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博蘭斯勒法蘭克福樂器展重裝上陣PH概念琴領銜首發
2012年3月21日,第三十三屆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樂器博覽會在法蘭克福展覽中心隆重開幕。世界各地樂器品牌匯聚,共享樂界盛宴。德國國寶-博蘭斯勒(Blüthner)鋼琴重裝上陣,新產品PH概念琴領銜首發,驚艷全場。
博蘭斯勒鋼琴此次展位仍位于BVK(德國鋼琴制造業協會)專門成立的“歐洲鋼琴館”1號館:Pianosalon Europe。
博蘭斯勒鋼琴全球首發新品PH概念琴成為本次法蘭克福樂器展的一大亮點。其間,中國鋼琴家李名強先生也特地來到博蘭斯勒展位上參觀試彈,并對博蘭斯勒鋼琴盛贊不已!
作為擁有世界頂級定制琴制作工藝水準的鋼琴品牌,博蘭斯勒展出的這款PH概念琴長190厘米。外形方面,一改傳統厚重、木質的形象,頂蓋及譜架均采用具有金屬與玻璃質感的特殊材料,琴身則輔以高級定制皮革裝飾、銀白金屬曲線琴腿等設計靈感,最特別的是工藝設計上首次采用上浮式鐵板與透明鍵蓋獨特創意,有別于傳統琴鍵盤的設計,這款琴的鍵盤兩側可以直接看到鍵身。而鍵盤左側琴身造型刻有明顯的博蘭斯勒家族特征——極具藝術之美的Blüthner品牌LOGO。在配置方面,博蘭斯勒公司以現有最新穎自動演奏技術為基準,配QRS自動演奏系統,且可用蘋果系統控制。有觀眾評論這款琴不僅外形整體曲線優雅且極具后現代藝術感,時尚氣息濃郁又兼具奢華通透之美,完全無損博蘭斯勒鋼琴美好音色及觸感的實用優點,并且極具收藏價值。
博蘭斯勒中國區總裁方陽先生提到,借助這樣國際高水平的樂器會展交流機會,博蘭斯勒中國公司與全球國際鋼琴行業同行交流分享先進的鋼琴文化理念,為今后博蘭斯勒鋼琴在中國的未來打造更堅實、高層次的發展舞臺,同時也為中國的鋼琴愛好者提供更先進的國際的品牌服務。
居爾澤尼希樂團任命首席客座指揮
曾隨科隆歌劇院到訪上海演出瓦格納全本《尼伯龍根的指環》而一炮打響的科隆居爾澤尼希樂團(Gürzenich Orchestra)近日任命美國指揮家詹姆斯·加菲根(James Gaffigan)為首席客座指揮,負責樂團在駐團地科隆歌劇院的所有歌劇演出。加菲根將在下一個演出季走馬上任。
三十三歲的加菲根目前是瑞士琉森交響樂團(Lucerne Symphony Orchestra)的首席指揮,此外他還是荷蘭廣播愛樂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加菲根是2004年法蘭克福喬治·索爾蒂爵士國際指揮大賽的頭獎獲得者,在美國和歐洲都具有廣泛的知名度。他之前擔任過舊金山交響樂團和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的助理指揮。今夏他將在英國格林德伯恩歌劇節指揮羅西尼的《灰姑娘》(La Cenerentola)。
加菲根在居爾澤尼希樂團的直接領導是樂團音樂總監馬庫斯·斯坦茲(Markus Stenz)。
倫敦交響樂團僥幸與泰坦尼克號擦肩而過
20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號沉船一百周年。當時泰坦尼克號在從英國南安普敦行駛往美國紐約的處女航上沉沒。諸多紀念活動中,船上的八名樂師堅持演奏到最后并隨船一起沉沒的事跡廣為大眾所知并傳頌。但與此同時,另一批更具規模的音樂家與這起沉船事故擦肩而過的故事卻不為人知。1912年,倫敦交響樂團原本要搭乘泰坦尼克號前往美國巡演。該巡演由英國博浩公司(Boosey& Hawkes)的樂器部門贊助。如果樂師同意這一持續二十一天、涉及二十三個城市的三十二場音樂會巡演的話,就能從贊助商那里得到一套全新的銅管樂器。
當然,倫敦交響樂團并沒有按照事先約定的那樣搭乘泰坦尼克號,而是改乘波羅的海號(SS Baltic)。據記載,樂團將這一臨時變卦歸咎于美國音樂會演出檔期的更改。
但最新資料則對倫敦交響樂團避免“滅門之災”提供了更為翔實和準確的說法。樂團的首席長笛樂師加雷特·戴維斯(Gareth Davies)在最近接受的一次訪談中提到了當時的境況。1911年9月,皇家奧林匹克號郵輪與一艘英國軍艦相撞,改變了樂團的出訪計劃。由于奧林匹克號嚴重受損,為了修復奧林匹克號,正在建造泰坦尼克號的工人們被借調過去,從而迫使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從原本預計的1912年3月20日拖延到4月10日。
戴維斯說道:“奧林匹克是一艘大船,簡直是旗艦,所以當務之急是盡快修復以讓它下水恢復運營,由此造成泰坦尼克號不能按期下水,但我們的音樂會迫在眉睫,等不及了。所以我們決定改乘波羅的海號出訪。這才是我們與泰坦尼克號擦肩而過的真實原因。是泰坦尼克號改變了出航時間,而不是樂團改變了演出計劃?!?/p>
