂作品著稱的作曲家一生中最重要的聲樂作品。《馬達加什之歌》創作于1925到1926年間,歌詞取自法國詩人德·帕雷的同名詩篇。全曲共有三首歌曲組成,題材分別涉及了愛情、政治和自然。《納罕多弗》是一首愛情歌曲,在開始的宣敘調部分大提琴擔任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它與女高音聲部形成對位,藉以表現夜色的靜寂;而當鋼琴帶著富于韻律的音型進入時,音樂進入主體部分,表達出主人公在林中呼喚心中戀人的急切心情。第二曲《艾娃》使人領教了拉威爾音樂之筆的犀利與辛辣。

歌曲充滿著戲劇性的情感張力,拉威爾巧妙地用富有印象派音樂特征的器樂伴奏去象征法國殖民者,而獨唱者則以低吟深沉的語調訴說著殖民者的暴行。《這是甜美的》則是一首謳歌自然美景的戀歌,長笛吹奏出慵懶而恬淡的旋律,宛如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鋼琴以輕柔的和弦似繁星點點,閃爍其間。女高音以舒緩悠長而氣息寬廣的聲腔唱道:“度過了午后烈日的灼烤,躺在枝葉繁茂的樹陰下,靜靜地等待著傍晚時分吹來的微風,陣陣涼意令人神爽。最后全曲在“讓我們回家吧,去準備享受美好的晚餐”的依依不舍心情里靜謐地結束。

凱瑟琳·格拉夫錄制的唱片還有Claves發行的海頓《尼爾森彌撒》、德國Hanssler發行的一張巴赫康塔塔專輯和Pick發行的勃拉姆斯的藝術歌曲、圓舞曲等,都獲得了一致好評。

阿格萊婭·格拉夫

俗話說“將門有虎女”。身為當今長笛名宿的彼得-盧卡斯·格拉夫有一個鋼琴家女兒,她就是阿格萊婭·格拉夫(Aglaia Graf)。阿格萊婭1986年7月10日出生,現年二十六歲。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她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雖然父親有意將她培養成一位能承繼家學的長笛演奏家,然而阿格萊婭卻更喜歡鋼琴。她十四歲入父親執教的巴塞爾音樂學院,師從瑞士鋼琴家阿德里安·歐蒂克(Adrian Oetiker),經過七年的勤學苦練,于2007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院頒發的演奏家文憑。但她仍不滿足,遂于同年起又先后轉赴維也納音樂學院和巴黎音樂學院繼續深造。在維也納她參加了由當代鋼琴大師巴杜拉-斯柯達、安德拉斯·希夫主持的大師班,從中獲益匪淺。

自走上職業演奏藝途后,阿格萊婭除從事獨奏演出外,還定期地與巴塞爾交響樂團、伍茨堡愛樂樂團、巴登-巴登青年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奏協奏曲和室內樂。她經常演奏的協奏曲有二十余首,而室內樂的數量更為可觀,既有與小提琴、大提琴的三重奏,也有鋼琴四重奏和五重奏。在諸多合作者中,尤以與她父親的長笛、鋼琴二重奏更為聲譽卓著。父女倆不僅先后在瑞士、奧地利、德國、意大利、日本以及東歐等地舉行二重奏巡演,還于2005年由Claves發行了父女倆合作的巴赫《六首長笛奏鳴曲》(Claves 50-2511)專輯。作為2001年巴塞爾國際鋼琴比賽的金獎得主,2006年“歐洲文化獎”以及2008年“杰出成就獎”獲得者,阿格萊婭·格拉夫在今日的歐洲音樂舞臺上可謂是炙手可熱,她每年要舉行二十場左右的個人音樂會。也許是承襲了其父的遺傳基因,阿格萊婭除鋼琴演奏外還能自己作曲,在自己的獨奏音樂會上她會將自己的創作奉獻給喜愛她的聽眾們,效果居然相當不錯,這似乎更增強了她的創作意愿。眼下阿格萊婭的藝術事業還遠未達到全盛時期,以她的勤奮、實力,外加淵源的家學和異稟的天賦,成為世界一流的女鋼琴家將是不久于將來的現實。

