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 作者針對改革過程中大學英語期末考試所出現的問題,從學習興趣、考試效度等角度加以分析,提出了改進觀點,對引導師生正確處理以后教學和考試的關系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考試改革指導思想課程培養目標課程考試模式
一、引言
在全國大學英語考試改革環境下,各所高校對大學英語期末考試做了相應的調整。考試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也是為教學服務的一種手段。考試改革在保持考試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同時,也要使考試最大限度地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正面的導向作用,即通過考試改革,引導師生正確處理教學與考試的關系,更合理地考試,使考試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在以考試為導向的前提下,需要讓學生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興趣引起對物體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并促進知識的長期保持,為進一步地學習提供動機。因此,學習興趣是保證教學正常進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之一。學生們完成一學期的學習,期末考試成績是這一學期學習效果的體現。我們衡量某次考試是否科學、客觀通常離不開測試信度(test reliability)和效度(test validity)。為使考試公正客觀,我們必須設計出高水平的期末考題,達到合理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在進行大學英語考試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走一些彎路,但我們能從彎路中得到經驗,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考試改革的背景
對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培養具有符合社會發展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是教學的目標。根據這個目標,大學英語課程基本定位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成分,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1.以往課程考試存在的問題
往年的大學英語課程考試以閉卷形式的終結性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平時成績由考勤、課堂表現、作業三部分組成。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以期末成績為主,考核內容相對片面,注重的是英語基礎知識,對英語應用知識的能力考查不夠,過分注重書本知識而忽略了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整體考查,過程考核沒有體現具體化,更無法很好地貫徹以培養應用能力為主的實踐教學。
2.考試改革的目標與主要任務
為了幫助學生注重平時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習質量和及格率,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改革后的大學英語考試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形成性考核,二是終結性考試。改革重點是強化形成性考核,淡化終結性考試。改革考核方式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掌握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動態,正確評價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學習目標,保證學習質量,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三、課程考試改革的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高職高專教育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高職高專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規定》,本課程以傳授英語基礎知識和培養應用能力為教育目標,即培養一線應用型人才的英語實用能力出發,遵循“以應用為目的”和“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傳授系統的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匯、篇章結構和語言功能等),對學生進行全面、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聽、說、讀、寫、譯),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同時指導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在日常的活動和業務活動中能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為學生升入高級階段的英語學習及各專業后續的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課程培養目標
經過對大學英語的學習,學生應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能夠實現溝通。具體要求如下。
1.詞匯
認知3400個英語單詞,以及由這些單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的2000個左右單詞能正確拼寫、英漢互譯。
2.語法
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規則,在聽、說、讀、寫、譯中正確運用所學語法知識。
3.聽力
聽懂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中使用的結構簡單、發音清楚的英語對話。
4.口語
用英語進行一般的課堂交際,并能夠在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交流。
5.閱讀
閱讀中等難度的一般題材的英文資料,理解正確。在閱讀生詞不超過總詞數3%的英文資料時,閱讀速度不低于每分鐘70詞。能讀懂通用的簡短實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術說明書、合同等,理解正確。
6.寫作
根據一般性題材,在30分鐘內寫出80—100詞的命題作文,能填寫和模擬套寫簡短的英語應用文,如填寫表格與單證、套寫簡歷、通知、信函等,詞句基本正確,無重大語法錯誤,格式基本恰當,表達清晰。
7.翻譯
借助詞典將中等難度的一般題材的文字材料和對外交往中的一般業務文字材料譯成漢語,理解正確,譯文達意,格式恰當。在翻譯生詞不超過總詞數5%的實用文字材料時,筆譯速度每小時250個英語單詞。
本課程除完成規定的課內教學任務以外,還補充以基礎語法、訓練書面表達能力、翻譯練習為主的課后各種形式的練習。
五、課程考試模式
本課程在以往考核方式的基礎上將進行改革,以國家職業資格鑒定考試為導向,以考核知識的應用﹑技能與能力水平為核心,采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考核與期末課程結束的終結性﹑鑒定性考試并重的,由多種考核方式構成﹑時間與空間按需設定的多次考核綜合評定成績的課程考試模式,根據考試目的和考試內容進一步具體化,包括平時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終結性考試的方法﹑時間﹑成績所占比例等。具體如下。
1.形成性考核(見附表)
形成性考核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60%,成績以百分制計算,本課程形成性考核由考勤﹑平時課堂表現﹑平時作業考核﹑階段性詞匯測試考核﹑階段性實踐考核組成。
考勤:(20分)學生曠課一次扣2分,遲到一次扣1分。
課堂表現:(20分)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等各方面的情況,評定其成績。
作業:(15分)每學期作業4—5次,取平均分。
詞匯測試:(15分)每兩個單元進行一次聽寫,取平均分。
實踐考核:(30分)包括個人展示﹑背誦﹑對話﹑小組活動﹑戲劇表演等,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要參加一次,取最高成績。
2.終結性考試
終結性考試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40%,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傳統的大學英語筆試很難保證測試的信度與效度。信度是指測試的結果是否穩定、可靠,效度是指測試是否有效地考查了希望考查的內容。可通過建立試題庫來避免考題范圍小,題目內容單一等不利因素,試題庫涵蓋教材的全部知識點,從而提高測試的效度,使終結性考試更加標準化,并且使英語教學的管理和測試科學化,能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學質量,方便教學考核,減輕教師負擔,克服傳統的“考教合一”,從而做到“考教分離”,以考促教,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風,學風進一步好轉。
3.考核程序
(1)原始記錄
每次上課都要考勤,填寫考勤登記表。其他項目的考核采用班級學生平時成績登記表進行記錄,也可根據考核項目﹑形式等重新制作考核登記表。
(2)評定分數
根據考核標準,對各項內容進行量化打分,考核項目中凡是能量化的均進行量化,不能量化的也必須經過一定的量化處理,使之數量化。
(3)分數合成
將考核內容各部分的考核結果根據規定的合成標準進行分數合成,得出學生課程總評成績,以百分制記錄。
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考試和大學英語教學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得益彰。它是檢驗、評估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推進大學英語課程考試改革就會積極地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反之,就會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妨礙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一項較為艱巨的任務,多種考核方式機制的建設與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開發、設計出更多、更好質量的評價體系,為大學英語教學服務,使之更加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的良性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倩倩.大學英語I試題庫的建設與實施[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4).
[3]張瑞懿.談課堂教學中學生厭學的心理學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8.