在阿圖爾·尼基什(Artur Nikisch)的帶領下,倫敦交響樂團乘坐一列八節車廂組成的普爾曼號專列,穿越于美國各地,包括東岸和中西部,甚至還有加拿大的多倫多、渥太華和蒙特利爾。1912年4月16日,樂團正在美國圣路易斯演出,得到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當時的小號手查爾斯·特納(Charles Turner)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聽說了白色巨星泰坦尼克號郵輪沉沒的消息,無比擔憂。”戴維斯還提到,當時樂團的第二長笛手還是泰坦尼克號上的一位大提琴手的朋友。當樂師們知道泰坦尼克號傷亡慘重的消息后,大家都不禁一身冷汗,心有余悸。
回程的經歷也是相當駭人。郵輪遇到了風暴、大霧和冰山,不得不耽擱一天啟航。“樂師們都憂心忡忡,每個人都躲在甲板下。泰坦尼克的陰影揮之不去?!?/p>
同年5月24日,倫敦交響樂團與當時倫敦的其他六支樂團一起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辦了一場追思音樂會,紀念那些在泰坦尼克沉船中逝去的亡靈。參演的指揮家包括愛德華·埃爾加、亨利·伍德和威廉·門蓋爾貝格等。此后直到1964年,倫敦交響樂團才重返美國巡演。
日本指揮家獲得德國巴赫獎章
日本管風琴、羽管鍵琴演奏家兼指揮家鈴木雅明近日獲得由萊比錫頒發的巴赫獎章。
現年五十七歲的鈴木雅明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章的日本音樂家。該獎章設立于2003年,旨在獎勵全球范圍內對演釋和普及巴赫音樂作出突出貢獻的音樂家。歷屆獲獎者包括奧地利指揮家哈農庫特等。
鈴木雅明今年6月會帶團出訪萊比錫的巴赫音樂節,其間他將接受獎章。頒獎典禮將于6月8日舉行。
哈農庫特榮膺皇家愛樂協會金質獎章
現年八十二歲的奧地利指揮家哈農庫特于4月22日獲頒英國皇家愛樂協會最高榮譽的金質獎章。頒獎儀式就設在他在倫敦與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皇家管弦樂團合作貝多芬《莊嚴彌撒》現場。
皇家愛樂協會的金質獎章被稱為“音樂界最為顯赫的嘉獎之一”,是為了紀念貝多芬百年誕辰而設立的,為的是彰顯協會與貝多芬的淵源。金質獎章設立于1870年,至今已有一百位獲獎者,其中包括勃拉姆斯(1877年)、戴留斯與埃爾加(1925年)、理查·施特勞斯(1936年)、斯特拉文斯基(1954年)、布里頓與伯恩斯坦(1987年)。近年來的獲獎者包括查爾斯·麥克拉斯爵士、丹尼爾·巴倫博伊姆、亨利·迪蒂耶和托馬斯·夸斯托夫等。
逍遙音樂會喜迎奧運
一年一度的全球古典音樂最大規模的盛會倫敦逍遙音樂會將在今夏的九十二場演出中全面呈現奧運風采。屆時預計會有成千上萬的來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參加音樂會。負責音樂會運營的BBC第三臺總監羅杰·懷特(Roger Wright)表示“其實逍遙音樂會是一個國際性質的音樂節,只是碰巧在倫敦舉辦?!?/p>
今夏的音樂會從7月13日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8日,涵蓋室內樂、歌劇、音樂劇、交響音樂會和標志性的閉幕音樂會。奧運會主賽場和逍遙音樂會駐地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分別在倫敦的東西兩區,且時間上完全吻合。
本屆逍遙音樂會的亮點包括由丹尼爾·巴倫博伊姆指揮西東合集樂團帶來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現場,這也是“貝交全集”時隔六十年再度出現在逍遙音樂會的舞臺上。到訪的頂尖樂團包括塞蒙·萊托爵士與柏林愛樂樂團、伯納德·海汀克與維也納愛樂樂團、里卡多·夏依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等。瑪琳·阿爾索普指揮的圣保羅交響樂團也會成為首支在逍遙音樂會上露臉的巴西樂團。
2012年又恰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六十周年。逍遙音樂會開幕式將由四位英國知名指揮家馬丁·布拉賓斯、馬克·埃爾德爵士、愛德華·加德納和羅杰·諾靈頓爵士上演“指揮棒接力賽”,奉獻一臺全英國曲目的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