除在長笛演奏領域不斷地建功立業外,彼得-盧卡斯·格拉夫在他所喜愛的指揮行當也頗多建樹。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他擔任琉森歌劇院管弦樂團指揮長達七年之久,還曾擔任過琉森節日弦樂合奏團以及英國圣馬丁室內樂團的客座指揮。他既能指揮歌劇也能指揮交響樂,不過,他卻坦言自己不會在自己的音樂會上身兼二任。“我的性格決定了我不會在一個場合同時具有兩個身份,即在演奏時我不會去指揮,而在指揮時則不會去演奏——因為當我從事其中的一項職業時,另一項就只是我的業余愛好而已!”然而盡管如此,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早已在國際樂壇德高望重的長笛大師還是決定逐步淡出演出舞臺,將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長笛的教育事業中去。從1973年起他擔任了巴塞爾音樂學院的長笛教授,主持該校的大師班。與此同時他還是音樂藝術節和國際比賽的主講人和評委。他的足跡所至,桃李滿門。香港長笛協會的主席馬修·吳認為格拉夫在教學中對作品的詮釋和對風格的理解都盡善盡美。他的手感、指法是完美無瑕,恰如其分的。而中國愛樂樂團的長笛首席倪一珍小姐在法國留學時曾師從格拉夫,她說大師的勤奮以及對于長笛所懷的神圣敬意將永遠成為自己演奏好這種樂器的動力。“我在巴黎跟隨他學習,他是如此受人敬重的老師。當時每節課的課時大概就是一小時吧,可是他卻通常會花四個、甚至五個小時來教我,除非我的演奏能夠達到他的預期,否則堅持不讓我離開。他將長笛演奏視為一種高貴的事業。我確信,他的這種精神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中的許多音樂家”。

事實正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格拉夫為培養年輕一代的長笛演奏者和愛好者可謂是鞠躬盡瘁,盡心盡力。光中國他就來過四次,先后在香港、北京、上海和廣州舉行了大師班和專場觀摩演出。而集大師一生實踐體驗與藝術感悟所撰寫的三本長笛著述:《長笛基礎練習》《音樂風格演釋指南》和《長笛旋律基礎練習》均已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向德國朔特出版公司(Schott)購買版權推出了它們的中文版,全面闡述了長笛演奏中從初級、中級到高級各個階段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和悟道精要。

歲月或許被認為是長笛完美演奏的一大克星,然而這對于格拉夫卻根本不起作用,因為在他身上,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堆積只能使他的演奏愈益爐火純青。在今年的5月19日,這位八十三歲的樂壇泰斗又將登上上海音樂廳的舞臺,為我們再次展現長笛的“天籟之音”。在音樂會上他將演奏巴赫的《E大調第三長笛奏鳴曲》(BWV 1035)、福島和夫的長笛獨奏曲《梅》和大師最為喜愛的作曲家卡爾·賴內克(Carl Reinecke,1825-1910)的長笛奏鳴曲《水妖》,并將指揮上海愛樂樂團演奏弗朗克的《D小調交響曲》,從而向申城樂迷一展他長笛和指揮的雙重精湛造詣。

在德語中,Graf是伯爵的意思。雖然格拉夫的祖先或許并沒有貴族的血液,然而以他在今日世界樂壇的崇高威望和大師風范,稱他為“長笛界的伯爵”不亦恰如其分,得其所哉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欧美午夜视频| 久久a级片|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嫩草国产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国产丝袜91|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日韩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免费毛片视频| 91亚洲视频下载| 看国产毛片|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日本91在线|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香蕉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日韩a级片视频| 亚洲最新在线|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欧美一级|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无码日韩视频|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婷婷色在线视频|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97国产在线播放|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久久91精品牛牛| 99免费视频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